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勝
摘要:在教育事業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勢下,各科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等都發生了大的變化。初中歷史教學作為傳授學生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的重要學科,在改革過程中,也應遵循新課標要求,著重強調“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和自主探究欲望,以促進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以生為本;初中歷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09
現階段,我國愈發注重素質教育,在各階段教學中,都逐漸將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作為重要教學任務,并引入“以生為本”教學理念,強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的提升。初中歷史教學也應遵循新課改要求,基于“以生為本”視角開展教學改革,進一步實現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一、基于“以生為本”視角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現存問題
1. 形式化
在初中歷史教學改革中,“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融入存在形式化的問題。一些教師對“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認識不足,未能將其充分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僅對教學活動進行表面上的改變。例如,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單向知識灌輸的教學方式,而在新課標要求下,一些教師為了展現“以生為本”教學理念,開始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但是整體教學方式依然采用灌輸式教學,只是將板書換成了多媒體屏幕,改革內容十分簡單,不存在實質上的變化。同時,一些教師也僅僅將“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融入作為一項應對公開課的手段,僅在公開課上與學生進行互動、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在平常的課程中依舊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歷史教學改革形式化嚴重,與“以生為本”教學理念及新課標要求嚴重不符。
2. 過度化
初中歷史教學改革過度化問題剛好與形式化問題相反,是教師過度偏重“以生為本”教學理念所產生的。一些教師對“以生為本”教學理念十分認可,未能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對這一理念的應用進行有效控制,導致教學目標發生偏離,反而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例如,在“虎門銷煙”相關內容的教學中,一些學生在與教師互動中,提出“林則徐行為不利于環保”的觀點,歷史教師為遵循“以生為本”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對其所提出觀點展開探究,并要求學生對其他銷煙方式進行探索,但是卻未能考慮到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已經超出了歷史教學范圍,不符合歷史教學目標,對學生歷史知識水平的提升無法發揮明顯作用,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3. 簡單化
在初中歷史教學改革中,教師“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融入存在簡單化的情況,缺乏對教學方式的創新,難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僅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形式,且提問內容多為“同學們對這一觀點是否認同”等缺乏引導性及啟發性的問題,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為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多采用鼓勵方式,導致學生對教師問題敷衍應付,無法得到獨立思考問題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
二、基于“以生為本”視角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1. 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機會
“以生為本”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滿足學生這一學習需求。例如,在學習《戊戌變法》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各方面的水平程度,將學生科學地分成幾個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戊戌變法失敗原因”的問題,從經濟、政治、軍事等多個方面展開探討。學生對小組成員都十分熟悉,在討論過程中,能夠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其他成員展開激烈的討論,實現思維的融合及碰撞,得到了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對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并且有效地補充、鞏固了學生的歷史知識,既符合“以生為本”教學理念,又提升了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
2. 正確引導學生探究路徑
在初中歷史教學改革中,教師應注意“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作用發揮的“度”,對課堂進行良好掌控,正確引導學生探究路徑,以免教學方向偏離教學目標,無法完成教學任務。“以人為本”教學理念,鼓勵學生思維發散、拓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正確觀點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對于學生的不同觀點也應正確引導,使其思維始終在教學主線上。例如,在學習秦始皇、武則天等歷史人物時,學生對這些歷史人物相關的故事十分感興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通過網絡、書籍等查找相關內容,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評價進行正確指導,幫助學生區分真實歷史事件與小說、電視劇虛擬情節,始終將學生的關注點吸引在教學內容上,以達成教學目標。
3. 結合學生興趣開展多樣化教學
過于簡單的教學方式變化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不符合“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因而,在初中歷史教學改革中,教師應結合學生興趣愛好,開展多樣化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便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官渡之戰”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文內容,編制歷史情景劇。初中生對表演十分感興趣,通過自編自導自演,學生能夠產生一定的成就感,能夠有效地提升其對歷史學習的自信心,并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收集,獲得歷史知識的補充。在表演過程中,學生充分融入角色,也可以更深入地體會當時的歷史背景,拉近與歷史人物的距離,鞏固所學歷史知識。
三、結論
在初中歷史教學改革中,“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融入至關重要。目前,一些教師在這一教學理念的應用中,還存在著眾多的問題,需要教師對這一教學理念深入理解,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機會,正確引導學生探究路徑,結合學生興趣開展多樣化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江北高級中學 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