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斌 張 彬 李常茂
13規范對發包人計價風險影響研究
李曉斌1張 彬2李常茂3
(1.延安經濟技術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陜西延安 716000 ;2.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 陜西西安 710065 3.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渭南 714000;)
08規范中條款不夠完善的缺點日益顯現,使得合同實施過程中計價混亂,工程造價得不到有效控制。13版規范在合同條款內容設置、合同風險承擔等方面有了較多改變,這些改變加大了發包人計價控制風險。本文擬從發包方角度出發,以外部風險、內部風險和合同雙方共同承擔的風險三個方面的計價條款為研究內容,總結13規范中相應條款的新規定和變化,分析這些變化對發包人計價工作的影響,并為發包人計價管理工作給出相關建議。
新清單計價規范;變化;發包人;造價控制
隨著建筑市場的逐步發展,08規范中條款的內容不夠全面、條款內容敘述比較模糊、造價管理依據不明確等問題隨之顯現,承發包雙方在簽訂合同過程中合同風險承擔不均的現象普遍,導致合同計價混亂,工程造價得不到有效控制。2012年12月25日發布的《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 50500-2013)(以下簡稱13規范)從計量計價方法、工程合同價款約定、承發包雙方風險分擔、措施費計算的細化、工程價款調整等方面做出了新規定,細化了規范的條款,增加了規范的內容,以合理分擔風險的原則對計價過程中承發包雙方需要承擔的義務進行了重新的劃分,這無疑會給發包方以往的合同計價習慣帶來了沖擊。
本文擬從發包方的角度出發,以外部風險、內部風險和承發包雙方共同承擔的風險三個方面的計價條款為研究對象,總結13規范中相應條款的新規定和變化,并分析這些變化對發包人計價工作的影響,并為發包人計價管理工作給出相關建議。
在13版清單計價規范條件下,發包人計價風險有所變化,總體可以劃分為發包人全部承擔的外部風險、發包人全部承擔的內部風險和發包人與承包人共同承擔的風險。
2.1發包人全部承擔的外部風險
發包人外部風險是指不由承發包雙方原因引起的風險,包括法律條款的變化、市場價格的變化等因素引起的風險事件。這類風險事件的發生不是由合同當事人引起,也不受合同當事人控制,但給合同價款帶來變化,作為合同的發起者,這類風險需要發包人自己承擔。
根據規范3.4.2條規定,在合同執行過程中,發生以下事項引起的合同價款調整,由發包人承擔:①由于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變化導致合同計價要素的變化;②省級或行業建設主管部門對人工費進行調整,導致合同價格變化;③合同中執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材料價格的調整。
經過對比可以看出,關于此處的內容規定,08規范與13規范沒有大的變化。需要注意的是,13規范在08規范的基礎上,明確規定了由于承包人的原因引起的工期延長,從而導致合同價款的調整,合同價款增加時不予增加,合同價款減少時予以減少。這一條規定是對發包人有利的。
2.2發包人完全承擔的內部風險
內部風險是指由自身原因引起的風險,比如經驗和能力不足、技術缺陷、管理不成熟等原因。內部風險是可控風險,當事人可以通過管理、技術等手段將其發生概率降到最低,從而盡可能避免風險事件發生,得到利益最大化。根據13版規范的具體規定,發包人需要承擔的內部風險可分為工程變更風險、項目特征不符風險和工程量清單缺項風險。
(1)工程變更風險
參考08規范和《標準施工招標文件》(國家九部委第56號令),13規范主要有兩處較大變化:①未包含“改變合同中任何一項工作的質量或其他特性”,這樣也就比較明確的界定工程變更的定義;②在工程變更的定義中明確將“招標工程量清單的錯、漏從而引起合同條件的改變或工程量增減變化”列入,這一條款的列入對發包人的要求有了較大變化。以單價合同為例,在以往工程施工合同計價是以實際工程量為結算依據,工程量清單數據精確與否對最終工程價款影響不大。13版規范對工程變更的新規定,要求發包人對其在招標過程中發出的工程量清單的數據負責,這無疑加大了發包人的風險。
