洪盛遠 洪建軍
(1.西華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2.空軍工程設計研究局成都設計室,四川 成都 610041)
?
·招標投標·
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分析與治理對策
洪盛遠1洪建軍2
(1.西華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2.空軍工程設計研究局成都設計室,四川 成都 610041)
簡述了建筑工程中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分析了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產生原因,并從完善法規體系、加大懲罰力度、加強誠信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治理對策,有利于招投標市場的健康發展。
投標人,弄虛作假,監管機制,誠信教育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及其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實施,我國招投標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盡管如此,投標人弄虛作假問題時有發生,并已成為工程建設領域招標投標活動中的一大頑疾,嚴重擾亂了建筑市場正常秩序,給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管理帶來巨大隱患,項目建設單位、建設管理機構、招標管理機關對此深惡痛絕。如何有效預防和治理投標人弄虛作假這一惡行,是保證招投標“三公”原則的重要課題,也是招投標從業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投標人弄虛作假是指投標人或者潛在投標人以他人名義投標或者編造虛假材料以及不負責任的承諾等方式,騙取投標中標資格的行為。在招投標實踐中,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
1)使用他人名義投標。通過受讓或者租借等方式從其他單位獲取資格、資質證書參加投標、由其他單位或者其他單位負責人在自己編制的投標文件上加蓋印章或者簽字、項目負責人或者主要技術人員不是本單位人員、投標保證金不是從投標人的基本賬戶繳納的行為均屬于使用他人名義投標。
2)提供虛假業績、財務狀況、信用證明、建設工程合同等材料。投標人所提交的業績、財務狀況與其實際情況不符,故意隱瞞投標人受到的行政處罰、違約及安全責任事故等情況,或者虛構了實際并不存在的業績,或者通過涂改、偽造相關材料以滿足招標要求或取得高評分。
3)提供虛假的項目負責人或者主要技術人員簡歷、勞動關系證明。項目負責人或者主要技術人員簡歷是考核投標人資格能力的常用指標。投標人提供虛假的項目負責人或者主要技術人員簡歷、勞動關系證明,構成弄虛作假。
4)違規使用在建項目的項目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等人員。《注冊建造師執業管理辦法》中規定“注冊建造師不得同時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建設工程項目上擔任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GB 50319—2013建筑工程監理規范規定“總監理工程師可同時擔任其他建設工程的總監理工程師,但最多不得超過三項。”
5)利用偽造、變造或者無效的營業執照、資質(資格)證書、印鑒、簽名參加投標。使用偽造、變造的許可證件,也即假造實際從未獲取過的許可證件或者篡改已獲取的許可證件的許可范圍、等級或有效期限等以欺瞞招標人。
6)不負責任的承諾。不負責任的承諾是指投標文件中有與事實不符的承諾材料或者中標后不按承諾配備項目負責人或者主要技術人員、降低機械設備配置標準等失信行為。
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存在,原因如下:
1)招投標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從現行有關招投標的法律法規來看,法規體系存在不配套、不細致、不完善和不嚴謹的問題。企業信用管理、承包合同管理、標后監督管理、工程擔保制度等管理制度還不健全,有關招投標監督的法律法規滯后或不適應。特別是隨著招投標行業的蓬勃發展和新情況的不斷涌現,相關法律法規的滯后性問題更加突出。
2)制約和懲治手段不夠強大。監督管理部門執法不嚴、監督乏力,不能對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及時有效的打擊。目前法律法規雖對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作出了規定,但處罰力度不大、手段不多、罰金數額較小,難以有效遏制少數不法企業的投機心理,客觀上助長了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發生。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整合工作滯后于現實監管需要,招標人、招投標管理機構和行政監督部門無法方便快捷地獲得必要的企業信息,使弄虛作假者有機可乘。
3)投標人法制意識和誠信意識淡薄。缺乏正確的法規教育、誠信教育和價值評價體系,就會導致個別投標人不依法參與招投標。由于制度和機制的約束不力,使失信者得不到強有力的制裁和懲罰,誠實守信者得不到應有的好處和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投標人不講信用、弄虛作假現象的發生。法制意識、誠信意識淡薄是導致當前建設工程招投標中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4)招標文件編制不完善、不合理。招標人脫離招標項目的實際需要和市場供求狀況,在資質、業績條件設置太高或在業績方面設置不合理的高額評分時,投標人為獲得投標或者中標機會,被迫在資格、業績等方面弄虛作假。招標文件、施工合同中缺少對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防范條款,就會讓一些不法投標人有恃無恐,導致投標人弄虛作假。
