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站 616850)
建設單位對施工中各種病害處治的管理措施分析
湯玉文
(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站 616850)
隨著工程建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工程質量的要求也隨之不斷提高。由于施工過程的復雜性和施工工藝的嚴格性,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害。本文著重從建設單位的角度出發,分析探討施工中常見的病害以及提出有效的處理措施。
施工單位;工程施工;病害;管理
工程建設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助推器,工程建設的完善性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同時由于工程質量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時有發生,造成了很多安全隱患。引發這些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嚴把工程質量關,危害到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建設單位要有效地對施工單位的施工行為進行監管,加強原材料進場的控制,嚴禁不合格的材料堅決不能用于施工,認真處理好施工過程中的各種病害問題,同時還要加強對施工單位人員的及時培訓學習,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以及提高建設單位本身的社會責任意識。
1.原材料不合格
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對部分供應商提供的原材料持有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在工程材料進場沒有嚴格核對檢測原材料,對部分施工隊伍偷工減料的現象置之不理,由于沒有嚴厲的處罰措施往往會導致由于原材料的不合格造成工程質量出現問題。
2.地基病害
道路地基不均勻沉降:道路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是一項比較常見的道路質量問題,其會影響道路橋梁結構的穩定性,還容易造成道路橋梁表面出現較多的裂縫,嚴重時還會導致坍塌問題。造成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原因很多,施工單位一定要對其進行及時的補救,這樣可以避免道路橋梁工程出現較大的損失。有的施工單位,存在監管不利的問題,在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沒有按照設計以及施工流程進行操作,監理人員也沒有發現這些不規范問題,而且也沒有發揮出對施工材料的質量保障職能,使得道路橋梁地基存在不扎實問題。
3.路面病害
路面的厚度需要按照施工技術交底的要求來進行施工,需要達到國家的強制性標準。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常出現施工單位從原材料混凝土或者瀝青的進場就出現了質量不過關的問題,再加上追趕工期等因素的影響,鋪設出來的路面厚度是無法達到技術交底的要求,也沒有達到國家的強制性標準。這些開工便存在的質量問題就極有可能會對以后路面的使用造成大的危害。例如路面的裂縫,這些裂縫的產生大都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車輛行駛因素和溫度因素。半剛性結構是當前橋面鋪裝層的主要結構,該結構具有提高鋪裝層的壓實度和強度的優點,然而在施工中溫度會對橋面鋪裝層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寒冷地區溫度差過大或導致裂縫產生的幾率增大。與此同時如果路橋上行駛的車輛存在超載或者急剎車,會對路面進行磨損,也容易造成裂縫。施工時如果混凝土配比、初凝期的鋸縫時間出現問題,也會使橋面鋪裝層裂縫病害產生。
4.橋梁病害
裂縫、沖刷撞損、鋼筋銹蝕、地基不均勻沉降等都是橋梁常見的病害問題,病害現象的造成是由人為因素或非人力因素導致的,因此要對癥下藥,對癥其產生的原因來進行分析,找到合理的解決措施對癥下藥。
裂縫:混凝土一旦產生裂縫,就會使得鋼筋保護層遭受破壞,鋼筋長時間裸露在空氣中與之接觸,繼而經過雨水的沖刷便會導致銹蝕的產生。
鋼筋銹蝕:鋼筋銹蝕后容易使得鋼筋混凝土構件遭受破壞,使得凝土表層剝落影響后續施工操作。混凝土的剝落減少了結構件的截面積,有害化學物質更加向橋墩內部侵蝕。
