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縱瑞耘,宿 輝,李 琦
(1.天津科技大學 海洋與環境學院,天津 300457;2.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環保分公司 碧海環保服務公司,天津 300458)
含油污泥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李小龍1,2,縱瑞耘2,宿 輝2,李 琦2
(1.天津科技大學 海洋與環境學院,天津 300457;2.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環保分公司 碧海環保服務公司,天津 300458)
本文針對含油污泥處理現狀,分析了國內外含油污泥處理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含油污泥的處理技術,包括萃取法、焚燒法、生物法、熱解析及調質-機械分離法等。
含油污泥;萃取;焚燒;熱解析;調質-機械分離
含油污泥主要是石油勘探開發業和石油化工行業產生的油泥、油砂,其組成成份非常復雜,含有大量的老化原油、鹽類、固體懸浮物、腐蝕產物及細菌等,還含有生產過程中加入的大量水處理劑。含油污泥具有產生量大、含油量高、處理難度大及綜合利用方式少等特點,若不加以處理,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浪費資源。因此,需要對含油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本文綜述了近幾年國內外含油污泥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
1.1 萃取法
該方法通過選擇適合的有機溶液作萃取劑,萃取含油污泥中的油品,以達到回收利用的目的。目前萃取法處理含油污泥還處于試驗開發階段。傳統含油污泥萃取劑多為有機溶劑,國內學者張秀霞等[1]、車承丹等[2]分別選用氯仿及石油醚作萃取劑,其脫油率高達90%以上。使用多種工藝有機組合或者多級循環萃取含油污泥,可以使含油污泥處理更為經濟有效。黃戊生等[3]采用一級熱洗與多級分離萃取聯合處理含油污泥,在此方法中,萃取劑可以循環使用。萃取法處理含油污泥較徹底,能將大部分石油類物質提取回收,但因萃取劑使用量巨大,且價格昂貴,因此,尚未實際應用于含油污泥處理,此種技術發展的關鍵是要開發出高性價比的萃取劑。
1.2 焚燒法
該方法適用于產量較少的特殊含油污泥處理,溫度為815~1200℃,將含油污泥送入焚燒爐,進行焚燒,以除去含油污泥含有的油等有機物質,掩埋處理焚燒后的殘渣,用除塵、淋洗工藝處理焚燒過程產生的煙氣,使其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及粉塵等,可以達到排放標準后放空[4]。采用焚燒法處理含油污泥,投資大、成本高、工藝復雜,廢氣、廢水的排放量增加,根據我國目前的環保標準,廢氣的排放不但需要控制其污染物濃度,還須控制其排放總量。目前我國大多數的煉油廠都有污泥焚燒裝置,并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該方法能除去多種有害物質,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且對廢物減容效果良好,但在含油污泥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次污染。
1.3 生物法
1.3.1 生物地耕法
該方法是指通過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石油烴類的污染物轉化成無害的土壤成分。國內學者關月明等[5]采用生物地耕法,處理了含油質量分數為9.0%和10.2%的含油污泥。通過120d生物降解后,含油污泥的含油質量分數分別降至3.1%和4.0%,石油降解率能達到65.6%和60.8%,長鏈烷烴分別減少了39.8%和42.2%。科威特學者El-Nawawy等[6]提出向土壤中添加NH4+和磷酸鹽有助于微生物活動,且季節影響微生物的活動,夏季的優勢微生物是耐熱微生物。挪威學者Sandvik等[7]通過周期32個月的田間實驗,得出了18℃是含油污泥在土壤中的最佳降解溫度,還對未耕種土地與耕種土地對含油污泥的降解效率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兩種土地差異較小。生物地耕法的優點是節約能源、運行成本低,缺點是凈化周期比較長,凈化緩慢,占地面積比較大,受土壤濕度、溫度等因素影響,并且可能對空氣、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目前該方法仍處于研究中。
1.3.2 生物強化法
生物強化法是向含油污泥中投加微生物菌劑,達到高效分解石油烴的效果。Gallego等[8]通過考察單個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共代謝作用、乳化性能等特性篩選出4種微生物,并將這4種微生物組成了微生物菌劑。此微生物菌劑由1種酵母菌和3種細菌構成,對直鏈院烴的降解效率為44%,對芳香族或硫化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效率為31%~55%,對環烷烴的降解效率則為85%。崔秋凱等[9]將液態的含油污泥均質,通過微生物對均質后得到的含油污泥進行2次好氧發酵,此方法可將含油污泥轉變為有機肥料,可用于土壤改良、園林綠化或農作物施肥。目前,生物強化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開發高效的新菌種、優化操作條件和縮短處理周期。
1.3.3 生物浮選法
國內學者李大平等[10]提出了一種生物浮選法,該方法利用微生物產氣與表面張力改變的生物浮選,除去含油污泥中的大部分油,并將其回收利用。生物浮選裝置處于最佳運行參數下,此方法除油率可達95%以上。但是,此方法成本較高且工藝復雜。
1.4 熱解析