5)評標中忽視對投標人弄虛作假的審查。由于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審查內容繁多,不僅需要對投標人的資質證書、營業執照、授權書、企業和建造師(項目經理)業績等各種證明材料進行審查,還要對項目經理(項目總監)、主要技術負責人身份和資格等進行審查。在審核條件受限、評標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招標人、監督人員及評委忽視對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審查或把關不嚴,致使弄虛作假的投標人蒙混過關。
3.1 完善法規強化監管,形成不能弄虛作假的防范機制
1)完善相關法規體系,規范建筑市場行為。嚴密完善的招投標法律法規體系可以壓縮投標人弄虛作假的運作空間,有效減少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發生。鑒于目前我國招投標立法落后于實際需要的客觀情況,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立法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制定科學規范的部門規章和行業規范,建立招投標工作的事后評估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適應新形勢的工程招投標監管體制。針對弄虛作假問題,地方政府要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以解決當前法律法規對弄虛作假行為認定難、處罰難和違法成本低的問題。
2)完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把好誠信投標第一關。建立建設領域信用體系,是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有效防范弄虛作假行為的治本之策。進一步完善系統功能,將投標單位資質、企業人員社保繳納信息、人員職業資格信息、業績信息、主要審計財務指標、信譽、不良記錄信息及在建工程信息等全面錄入施工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行一站式企業信息查詢功能,方便監督部門、招標人、清標人員和評標專家查詢,使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成為打擊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有力工具。
3)創新招標投標監管體制,實行全過程監管。完善招投標監督管理機制,實行全過程監管,是有效防范投標人弄虛作假的重要舉措。
a.強化標前預防。實行投標人網上報名制度,利用網上自動審查功能,使弄虛作假的投標人無法通過審查,從源頭上杜絕弄虛作假行為的發生;實行招標文件審查制度,通過審查,完善招標文件和施工合同中防范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的處罰條款,不僅為處罰違約行為提供依據,還起到提醒和約束投標人的作用;實行招標文件審查制度,合理設置投標人條件,防止因投標條件要求過高,導致投標人弄虛作假;實行投標人承諾制度,投標人向招標人、建設行政管理部門提交誠信風險自擔書面承諾,如果違背承諾,將無條件接受處理;實行標前考察制度,招標人組織人員在評標前對投標申請人的資質、業績、信譽、訴訟等基本情況進行考察,并形成考察報告;實行往來資金基本賬戶出入制度,有效遏制借用資質投標行為;強化信息公開制度,將招標公告、招標文件、中標結果等事項在招標行業網、公共信息網上公布,創造網絡監督與行政監督有機結合的監督體系。
b.注重標中審查。發揮招標人或監督部門人員作用,在開標前,充分利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全國社會保險綜合查詢平臺、紅盾查詢網、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系統等,查驗投標人的各種資質證明、社保證明等資料,嚴把資質核查關。發揮評委作用,評標委員會成員在評標過程中,重點審查項目部人員社保繳納情況、企業業績等證明材料,同時對標前考察報告、網上查詢結果及資格預審文件(采用資格預審時)進行對比、分析,對于存疑的內容,采用澄清、說明或提交原件的方法進行詳細審查。
c.抓好標后監管。實行押證施工制度,在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實行中標項目負責人注冊證書原件押證制度,工程不完工,不退回證件;執行中標公示期實地考察制度,對中標單位進行實地考察,主要考察其是否具備履約能力,在投標時提供的業績證明材料是否屬實,項目班子成員有無在建工程等;實行施工合同履行考核制度,并將考核結果報送有關行政監督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納入中標人信用記錄。一旦發現中標人有違約問題,一律按規定或合同約定進行處理。
3.2 加大查處懲罰力度,形成不敢弄虛作假的懲戒機制
1)加大對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查處力度。完善招投標監管機制,健全查辦機構,加強執法力量,落實監管、查辦責任,實施全員參與,形成查處合力。實施標前資質資格考察、標中全面核查、標后履約檢查,及時發現及時查辦,加大對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查處力度。充分利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大數據,提高查處效率,保障查處的及時性和正確性。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執法能力。通過對投標人弄虛作假典型案件的深入剖析和公示,交流查處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經驗教訓,梳理總結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類型,研究探討行之有效的查處程序與方法,做到查處一起案件,培養一批人員,完善一套制度。
2)加大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懲處力度。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按照我國的法律原則,還應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只有懲處有力才能預防有效,充分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做到發現一起、懲治一起、曝光一起,保持打擊高壓態勢,對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形成強大的威懾力量,使投標人不敢以身試法。建立招投標全過程監管機制和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建立企業不良行為信息共享機制和查詢系統。加強對投標人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的理論和法律使用研究,探討“不退投標保證金”、以“詐騙罪”起訴投標人弄虛作假的可能性。嚴格執行“一地受罰,處處受制”的信用管理制度,讓心存僥幸者付出成本和代價,既達到讓投標人因嚴厲處罰而不敢違的目的,也達到讓投標人因得不償失而不愿違的效果。
