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延龍
(格爾木市畜牧獸醫工作站,青海海西 816099)
格爾木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總面積11.89萬km2,全市人口30萬。市區位于柴達木盆地中南部格爾木河沖積平原上,市區平均海拔2 800 m。年均氣溫4.3℃,年均降雨量23.6~68.0 mm,年蒸發量高達2 504.1 mm。主要農作物有蔬菜、枸杞、青稞、小麥、馬鈴薯、油菜等。主要飼養畜種有青海藏羊、蒙古羊、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細毛羊、柴達木黃牛及雜種奶牛,柴達木絨山羊、生豬等,生產肉、毛、皮、絨等畜產品。
全市農牧區由4個鄉(鎮)和農墾集團公司組成。4個鄉(鎮)共42個村,其中農業村21個、牧業村21個。農牧區總人口5.965 7萬人。全市天然草場總面積461.65萬hm2(可利用草原面積275.39萬hm2),種植業和畜牧業是農牧區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
藏羊養殖區域分布在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郭勒主要木德鎮、唐古拉山鎮。畜牧業生產運行平穩,年內共繁育仔畜12.84萬頭(只),育活各類仔畜11.96萬頭(只)。年內牲畜存欄32.14萬頭只,出欄9.76萬頭只,牲畜出欄率、商品率、母畜比例分別達到39%、36%和52%。全年實現肉類總產4 850 t,較上年增長5.3%,奶2 004 t,較上年增長9.5%。
2.1.1 母羊關鍵繁育期高效養殖綜合配套技術示范效果
(1)示范母羊群組建,母羊同情發情、集中配種格爾木4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組建4戶試驗組(項目戶),組建母羊群1 400只,對照組為郭勒木德鎮漁水河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達娃,有母羊群612只。由于項目實施時間較晚,大部分項目戶羊群已經投放了公羊進行配種,同期發情技術在烏圖美仁鄉巴勒格圖村永東民牧戶的羊群中得以應用,集中授配母羊600只。
(2)放牧母羊妊娠后期精準補飼
母羊妊娠后期為1個半月,放牧結合補飼飼養,補飼料為母羊精料補充料和青干草;母羊于分娩前45 d開始補飼,下午歸牧后補飼精料補充料0.1 kg/只;每天放牧不超過6 h,飲水2次;妊娠期每只母羊補飼精料4.5 kg。
(3)放牧母羊泌乳期精準補飼
哺乳期為2個月,采用放牧結合補飼的飼養方式,早晨出牧前補飼青干草0.25 kg/只,下午歸牧后補飼精料補充料0.25 kg/只;每天放牧5 h,飲水2次;哺乳期每只母羊補飼精料15 kg,羔羊斷奶后,母羊放牧飼養,不補飼精料。
(4)母羊關鍵繁育期失重分析
通過測定得出:試驗組母羊286只和對照組母羊112只稱重對比,配種前平均體重相差不大,分娩前體重相差3.05 kg,晡乳2月齡母羊體重相差5.76 kg,晡乳期失重明顯,試驗組母羊平均失重7.44 kg,對照組母羊平均失重10.31 kg,兩者之間相差5.29 kg。
(5)母羊損亡率分析
通過母羊損亡情況效果對比,試驗組1 400只中損亡12只,損亡率0.87%;對照組210只中損亡6只,損亡率2.54%;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母羊損亡率減少1.99%。
2.1.2 羔羊早期斷奶技術推廣
藏羔羊斷奶時間為60日齡,斷奶體重須達到12kg以上。羔羊分批斷奶,將羔羊群中達到斷奶年齡和體重要求的羔羊和母羊直接分離,待2周后將其余羔羊斷奶,2批斷奶羔羊合群飼養。羔羊采取全舍飼或半舍飼的養殖方式,補飼料為羔羊精料補充料和青干草;羔羊飼養2個月時,將羔羊群中通過出生鑒定和斷奶鑒定挑選出的后備母羔轉移到成年母羊群中,其余羔羊繼續飼養,飼養期為4個月,活體重達35 kg以上時出欄。

表1 海西州格爾木市示范母羊群組建情況統計

表2 格爾木市母羊關鍵繁育期失重分析

表3 格爾木市母羊死亡率分析

表4 格爾木市母羊繁殖成活率

表5 格爾木市羔羊生長發育統計
2.1.3 技術推廣效果
通過一年來的項目實施,項目戶母羊體質健康,泛羊少,流產少、產羔順,難產少,初生重略有增加,母羊奶水充足,母羊群產羔率提高1.17%;補飼的羔羊羔羊體質健壯,抗病力強,死亡率低,繁殖成活率高。6月齡羔羊成活率同比提高7.91%;羔羊 2月齡稱重平均比對照組增加4.32 kg,6月齡稱重對比分析,個體體重平均比對照組增加9.44 kg,增重效果十分明顯。按市場價格(羔羊肉36元/kg)折算,每只羔羊新增產值328元。
2.1.4 技術培訓情況
該站安排包村專業技術員6名、專家成員3名,項目戶12名先后幾次參加了由省州舉辦的高效養殖技術培訓班進行了技術培訓和實地現場觀摩,先充實自己業務知識和能力,再去指導項目戶,保證技術實施到位不缺失,全年共上報項目實施信息7期。
全市4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共組建母羊群1 400只,產羔1 383只,6月齡成活1 371只,同比增加羔羊數122只,母羊減少損亡42只,預計新增產值51.95萬元,減去33.68萬元飼料成本,合計增收18.27萬元,每個合作社平均增收4.56萬元。
通過高效養殖技術推廣,促進了該市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內涵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逐步改變傳統的散養向現代規模化健康養殖的模式轉變,提高舍飼、半舍飼飼養畜的比重,挖掘牦牛、藏羊生產潛力,加速畜群周轉,減少草場載畜量,減輕草場壓。培養出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業生產帶頭人,開展科學養畜,提高養殖技能,達到農牧業增產農牧民增收,顯著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益和生態效益。
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推廣項目的實施對養殖業生產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這些高素質人才的傳播,帶動全市養殖業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從而造就“羔羊肉”特色產業,項目進一步拓寬產業鏈,為當地及同類地區的畜牧業生產起到指導作用和示范效果。
母羊關鍵繁育期(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放牧時間縮短了2~3 h,羔羊6月齡出欄后,減輕項目戶天然草場載畜量近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