熱解析是一種無害化處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在絕氧條件下,將油泥加熱到一定溫度,使有機物及烴類解析,并通過冷凝方式將烴組分重新凝析,在缺氧條件下,對整體有機組分的變化比較小。當在不同的含氧和氮氣混合的條件下,可以裂解成輕組份物質。熱解析后含油污泥中烴的剩余泥渣可以達到美國BDAT要求,烴類可以回收[11-14]。熱解析處理含油污泥技術配套工藝相對簡單,但反應條件要求比較高,操作和技術工藝較復雜且投資較大。
1.5 調質-機械分離法
調質-機械分離法在國外已經很成熟,發展了一系列新型高分子絮凝劑。用絮凝劑處理含油污泥,能夠改變含油污泥顆粒結構,破壞膠體穩定性,提高含油污泥脫水性能,然后機械脫水。污泥除油工藝是先加入破乳劑進行攪拌,然后進入離心機分離出油、水、泥三相,其中反應溫度和時間、破乳劑選擇、攪拌強度及泥水比,將對除油率產生一定的影響。將含油污泥用化學破乳加機械三相離心分離技術處理后,原油回收率高達90%以上,分離出的油可以回收利用,分離出的水可以回用于含油污泥處理,能夠降低破乳劑用量,達到減少排污量,重復利用,又降低成本的目的。
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含油污泥的處理技術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為實現含油污泥徹底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含油污泥的處理技術多種多樣,但各項技術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僅憑單一的處理技術很難滿足環保要求。因此,將各項技術有機組合,優勢互補,是含油污泥實現徹底無害化的發展方向之一。將離心分離技術作為核心,多種預處理和后續處理技術相結合的工藝較可行,適合我國現階段及未來的含油污泥處理需要。應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在引進國外關鍵技術和設備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滿足我國環保需要的含油污泥處理新技術。
[1] 張秀霞,耿春香,馮成武.溶劑萃取-蒸氣蒸餾法處理含油污泥[J].上海環境科學,2000,19(5):228-229.
[2] 車承丹,吳少林,朱南文,等.含油污泥石油醚浸提技術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8,8(1):56-58.
[3] 黃戊生,常文興.從含油污泥中回收原油[J]. 環境保護科學,2001,27(104):7-8.
[4] 陳忠喜.大慶油田含油污水及含油污泥生化/物化處理技術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5] 關月明,張忠智,張衛木,等.生物地耕法降解含油污泥的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10,23(4):44-47,55.
[6] El-Nawawy A S,El-Bagouril H,Abdal M,et al. Biodegradation of oily sludge in Kuwait[J].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1992(8):618-620.
[7] Sandvik Sveinung, Lode Aaslaug, Pedersen Tor Arve. Biodegradation of oily sludge in Norwegian soils[J]. Appl Microbl Biotechnol,1986(23):297-301.
[8] Gallego J L R, Garcia Martinez M J, Llamas J F, et al. Biodegradation of oil tank bottom sludge using microbial consortia[J]. Biodegradation,2007(18):269-281.
[9] 崔秋凱,牟 彤,邵勝學,等.含油污泥無害化處理的方法:CN,101172738 [P]. 2008-05-07.
[10] 李大平,何曉紅,田崇民,等.生物浮選法處理含油污泥[J].環境工程,2006,24(1):58-60.
[11] Je-Lueng Shie,Jyh-Lueng Shie,Jyh-Ping Lin,et al.Oxidative thermal treatmengt of oil sludge at low heating rates[J].Energy and Fuels,2000,14:1176-1183.
[12] Jelueng Shie,Chingyuan Chang,Jyhping Lin,et al. Use of Inexpensive Additives in Pyrolysis of Oil Sludge[J]. Energy & Fuels,2002,16(1):102-108.
[13] Chingyuan C,Jelueng S,Jyhping L,et al. Major products obtained from the pyrolysis of oil sludge[J]. Energy Fuels,2000,14(6):1176-1183.
[14] Jelueng S,Jyhping L,Chingyuan C,et al. Use of calcium compounds as additives for oil sludge pyrolysis[J]. Chines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aiwan),2002,12(4):363-371.
(本文文獻格式:李小龍,縱瑞耘,宿 輝,等.含油污泥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山東化工,2017,46(5):61-62.)
2016-10-27
李小龍(1988—),男,天津人,本科,主要從事固廢及污水處理等環保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X703
A
1008-021X(2017)05-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