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曄 王 茜 劉夢迪
武器裝備技術保障信息系統研究
張 曄 王 茜 劉夢迪
(沈陽理工大學 裝備工程學院 遼寧沈陽 110000)
一個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應該是人、管理和安全技術實施的結合,三者缺一不可。信息安全體系建設需要從這三個層面提供為保證其信息安全所需要的安全對策、機制和措施,強調在一個安全體系中進行多層保護。本文研究的是武器裝備技術保障信息系統,從其定義,必要性,現狀以及展望等方面來展開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探討。
武器;裝備;信息系統
(一)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要解決“人”的問題,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安全組織結構;其次是解決“人”和“技術”之間的關系,建立層次化的信息安全策略,包括綱領性策略、安全制度、安全指南和操作流程;最后是解決“人”與“技術(操作)”的問題,通過各種安全機制來提高網絡的安全保障能力。
(二)系統規劃
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架構可以概括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規劃。
1、安全組織(人員)體系
主要包括組織的建立、人員的配備、管理制度建設、日常運作流程管理、以及人員的篩選、教育、培訓等。安全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網絡管理,需要從每日的安全信息中分析出主機、網絡、系統、應用的安全狀況,從而了解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保證今后的安全。
2、安全策略體系
主要通過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策略體系,提高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術水平,完善各種安全策略和安全機制,利用多種安全技術措施和信息安全管理實現對網絡的多層保護,防范信息安全事件的發生,減小網絡受到攻擊的可能性,提高對安全事件的反應處理能力,并在信息安全事件發生時盡量減少事件造成的損失。
3、安全技術體系
安全技術體系的核心是構建一個主動防御、深層防御、立體防御的安全技術保障平臺。通過綜合采用世界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加強對風險的控制和管理,將保護對象分成網絡基礎設施、網絡邊界、終端計算環境、以及支撐性基礎設施等多個防御領域,在這些領域上綜合實現預警、保護、檢測、響應、恢復等多個安全環節,從而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防護。
4、安全運作體系
系統安全運作管理是整個系統安全體系的驅動和執行環節。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需要在系統安全策略的指導下,依托系統安全技術,強化安全組織管理作用,全面實施系統安全運作和保障。
首先,這方面的發展無疑是兩點,火控和軍械。
火控方面,受制于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硬件設備有著兩條道路。
一方面,以輕便為前提,必然要縮小體積提高性能,這是立足于硬件本身的。例如氮化鎵微波半導體技術,作為當前最熱門的軍用電子技術領域,各國競相透入。雖然是以伯克級Flight |||預定搭配的AMDR雷達為首要目標,但毫無疑問,更小更強的晶片也能在造價允許的前提下更好的服務于炮兵雷達(如目前的車載火控前沿節點,做到陸軍的查打一體)。同樣的軍用激光技術在提高殺傷作用時也為激光測距的進步服務,努力提高性能同時保證簡介、輕便,讓火力服務更前沿化、高效化、基層化。
另一方面,在軍械上,以M777為典型代表的超輕型榴彈炮則表現了“重視輕便但維持火力”的兩全要求。同樣的,自行火炮也在不斷追求輕且快的發展,努力克服對戰略機動性的惡劣印象,保證跟隨作戰的能力。
這方面有兩個目前很難說清楚的問題,第一個是“不對稱武器”是否也是未來的代表。
從中國這樣擁有相當陸軍實力的國家的角度出發,但以南方工業集團參展的122mm輕型空降車載榴彈炮為例的大批國內軍工企業以外貿出口為目標的“輕平臺重火力”武器難道就不可能成為趨勢嗎?理所當然認為他們不適合我軍較高的現代化水準真的可以嗎?以批判“火力極端”論為理由否定他們對大國的作用是否正確?
海量的“小車扛大炮”對我軍是量變引起質變還是虛妄的紙老虎,只能由未來的戰爭決定。
另一個問題就是導彈,火炮、導彈不分家,尤其是現在強調軍種聯合作戰。
每個國家各有專長,每個國家又都可以引起別人先進的技術彌補己之短處。這樣進步快又省成本。現在,國際環境對我國是何等惡劣,面對處處被人的提防和反制使我國裝備技術的引進和發展處處受人制肘和無窮盡的武器和技術的禁運和封鎖。唯有自食其力發展適于我國國情的武器裝備才能不受外部的武器禁運和技術封鎖的影響,使得我國國防安全得以擁有信賴的保障。
對于我國的國防軍事來說,武器裝備技術信息保障系統是有著存在的必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
隨著各種技術和知識的提升,現有的武器裝備技術信息保障系統會得到進一步的優化,隨之而來的優化結果就是安全性能、穩定性能和維護性能等各個方面的大力提升。所以對于技術的提升和知識的提升又顯得很重要了。
總的來說,武器裝備技術信息保障系統需要維護,也需要進一步的進步。
[1]張月良. 基于RFID技術的PLA某部武器裝備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重慶大學,2015.
[2]. 緊追美國:英國國防部啟動高能光纖激光武器研制[J]. 中國光學,2014,(05):878.
[3]邵延君. 基于故障預測的武器裝備預防性維修策略研究[D].中北大學,2013.
[4]焦雯. 強激光輻照板的熱彈性響應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
[5]童睆,李向榮,張金忠,李挺. 基于UML建模的坦克武器系統保障信息手冊設計與實現[J]. 火炮發射與控制學報,2008,(04):79-82.
[6]宋昆. 基于Petri網的裝備保障系統建模與仿真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
K928
B
1007-6344(2017)03-0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