根據9.3.2條規定,13版清單還將工程變更所引起的措施費變化列為了可調價款的內容,這就改變了以往發包人要求措施項目費一次包干且不因工程變更而有變化的不公平要求。對發包人而言,如果在工程變更時引起施工方案的變化,并使得措施費有所增加,增加的費用要給承包人予以補償。
(2)項目特征不符的風險
13規范9.4.1—9.4.3條規定,發包人在招標時提供的工程量清單應被認為是準確和全面的,是施工時的依據之一,如果出現項目特征描述不符合實際,將根據實際的項目特征重新確定綜合單價。
由發包人組織編制的工程量清單中項目特征描述是否準確,是否存在描述不清甚至漏項、錯誤,關系到承包人投標時計價是否準確,關系到施工過程中工程變更及諸多分析的產生與否,理應由發包人承擔由于項目特征描述不符的風險。新的規定規范了承發包雙方的責任,使得發包人風險有所增加。
(3)工程量清單缺項風險
以往招投標過程中,招標人往往要求投標人對工程量清單中信息進行核實并報價,投標報價中的工程量清單缺、漏項都視為投標人已包含在其他部分的報價內或是為對發包人的減讓。
根據13規范9.5條規定,由于招標工程量清單中缺項,新增分部分項工程費及引起的措施項目費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可能工程量清單缺項的原因有設計變更、施工條件改變、工程量清單編制錯誤等,這都是屬于業主應該承擔的風險范疇。對于工程量清單缺項價款調整的新規定,對發包人有了明確限制,使得發包人不能用以往的做法來轉移風險。
2.3發包人與承包人共同承擔的風險
發包人與承包商共同承擔的風險可具體可分為工程量偏差風險、物價變化風險及不可抗力風險。
(1)工程量偏差風險
13規范9.6.1條、9.6.2條規定了工程量出現偏差并偏差超出一定幅度時的具體綜合單價調整辦法,9.6.3條規定當出現工程量偏差并引起措施項目費增減時,工程量增加,措施費調增,工程量減少,措施費調減。
與08規范相比,13規范將工程量偏差幅度由±10%調整為了±15%,這樣調整綜合單價的可能性就會降低,發包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應該注意著一點變化。
(2)物價變化風險
2013版清單對物價變化類風險的范圍及幅度進行了具體的約定,將引起價款調整的材料、工程設備單價變化幅度具體約定為5%。其中約定風險分擔的幅度與08版清單中第4.1.9條文說明“發包人應承擔5%以外的材料價格風險,10%以外的施工機械使用費的風險;承包人可承擔5%以內的材料價格風險,10%以內的施工機械使用費的風險”中關于材料價格的風險幅度一致。
13版規范對物價變化的規定是由08規范的4.7.6條基礎上編寫的,整體變化不大,對物價波動帶來的價格變化如何調整合同價款進一步予以細化,在附錄中列出了具體做法的公式和表格,加強了條款的可操作性。
(3)不可抗力風險
對于不可抗力風險,13規范在08規范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可抗力解除后復工及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兩款約定。要求不可抗力發生后,如果工期延誤,發包人要求趕工,則其應承擔具體趕工費;如果因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發包人承擔已完工程款。
13版規范的及時出臺,對08規范做了一定的修改和細化,加強了規范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對承發包雙方的風險有了清晰地劃分,也規范了過去業主在合同簽訂過程中“一言堂”的不合理做法,這也就意味著,業主在新的清單計價規范下需要承擔的風險大大增加。作為合同主導者的發包人,對于自身合同風險尤其是計價風險的增加現狀,必須要及時做出應對措施,以保護自身權益。
3.1 做好圖紙審核工作
從發包人完全承擔的內部風險可以看出,工程變更、工程量清單的準確性等風險事件由發包人完全承擔。設計圖紙作為工程的實施的核心依據,其設計質量是后續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這就要求發包人在設計階段優選設計單位,嚴格把控設計審查關,保證設計圖紙能夠完全實現業主要求。在必要時,可以將設計質量跟設計費用掛鉤,以達到設計成果的“全、深、精、準”。
3.2做好招標文件編制工作
