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雙燕
摘要:教學質量是教育的生命,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引起了課堂教學的變革。多媒體的濫用會扼殺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此問題,筆者通過文獻研究等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些許策略。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25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教育改革都將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組織教學作為研究重點,無論是課程、教材還是教法教改都對其進行了廣泛的關注,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時成為教育的熱點話題。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濫用扼殺學生的想象力;教師的“獨角戲”減弱學生的聽課效率。那么,如何擺脫這些困境,筆者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解決的策略。
一、讓課堂“返璞歸真”
有幸聽過黃亢美老師的一節課,印象很深刻,他就是簡簡單單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沒有過多的花飾,描繪出來的不僅僅是課文的情景,而是緊緊抓住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課堂中歡暢自由。這樣原生態的課堂已經很難有人去嘗試了,也很少有教師會只是靠這兩樣教具來進行一節課的教學了,也許有人會說:“時代在進步了,那些都落伍了”,筆者認為那樣說的人只是在逃避,因為已經沒有人會有那么大的決心,能通過自己的語言或者肢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了,甚至有時候會看到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連粉筆字都不寫了,都是打印下來貼在的黑板上了,這是在進步,那教師們的基本功呢?原來教師們都不那么自信了。
我們的每一節課不可能像準備公開課那樣苦心鉆研,我們就應該像家常便飯一樣,精心地調配好每一次的菜色,充分地調節每一次的營養,都說教師要扮演很多種不同的角色,一會兒可以是公證員,每天都在孩子們的吵架中主持著公道;一會兒是演員,上課時的嚴肅和下課的和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筆者說教師就好像是一個家庭的大家長,時時刻刻關心著孩子們的成長。
首先,我們要給孩子們原生態的空間,我們要告訴他們水是清清的,天是藍藍的,草是綠綠的,在我們的家常課中,孩子們可以暢所欲言,可以隨心所欲,可以講到什么就是什么,教師也能夠隨機走進孩子們的內心,那是優美的課件所不能做到的。看著優美的課件,孩子們的心只會跟著走,朝教師所祈望的狀態走,教師成功了,課堂成功了,那孩子的天性呢?童心呢?心里話呢?不要再給孩子那么多的條條框框了,不要再給孩子的腦袋里加些你認為重要的,而孩子不見得需要的東西了;不要把孩子的棱角一點點磨平,然后變成世界上同樣的人了,孩子的天性要好好留著。
其次,教師們必須有一個警示:語文教師們是否意識到,你的三尺講臺維系著多少言語生命的精魂啊!有一個很大的感觸,學生每一年每一年的帶上來,就會發現在學生中有許多自己的影子,可以是字寫得很像的,可以是說話方式很像,可以是寫作業時的小動作亦或是喊名字時的那一次點頭,太神奇了,你會覺得不論在孩子面前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最后都會通過一絲一毫來反饋給我們,我們給的是什么,那么孩子們接收到的就會是什么,那是孩子們的一生啊,擔子重啊!
自然的課堂不僅僅是教師創造出來的,更應該的是師生合力,一點一滴內化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給予,給孩子瀟灑自如發展的空間;那孩子們才會有所反饋,還給我們和諧平實的課堂;教師們還要給予孩子們愉悅的氛圍,上課前給孩子們甜甜的微笑,上課前給孩子們說一句贊揚的話,上課前讓學生感受到今天教師的與眾不同,又給他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帶來了神秘感。記得有一次,筆者神秘地告訴他們:昨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夢,一個神仙賜予了自己超能力。然后筆者就變了一個魔術,魔術不是很成功,但是課堂卻很有效果,孩子們在整個課堂中高度地集中了思想,眼睛睜得大大的,生怕漏掉了什么,看著那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神,那是對于教師這個職業的尊重,那是內心無比的滿足感。僅僅是幾句話,幾個可以想象的場景,但在課堂教學中,那就夠了,一股想象的源泉,一片思索的空間,一切就會呼之欲出、水到渠成了。
二、師生共同營造課堂的良好氛圍
1. 要讓學生學有所悟