3)健全招投標投訴舉報制度,加大對違法失信行為的曝光力度。招投標投訴處理是法律賦予招投標監管機構的重要職能,是招投標監管機構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按照《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投訴處理辦法》規定,招投標監管機構要明確和細化投訴的受理條件,建立統一管理、運作高效、查處有力、公開透明的投訴處理機制,將監督管理部門的受理電話、傳真和通訊地址向社會公布。對招投標利益關系人的投訴事項,要認真調查核實,對有違法行為的當事人要嚴肅處理,并根據有關規定記入不良行為記錄或列入建筑市場“黑名單”,向社會公布。
3.3 加強法規和誠信教育,形成不想弄虛作假的自律機制
1)深化法律法規和從業道德教育。在嚴厲查處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從提高投標人法律法規和誠信意識上進行預防。要堅持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與加強制度建設相結合,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大招標投標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宣傳力度,加強法律法規和誠信教育,深入剖析投標人弄虛作假的典型案例,提高投標人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加強對招標投標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行業自律教育,引導從業人員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形成誠信為榮失信為恥的氛圍,形成長效機制,實現從嚴格執法、懲戒警示態勢下的“不敢為”向管根本、管長遠的“不能為、不想為”轉變。
2)實行誠信獎懲辦法。按照守法經營、誠實守信、失信必懲、保障有力的原則,建立招投標誠信管理制度,營造良好的建設市場誠信環境,共同推進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對有失信行為的投標企業、責任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經濟制裁,提高其失信成本,使失信者得不償失;對守信用的企業和個人可在招標投標、企業評優、資質晉升等方面予以優先或一定形式的嘉獎,讓守信者受益,使信用環境不斷得到優化。完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將投標人的業績、不良行為等全部記錄在案,并向社會公布,形成一處違紀失信全國受罰的態勢,使信用不良者無從立足。
治理投標人弄虛作假行為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規劃、協同配合、共同努力。要以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和誠信體系為基礎、提高投標人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為先導、強化全過程監管和加大懲處力度為突破口,逐步形成不能弄虛作假的防范機制、不敢弄虛作假的懲戒機制、不想弄虛作假的自律機制,才能有效遏制投標人弄虛作假問題的發生,維護公平競爭的建筑市場秩序,保護招投標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釋義[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
[2] 本 泉.對治理投標人類似業績弄虛作假的對策與建議[J].招標與投標,2013(3):202-203.
[3] 葉碧芳.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招標,2016(47):116-117.
The falsification behavior analysis and 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 of bidders
Hong Shengyuan1Hong Jianjun2
(1.Civil Engineering School,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9, China;2.Chengdu Design Office, Air Force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du 610041, China)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main expression form of bidders falsification behavior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alyzed the causes of bidders falsification behavior, from per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increasing the punishment intensity,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ity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idding market.
bidder, falsification, supervision mechanism, honesty education
1009-6825(2017)12-0227-03
2017-02-12
洪盛遠(1990- ),男,在讀碩士; 洪建軍(1962- ),男,高級工程師
TU72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