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輝
(蘇州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我國工程管理專業的國際化研究
蔣 輝
(蘇州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在綜述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了工程管理專業的國際化標準,基于該標準,運用內容分析法,對我國排名前35位的工程管理專業的國際化合作現狀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工程管理專業國際化率達到了71.43%;教師學術交流與研究合作是工程管理專業國際化的最主要合作方式(88.00%)。
工程管理,國際化,內容分析法,高等教育
1.1 行業背景
近年來,我國國際工程承包業務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基于2010年—2016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的相關數據可知,盡管完成營業額增長率在2014年有較大幅度的下滑,但是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總體上是呈現上升趨勢的。2010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922億美元,新簽合同額1 344億美元。2016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 594.2億美元,新簽合同額2 440.1億美元。在2010年—2016年之間,新簽合同額的平均增長率為9.92%,說明了我國承包商對外承包工程業務逐年增加。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表明,我國承包商已經在世界上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程承包業務。而2014年美國工程新聞記錄(ENR)發布的2013年國際承包商250強排名中,我國有62個承包商入選,是入選承包商最多的國家,也進一步說明我國建筑承包商在國際市場上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2 專業發展背景
我國工程管理專業在不斷的發展,從1979年開始,國內包括西安交通大學在內的11所院校開辦了管理工程專業;1980年,華中工學院(現已經并入華中科技大學)開始招收物資管理工程本科生;再到1981年,哈爾濱建筑大學招收了建筑管理工程;此后相繼開設房地產經營管理、國際工程管理等專業。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建筑業與工程管理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高校必須要加強工程管理專業的建設,以適應建筑業的需求。而工程管理國際化是加強我國工程管理建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
1.3 理論發展背景
在國際化的研究過程中,從宏觀方面,有的學者從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角度來研究國際化。鐘焜茂(2013)開展了英國高等教育的相關研究,他認為英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程度很高,制度和管理也都相當成熟,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過程中,英國采用的戰略涵蓋了多個維度政策層面、課程層面、服務層面以及合作層面等,中國可以借鑒英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經驗。從微觀方面,劉琴(2014)從高等教育國際化模式的角度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之下,已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成為全球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而國際學生交流則是教育國際化的最有效方式,其發展直接影響著未來世界的發展。
為了分析我國工程管理專業的國際化現狀,本文主要采用內容分析法。通過登陸工程管理專業所在院系的官網,基于建立的國際化標準,識別該院系是否有國際化的實際行動,以決定該院系是否有國際化的合作。但是,我國有476所大學的院系開設工程管理專業,如果全部分析這些大學的工程管理專業,工作量大,也并不是都能找到所有院系的官網,即難以獲得所有院系所在實際的數據,而由于沒有所有工程管理專業院系的排名,隨機抽樣也很困難。所以,可行的方法是選取國內排名前列的工程管理專業作為對象進行研究,這些專業院系更能反映國際化合作的趨向。
然而,在我國教育部或其他官網、以及國內外權威期刊雜志上沒有找到關于工程管理專業的排名。僅有的排名是在“大學生必備網”上發現的。該網站列出了我國工程管理專業排名前35的高校。
關于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標準,日本的喜多村和之提出的衡量“大學國際化”的三條標準,即“通用性”“交流性”和“開放性”(閆月勤,2001)。從國際化的形式方面,張書祥(2006)和張芹等(2007)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標準可以總結為教育觀念、教師隊伍、課程設置、學生來源等方面的國際化。從國際化的構成因素方面來看,陳宇等(2015)認為,國際化標準應包含:國際化的教育觀念;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等。
本文基于上述觀點,在進行我國工程管理專業國際化或非國際化的分類時,主要依據以下四個標準:
1)該工程管理專業與境外高校有教師的學術交流與研究合作。
教師學術交流與研究合作是指,高校之間互派教師在教學、科研等領域進行深入交流對接或者派遣教師參加學術會議、訪問考察和講學、合作研究活動。例如: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與麻省理工斯隆學院約定,互派教師在教學、科研等領域深入交流對接。
2)該工程管理專業與境外的高校有學生的交流合作。
學生交流合作是指高校派遣學生到國外或地區進行學習交流,同時每年接收來自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交換學生。例如: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和香港理工大學建設及環境學院簽署的合作協議,合作雙方可互派一部分本科學生到對方學校交流學習一學期。
3)該工程管理專業與境外的高校有聯合辦學或互認學分。
聯合辦學或互認學分是指高校之間簽訂聯合辦學協議,其中包括“4+1項目”“雙學位項目”“3+2雙學位項目”“2+2本科項目”等。例如:大連理工大學建設管理系與英國愛丁堡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簽訂了本科生“2+2”聯合培養協議。
4)該工程管理專業參與了國際認證。