13版規范將招標文件中的清單缺項及工程量偏差都列為了發包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其準確與否和合同最終計價的多少息息相關,這與08規范的規定和以往承發包市場中發包人要求投標人自行核對工程量清單的習慣大不相同。在新的規范下,招標文件內容的準確性就非常關鍵,尤其是招標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單,必須嚴格根據設計圖紙進行編制。發包人要想做好這一環節的工作,首先必須優選業務能力高、經驗豐富的招標代理人完成招標文件編制工作;其次,可組織設計人員、經驗豐富的造價師或專家對編制的工程量清單進行二次審核,避免工程量偏差、清單缺項漏項的事件發生;第三,由于新規范規定投標文件與招標文件不符時以投標文件為依據,這就要求發包人必須重視對投標書的研究。通過組織嚴格的評標程序和選取高素質的評標專家,對投標人的投標文件中綜合單價、措施項目費要仔細審核,排除不平衡報價等計價陷阱,降低后期合同計價風險。
3.3做好現場管理工作
由于工程建設周期長、影響因素眾多,使得不可抗力、工程變更、物價波動等事件的發生在所難免。發包人在諸多事件中都會承擔相應的計價風險,就會出現施工單位主動提出諸多原因來申請工程變更現象,出現施工現場對不可抗力的認定不一致現象,這些現象最終會使承包人獲利。
施工階段計價管理作為計價工作的重點,發包人必須重視對施工單位的現場管理。
首先,重視自身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選擇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駐地代表,重視工程變更帶來的工程造價的增加,加強設計交底,嚴格現場簽證,減少不必要的費用增加
第二,利用好監理人員的監督管理職能。施工監理作為發包人現場管理的委托者,其有經驗、有義務做好現場計價管理的相關工作,必須要選擇優質監理單位和業務素質好、職業道德高的人員,加強施工現場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第三、做好合同結算工作,要做好該階段工程造價的控制,就必須加合同實施中的過程管理,減少由于設計問題或發包方原因帶來的工程變更以及返工,重視每次計量工作,嚴格審核期中結算和支付,嚴格審核現場簽證。
第四,可以利用最新的BIM技術,對建筑及其施工過程進行信息化模擬,預先判斷施工中可能遇到影響計價的風險因素,全方位做好現場計價工作。
13規范中諸多條款的修訂和增加,體現了承發包雙方承擔風險更加公平的原則,也使得過去比較模糊的條款更加清晰、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發包人作為工程項目的計價控制主體,應該及時適應新規范變化,并不斷學習、深刻研究新計價條款的實際意義,以計價規范來指導合同的擬定和計價控制。只有掌握了新計價規范的內涵,才能在工程計價管理工作中降低風險,提高投資效果。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50500-2013 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 [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3.
[2] 廖禮平,《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在建筑企業的應用及對策[J].企業經濟,2015,(1) 127—130.
[3] 李常茂,薛曉輝,劉盛輝等,基于“2013規范”的發包人造價控制研究[J]. 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16(04):14—17.
[4] 齊寶庫,王洪濤,白庶.清單計價下的工程建設全過程造價管理與控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98—201.
[5] 楊磊,李剛. 淺談13版清單是如何實現清單計價的改革[J].建筑與預算,2013(12):18-20.
李曉斌(1982—),男,陜西延安人,碩士研究生, 主要從事工程項目管理方面研究。
張彬(1982—),男,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
李常茂(1982—),男,造價工程師。
TU43
B
1007-6344(2017)03-0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