撞損:車輛等緊急情況對建筑物的撞損容易造成橋墩開裂破壞。
沖刷:橋墩長期浸泡在河水中、河水的沖刷會導致橋梁樁基的外露,降低樁基的承載力,影響橋梁抗震能力和穩定性。
橋梁病害產生的原因
1.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原因:如捆綁鋼筋沒有按照技術交底要求進行施工,建筑原材料(混凝土、混凝土添加劑)的使用不當、技術要求不過關等等,質量不良等問題都會成為橋梁的病害隱患。
2.長時間使用的原因,混凝土的干縮、蜂窩麻面、徐變現象、預應力結構件的強度降低等都是不可避免的。
3.人為的因素,超重、違規車輛的超負荷運載、車輛和船只的撞擊,橋面磨損等人為因素的破壞也容易產生裂縫、撞損。
4.自然天氣的緊急變化、水流的沖擊、地震等自然因素也會對橋梁構造造成破壞。
1.加強原材料進場控制
作為建設單位應該嚴格監管施工單位的原材料進場,在試驗中發現不合格的材料,應立即督促項目物資部與供應商進行協商,并且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降級、退貨等具體處理方式。如若是供應商方的責任,造成了工期出現延誤,工程質量出現影響,則應當向供應商索賠,并且及時將結果進行記錄。降級后無法使用的材料應在供應商名錄之中做好詳細記錄并且進行上報。
2.地基病害的處理措施
道路地基的不均勻沉降、主要是由于地基處理技術還有待提高,建設單位要實時監督地基施工中的細節,發現問題,立馬要求施工單位整改,同時可以協調好監理方、發揮出監理方的義務,使施工環節的每一步責任落實到個人。處理地基的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有:灌漿法,通過氣壓或液壓的注漿方式向地基中灌入漿液,將原地地基中的水分等雜質排出或與原地基反應,以此來改變地基的性質,提高地基強度。此方式是一種比較廣泛運用的方式,適用于多種類型地基,例如軟土地基的劈裂灌漿法,沖填土的壓密注漿法。旋噴法,借助旋噴機具來制造旋噴樁,旋噴機通過置于土層深處旋轉的特殊噴嘴將水泥等固化液噴入到土體中,并逐層提升,來使土體與水泥固化液結合,而后硬化成旋噴樁,該方法適用于粉細砂、沖填土或軟粘土等土質的地基。
3.路面病害的處理措施
路面施工控制的嚴格化還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先實地進行探測,進行合適的施工方案設計,根據施工單位現有的物資設備,合理選擇機械設備。這樣才有標準、規范化的施工方法。并且,及時注意天氣變化,遇到特殊的天氣情況,能夠及時作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竣工后,還應加強路面養護工作,譬如高溫天氣及時灑水。還需要進行科學的交通管理,對于道路經常通行超重、改裝的大型車輛,應當及時聯系當地交管部門,進行協調與合作,以交通管制的方式來防止對路面帶來嚴重損害。
4.橋梁病害的處理措施
加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是在原結構基礎上再澆筑一定厚度的鋼筋混凝土這是對鋼筋混凝土橋加固的一種常用的改造技術。增大截面有多種方式,例如:加厚橋面板、加大主梁梁肋的高寬度,這種方法施工工藝簡單,適用于較小跨徑的T梁橋或板橋的加固,這種方式的加固之后效果非常顯著,橋梁承載力顯著提高,延長了橋梁的使用壽命。橋梁等土木工程中,這種方法施工速度較快,對原結構外觀影響較小。但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施工工人的粘貼工藝和操作水平。在混凝土外層做好保護措施。在原有橋墩等表面再噴涂一層高品質的混凝土,增加對鋼筋的保護,既能高變質混凝土的強度,又能使整體橋墩外表顏色一樣,是一種常用的維修加固方法。建設單位可以及時監督施工單位的施工行為,復查整改措施。
結束語:
通過分析可以看到,在施工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病害,需要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各司其職,嚴格對工程質量進行控制。作為建設單位,要了解病害,及時規避;發現病害,及時處理。確保施工質量,為工程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1]胡希杰,公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
[2]余昌,城市道路橋梁施工質量問題分析與預防,科技資訊,2009.12
TU723
B
1007-6344(2017)06-0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