國際認證高校加強國際化進程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合作方式,認證的組織主要有AMBA(國際MBA協會),EQUIS(歐洲質量發展體系)和AACSB(國際精英商學院聯合會)等。例如: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已成為AACSB,EFMD,AMBA和PRME的正式會員,并已獲得EQUIS及AMBA兩大國際認證。
此外,在分析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相關信息時,如果官網僅出現“國際化”的相關詞語,則不符合本文所述的國際化合作標準。
4.1 工程管理專業合作國家(地區)或大學分析
基于建立的國際化合作標準,采用內容分析法,整理出了25所高校工程管理國際化合作的詳細情況。35所高校中有25所院系的工程管理專業符合國際化標準,國際化合作的比例達到了71.43%。這些專業院系國際化合作的國家(地區)或大學具體情況如下:美國(合作數量最多的前三所大學是:普渡大學、佛羅里達大學、哈佛大學)(21.00%);英國(合作數量最多的前三所大學是:曼徹斯特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14.00%);澳大利亞(合作數量最多的前三所大學是:澳洲墨爾本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8.89%);新加坡(合作數量最多的前兩所大學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7.78%);加拿大(7.78%);德國、中國香港(6.67%);日本(6.00%);韓國、荷蘭、法國(4.00%);瑞士、瑞典(2.00%);俄羅斯、新西蘭、中國臺灣(1.10%)。
具體分析得出,與25所工程管理專業所在的院系國際化合作比例最高的是美國(21.00%),其次是英國(14.00%)。從這里可以看出所研究的工程管理專業更傾向于美國的工程管理專業院系。
4.2 工程管理專業國際化合作方式分析
根據25所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國際化合作方式的現狀整理出了工程管理專業國際化合作方式的具體情況:教師學術交流與研究合作的數量為22所(88.00%),學生交流合作的數量為13所(52.00%),聯合辦學、互認學分的數量為8所(32.00%),國際認證的數量為5所(20.00%)。
根據研究可以看出,25所工程管理專業的國際化合作方式中教師學術交流與研究合作是最主要的方式,占了工程管理國際化院校的88.00%,其次是學生交流合作,占了52.00%;所占比重最少的是國際認證,只占了20.00%。從中可以看出學術交流與研究合作的國際化合作方式更具普遍性,而國際認證可能實施起來較為困難,所以占的比重較少。
本文通過對35所高校相關國際化的統計分析,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本文分析35所高校的相關數據得出其中有25所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或其所在的學院具有國際化的行動,占了71.43%,可以說明所研究的35所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具有較高的國際化率。
2)25所高校中與美國進行國際化合作的高校最多,占了21.00%,而美國的高等教育水平比較高,所以可以保證工程管理專業國際化合作的質量。
3)25所高校中有22所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國際化的合作方式為學術交流與研究合作,占了88.00%,所研究的工程管理專業中,教師學術交流與研究合作的國際化合作方式更具普遍性。
[1] 鐘焜茂.英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解讀[J].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2014(1):15-16.
[2] 劉 琴.試論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國際學生交流[J].課程教育研究,2013(22):35-36.
[3] 閆月勤,任元軍.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十年回眸[J].青島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版),2001(4):18-23.
[4] 張書祥.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6.
[5] 張 芹,朱莉英.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標準與實施對策[J].科教文匯,2007(4):1-2.
[6] 陳 宇,曲鐵華.高等教育國際化因素探析[J].中國高校科技,2015(z1):73-75.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domest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Jiang Hui
(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Suzhou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uzhou215000,China)
Based on outlining domestic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lization research achievement, the paper establishes international criteria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and studi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tatus of domestic top 35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ies by applying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show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rate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reaches 71.43%, teachers academic exchange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ce cooperation methods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nternationaliza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higher education
1009-6825(2017)22-0225-02
2017-05-25
蔣 輝(1990- ),男,在讀碩士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