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廣西 柳州 545000)
以能力目標為導向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改革探討
王堂銳 張 娜 李紅遠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廣西 柳州 545000)
土木工程施工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具有工程實踐性強、教學內容繁雜、專業知識面廣等多種特點,根據行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一直是困擾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問題。本文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目前的教學現狀,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思考和探討。
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改革;實踐教學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了國家發展需要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應用能力為核心,突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機制,因此,基于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尤為必要。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的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兩部分。其內容多、知識體系復雜、實踐性強、知識更新快,是學生畢業后從事施工技術和組織管理工作的必備技能之一,在整個人才培養計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長期以來,該課程的教學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過時或滯后跟不上施工技術的發展、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落后、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考核方式單一等嚴重制約著教學效果,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必須盡快進行教學改革,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畢業生提高就業競爭力和將來從事一線土木施工和組織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根據我國目前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情況,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團隊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不足。
土木工工程施工課程具有很強的工程實踐性,授課教師除應具有寬泛、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外,還應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而我國目前高校的大多數專業課教師從高校畢業后直接任教,沒有參加工程實踐的相關經驗,而且上崗后的教學與科研壓力較重,很難有機會到工程現場長時間的學習,講課時照本宣科,局限于書本內容而無法與工程實際相結合。
(2)教學內容與模式滯后于現行規范
我國施工規范約每隔幾年就會變更一次,土木工程施工所采用的教材由于編寫、出版滯后等因素導致部分內容滯后于現行規范,與工程實踐脫節,任課教師若不能及時更新教材和授課內容,會使課程內容落后于施工技術發展水平,影響教學效果。
(3)課堂教學與工程實踐難以有機結合
土木工程施工理論內容較多、教學內容繁雜,缺乏系統性與邏輯性。目前的講授方式仍以課堂教學為主,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無法有機結合。課堂教學雖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手段,學生很難理解復雜的施工工藝、機械設備,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工程實踐過程中,只有學生具備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論,才能運用所學知識發現、解決實際工程問題。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應明確課程定位,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根據課程的的實踐性特點,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革。
(1)師資隊伍建設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尤其需要工程背景的專業教師。因此,任課教師應加強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向工程一線技術專家請教,真正具備解決工程復雜問題,掌握行業發展前沿的專業能力,在日常教學中能夠深入淺出的將復雜的工程問題轉變為學生易于理解的知識點。同時,教師還應了解關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動態,在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視野。
(2)課程教學內容創新
作為面向工程的施工課程內容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行業發展需求。在課程教學內容中應結合注冊建造師等行業考試內容,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注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邏輯性和實用性。
(3)教學模式改革
以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大綱為指導,提出“基于工程實踐和案例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工程能力和應用意識的培養。
課堂教學中引入工程案例分析,將多媒體課件、案例教學、動畫、教學錄像、圖片等綜合運用,提高授課內容的綜合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以講座的形式將工程施工專家引入課程教學,使專業知識和工程實踐融入到課程教學,構建完善的知識和能力培養渠道和平臺。
以實踐性課程教學為依托建立長期的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工程實踐,學生在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參與到施工的環節之中,從施工材料、施工進度等方面對施工企業做出相應的建議。 學生得到實踐的機會,企業得到更多技術的支持,以此達成雙贏的合作關系,更利于學生實踐教學的效果提升。
(4)教學方法革新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在傳統課堂教學基礎上,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改革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根據本課程特點采用的改革方法如下:
1)建立立體化教學平臺?,F行專業課教學手段中,學習平臺建設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施工課程教學應加強教學平臺建設,完善工程行業考試相關內容、考試題庫等資源,提供網上學習和考評機制,以便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利用廣泛的學習資源自主學習的能力。
2)改革考核機制。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考核,應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綜合考慮,在傳統理論考試基礎上,增加網絡考試、答辯等開放式考試環節,使理論和實踐能夠有效的結合,對學生的工程理論知識和實踐綜合能力進行多角度的考核。
土木工程施工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在學生專業知識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傳統的教學基礎上,根據時代和行業發展需要,更新教學內容,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改革教學模式及考核機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促進教學的良好發展,確保學生在校期間掌握更多的施工技術與組織管理知識, 提高土木工程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1]楊璐.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思考與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15,24 ( 1) : 79 - 82.
[2]許婷華,李軍.基于工程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探討[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6,10 ( 29) : 48 - 50.
[3]周云川,趙永任等.關于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 黑龍江教育( 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3,17 ( 4) : 58 -60.
TU75
B
1007-6344(2017)06-0272-01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轉型發展專項項目 (2015ZXZD010)、(2015ZXZD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