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衣爾·艾爾肯
塔里木河流域生態輸水效益分析
塔衣爾·艾爾肯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 新疆庫爾勒 841000)
水資源作為人類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在人類的生活、生產中有著廣泛應用,隨著人類文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目前我過年的河流生態環境面臨這嚴峻考驗,特別是西部水資源缺乏,水環境污染嚴重,當地有關部門對水資源的配置不夠合理。文章將主要通過分析和研究塔里木河流域的輸水情況,闡述塔里木河流域當前生態環境惡化的癥狀,以及對其輸水效益進行分析。
塔里木河;生態輸水;效益
塔里木河有發源于天山山脈的阿克蘇河,由昆侖山的葉兒羌河以及和田河匯流而成,流域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一大內流河。全長約2137公里。塔里木河的水網形式大致是十七至十八世紀形成的,干流枯水期全部是回歸水和農田排水,洪水期只能流到恰拉和大西海子水庫。塔里木河和水流量因季節變化差異很大。當酷熱的夏季十分,由于山上的積雪和冰川融化,河水流量暴漲,在河流域附近興建水利設施,可以造福于民。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大西海子向下游累計下泄水量可達41.64億立方米,10次將輸水到太特碼湖,使臺特碼湖的水面面積明顯上升,改變了了塔里木下游河道連續三十年斷流的歷史,有效改善了下游的生態環境。
塔里木河各源流主要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徑流年內分配嚴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至9月份,并且主要為洪水,在3至5月份需要灌溉的水量卻很少,夏季洪水較多,春季受旱災,夏季受洪澇,給當地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長期以來,特別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體制改革前,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分屬各地州、兵團等多個部門管理,并沒有形成全流域的統一配置。在1997年成立的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委員會和塔里木流域管理局對長期形成的以地域為單位的區域管理,并不能實現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和合理配置。有些地方采取“以需供水”的水資源配置模式,將水資源的需求和供給分開操作,認為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過分強調通過工程建設從大自然中掠奪水資源,沒有珍惜水資源,對環境保護工作做得也不到位,造成了河道斷流、土地荒漠化、土地鹽堿化等環境問題頻頻出現,沒有體現出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價值。而有些地區采取“以供定需”的水資源配置理論同樣分開考慮水資源的供給和需求問題,沒有考慮到水資源的可供應量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相互依托的關系,將水資源的配置工作單獨進行考慮,導致無法和經濟發展向平衡,沒有實現資源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忽視了水資源的真正價值,忽視了水環境的改善和治理工作,忽視了人為污染造成的破壞,雖然也以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作為指導,但更多的是理論和概念模型的設計,并沒有采取具體的措施。這也是導致塔里木河水資源缺乏有效統一管理的主要原因。
根據2003年《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公報》,塔里木河流域部分水資源總量為67.48億立方米,葉爾羌河流域為78.41億立方米,和田河流域為50.94億立方米。這些河流水資源量占塔里木河流域總量的27.6%、32.1%和19.2%。1972年大西海子水庫建成后,有效改善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態環境,十三年中已先后向塔里木河下游長廊實施了14次生態輸水。向塔里木河實施生態輸水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條是通過泵站從博斯騰湖揚水經孔雀河、庫塔干渠輸向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另外一條是從阿克蘇河、和田河、葉爾羌河下泄水量至塔里木河干流流域。
與其他的大江大河不同,塔河干流自身不產流,其徑流由阿克蘇河、和田河、葉爾羌河三源流匯入,此格局決定了干流對源流來水有很強的依賴性。和田河在進入塔河前要穿過300多公里的沙漠,只有出現大洪水,才能輸水進入塔河。葉爾羌河擔負著46萬多公頃的灌溉面積,在一年內,只有在發洪水的40多天才可能有水流入塔河。阿克蘇河也只有在滿足阿克蘇地區和農一師兩大灌區用水后才能往下游輸水。近幾十年來,源流區人口數量顯著增加,社會經濟加速發展,灌區農業規模不斷擴大,但灌溉方法和輸配水方式改進緩慢,使得用水量急劇上升,輸入塔河的水量明顯減少。
(一)博斯騰湖應急輸水作用分析
博斯騰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總面積122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處17米。匯入湖泊的河流主要來自西北的開都河、烏拉斯臺河、黃水溝、清水河等等,多年平均入湖徑流量為26.8億立方米,經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平均每年出流量為12.5億立方米,穿鐵門關峽谷,進入庫爾勒地區,最后匯入羅布泊。20世紀60年代后,由于庫爾勒地區工農業用水量不斷增加,每年要求加大出湖水量,已引起湖水位下降,湖面縮小,湖水礦化度逐年升高,今已演變成一個微咸水湖泊。2000年至2011年,從博斯騰湖調水已有12次,總計調水量為25.52億立方米。在大西海子水庫下泄水量達34.8億立方米。在之前的輸水中,約有一半的輸水來自孔雀河,因此可以得知,博斯騰湖出水量和孔雀湖的下泄水量呈正相關。
(二)塔里木河流域輸水情況及效益變化
在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區,河岸上分布著一些低洼區。大量河水在洪水期從低凹處漫溢至沙漠區或低凹地形成湖泊,經蒸發逐漸干涸,沉積鹽堿。在洪水期,大量來水涌入引水口,嚴重時危及下游灌區的安全。上述原因造成了來水的無效損耗,使得即使源流有較大來水注入干流,也不能將水順利輸至塔河下游。
在入湖水量為零的4年中,大西海子向塔里木河輸水的次數中約有兩次是直接向下游泄水而并沒有直接輸水到河流水域。由此可見,大西海子輸水并不一定每次都到達臺特碼湖。也可以輸到下游河道,增加河道兩岸輸水影響面積,抬高地下水位,增加輸水效益。隨著塔里木河干流工程的繼續發揮和加強管理,水頭到臺特碼湖的輸水量也逐年增加,并且取得的效益也持續增加。
綜上所述,大西海子水庫向下游泄水,14次輸水總量為41.64億立方米,其中有10次到達臺特碼湖,結束了塔里木河流域連續30年斷流的歷史,有效解決了河流域附近的生態問題,遏制住了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
[1]王順德,陳洪偉,張雄文等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在塔里木河流域水文要素中的反映[J].旱區研究,2012(23)
[2]鄧小雅,楊志峰,龍愛華.基于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調度研究[J].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2013(06)
S210
B
1007-6344(2017)03-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