聽過這樣一節課,教師的語言幽默風趣、滿腹經綸、出口成章,可以說教師本身的才能是令人羨慕的,課堂中他是絕對的主宰,把課堂調節得井井有條,可他的課堂中很少聽到學生自由讀,很少看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就是這兩條就會令我們發現這位教師是在自我表演,讓學生跟上他的步伐。如果是自己班的學生,也許還好點,可恰巧那次是借班的,孩子們完全沒有跟上步驟,孩子們個性發言的空間就真的擠也擠不出來,供孩子發揮了。在課堂中,孩子很放松、很開心,卻也很迷惘,也很難走入文本的內涵。為了創造和諧的效果,我們當然有許多可以做的,相信也會是行之有效的。感悟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靠教師們一點一滴培養的,教師們什么樣的方法、什么樣的提示、什么樣的語言培養都會影響到孩子們不同的感悟,教師們散發出的信息也很重要,因為孩子們會統統接收的。
所以,教師應該浮于孩子之中,讓孩子們自己先去感悟,教師們僅僅做到是穿針引線的作用,如果孩子需要一個華麗的場景,那教師就應該營造溫馨浪漫的機會給孩子們,以一個“同行者”的身份和孩子們共同進退,給予他們積極向上的斗心,鼓勵他們為了目標不懈努力,做好充分的準備,讓他們知道即使他們失敗了,還會有一個堅實可靠的后盾提供給他們幫助,孩子應該就不會有后顧之憂了,那剩下的裝扮就應該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給孩子們一定的時間去朗讀、去感悟,教師此時的角色就是一位提拔者,亦或可以是一位隱形者,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不需要的時候讓孩子們自由發揮,緊要的關頭要作為一盞指航燈,及時為孩子們指點迷津,指引方向,這樣一位不定時出現的天使一定會為孩子們提供好的題材,在字里行間,在一點點的行為中,在師生共同合作時的提拔中,感悟就會自然而然尾隨之。
2. 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喜歡聽他們說話的
傾聽孩子,要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對于孩子的(上接第25頁)尊重,是對于課堂的尊重,也是對于自己準備這節課的一份肯定和期許,孩子們很聰明,他們會察言觀色,只要是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孩子們都會從中讀出一絲絲的感受,就會想象著教師們當時的心情、當時的潛臺詞,無可厚非。孩子們也是脆弱的,那幼小的心靈是經不起打擊的,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詞,甚至是不經意間地無所謂的神情,孩子們都有可能由此有所感悟,也許會不再活潑,不再侃侃而談,既然說了教師是園丁,那我們就應該呵護孩子這朵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柔弱的花兒,課堂中最容易看到的是教師請一位孩子來回答問題,這位孩子沒有答在點上,教師就會很著急地想要改正,早早地就打斷了孩子的思維,教師總會在想著不要浪費這無謂的時間,孩子的信心被打擊了,下一次舉手就會來之不易了。都說我們在愛學生,不僅僅是語言上的愛,我們更不要忽視孩子們在課堂中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教師們要想盡一切辦法保護孩子的自信心,注視著孩子在課堂中的舉手抬足,孩子們和教師的感情近了,心和心貼近了,說說知心話的時候那也就不遠了。教師給予孩子的是一些美好的感受,那教師們也將收獲到孩子們源源不絕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這就是有很多借班上課的教師們總把課前談話搞得那么幽默風趣、引人注目的原因。
師生之間的和諧相處注定了一節課堂的成功與否,讓孩子們體會到的是一位親近自己的教師,那課堂將不再是教師的行云流水,會是師生間合作的成果,那是高山流水、一瀉千里、洋洋灑灑、一氣呵成,促成了教學過程的流暢,其效果會是豐富有效的。
國畫講究的是留白,課堂教學也應該如此——留給教師和孩子們一個可以回味無窮的空間,課堂教學中永遠不會是令人滿意的,多多少少總會有一點讓人留著那么點遺憾,有這樣一個空間,可以品味、可以反思,也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思考一下: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是需要再來理解和解決的?
在教師一生的教學中,課堂將是一生不變的課題,不僅要好看,更應該是行之有效的,教好每一篇課文,上好每一節課,管好每一個學生,在任何一次課堂教學中,教師們應該是不露痕跡地給予著,孩子們則是大口大口地吸收著養分,就是這樣層層深入、步步為營,才可謂是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 陸植文,吳 玲.農村小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教育,2007(5).
[2] 范 恒.構建“學習共同體”促進師生齊發展[J].教育創新,2006(4).
[3] 楊光成.優化小學課堂芻議[J].小教研究,2005(1).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婁橋二小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