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遼寧 鞍山 114000)
淺析基于老年社會學理論的社區養老
王 維 丁 霄
(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遼寧 鞍山 114000)
當前我國社會前所未有的嚴重老齡化,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000萬;老年人口增多導致社會撫養比例增多,養老金比例增加,對國家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本文將基于老年社會學理論對社區養老分析,從而探尋應對老年化社會的發展道路。
老年社會學理論;社區養老;決策
老齡化社會是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達到或超過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結構模型。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特征顯示為:老年人口基數大,發展迅速、區域發展不均衡,出生率減少和年長的老年人比例增加等。總體則表現為“未富先老”。但同時由于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生活習慣發生巨大變化,刺激著當地的養老產業發展以及其特殊的消費觀念給經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人口老齡化和社區服務在我國快速發展的今天,研究加強社區養老在中國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傳統的社會和家庭養老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的養老模式的需要改變。社區養老模式逐漸成為各種服務的依托和載體。
在養老方面,過去對于老年人多為物質保障而現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除了在物質方面提出的要求外,健康和精神需求也是不容忽視的方面。老年人仍需社會化,主要表現在當前社會下老年人角色轉變的心理變化,這些因素須在設計時予以考慮。
老年社會學理論是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人的老齡化和老年社會群體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老年群體的存在和發展以及老年群體的社會特征和活動規律。老年社會學理論闡述老年人生命周期和行為之間的影響。它包括慢性疾病的影響,和傳染性疾病對老年人的生活,以及對老年人退休后的活動分類等養老設施空間設計和軟服務等產生深遠的影響。它既是老年學的組成部分,又是社會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老年社會學理論包含現象論,年齡分層理論,分離理論與活動理論。
老年社會學活動理論闡述了社會環境和老年人自身具有參與社會活動的需求之間的矛盾;而分離理論則強調了隨著年齡增長參與社會活動的必要性及社會角色向消極的正常而不可逆的轉變。活動理論提高我們理解老年人活動的需求,應該提供滿足老人的需求的社會角色來彌補老年人退休帶來的負面影響。社會參與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養老設施設計、施工的基礎上,針對老年人群體活動,注意營造不同屬性的地方,建立一個開放、半開放、親密、私密、多層次的空間,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分離理論則強調應在設計中考慮老年人不能參與活動的旁觀需求。
中國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是一種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為補充醫療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社區養老在此種承擔了重要作用。
社區養老是指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養老機構作為補充。為居家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為主,醫養服務一體化的社會養老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可以使老年人在受到社區的有關人士提供上門服務和托老服務的同時還可在自己家受到家人照料。社區養老服務是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支撐,具有居家養老服務支持和日間護理功能。
社區養老發展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我國的“十三五計劃”將主要推行社區養老服務,推進醫養結合。社區養老不是社會養老,而是將社會機構養老中的服務引入社區,實行社區的在家養老。由于老年人依附性強,生理老化導致活動范圍受限,以社區活動為主;同時社區內具有豐富全面基礎設施同時社區內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符合老年人認同感與歸屬感,適應老年人家庭發展需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社區養老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的精神和物質方面。
現階段我國社區養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
1)社區家庭養老服務類型和服務水平較低,社會家庭養老服務相應的法律法規并不完美,社區家庭養老服務的水平和類型需要豐富;
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象不明確,除了失獨,生活不能自理等是最需要幫助的人員提供最迫切的幫助以外,還有一些自理半自理老人也需要提供定期活動,生活照料等服務;
3)服務供體單一服務人員短缺,加強醫療方面的應鼓勵那些具有專業知識的醫護人員到社區進行幫助與服務;
4)缺乏專業的社區家庭養老服務監督組織,老年人應該擁有多元化服務的不同需求。
5)社區養老設施及家庭養老相關設施缺乏人性化考慮,存在忽視老年人需求的現狀。
國外的養老模式經過這么多年的探索,在養老方面得到的很多經驗和教訓可以供我國參考借鑒:
美國養老金制度由個人儲蓄、社會保障和私人養老金三部分組成。政府出全資或部分資金,民間機構管理運營。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予以鼓勵,并給予政策上優惠和技術上的支持,并對其進行監督和考核。英國養老社區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包括社區照顧和社區內照顧,而社區照顧包括物質生活照顧,心里關懷和整體關懷。養老社區的社區系統在英國是較為完善的,和政府的政策指導和財政支持。日本與中國的情況相似,老人的養老是大多數待在家里。各種養老設施的設計過程中強調“家居”,確保居住環境居住心情,讓居住者對居住環境具有歸屬感。
以上發達國家社區養老方面的經驗,主要可以歸納為三點:①養老機構由遠及近,遠郊的養老院空置率高而城市中心的養老院人滿為患;②從居家養老轉變為機構養老,到一個集中的支持建立完善的家庭養老服務體系,社區養老是最經濟和有效的深度老齡化下的養老服務模式;③從孤立到融合,加強鄰里互助,營造良好的射區活力和社區氛圍。國外的養老模式充分說明了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模式是深度老齡化下最為經濟有效的養老服務模式。
為了應對當前的社會對于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及我國養老保障體系進程的需要,社區養老模式作為保障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還需要加以改進。目前已經獲得獲得國家方面的政策支持,即政府發揮政策指導作用。從國外相關經驗來看,有著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及正確的引導會帶來較快的發展。但鑒于我國現階段養老社區資金缺乏,人員缺乏相關培訓等都需要相關政策的扶持。第二個是金融保障體系和建立完善的養老服務相關的法律體系,西方發達國家的健康發展養老服務相關行業,因為完善的養老服務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第三是考慮到老年人社區養老方面的實際需要,在設施和生活環境的建設規劃,相關的老年人心理需求應該予以重視。在老年社會學理論對于老年人的實際需求予以分析之上,并加以設計才能營建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社區環境。
在我國老年人養老中社區養老服務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社區照料為主導,社區活動為輔助,社會產業作為補充的模式才是適合我國的社區養老模式。加強我國城市社區養老基于老年社會學理論對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予以分析,設計規劃滿足老年人的宜居環境,滿足老年人的生活精神等多方面需求才能提供好的社區服務,從而為我國養老保障體系提供更大的支持。
[1]馬光 ,胡仁璐.老年居住環境設計[M].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
[2]杜翠欣.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模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
[3]劉國萍.現階段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浙江財經大學.2013
[4]韓延棟.小規模復合型社區養老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
G322
B
1007-6344(2017)06-03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