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摘要:《百詞斬》是由成都超有愛公司出品的一款圖背單詞軟件。該軟件受到廣大英語學習者的喜愛,軟件下載量在同類詞匯學習軟件中居于首位。基于多媒體技術的《百詞斬》除了運用了多種多媒體注釋外還運用了大量的學習策略。本文就從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三個角度對《百詞斬》中的學習策略進行探究,試圖從學習策略的角度來分析《百詞斬》被廣泛下載使用的原因。
關鍵詞:《百詞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一般來講,二語學習策略系統包括三個部分:認知策略,原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
一、《百詞斬》中的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作為這個系統的核心,負責在語言習得過程中處理信息,解決認知任務,對學習材料進行分析、歸納、或轉換過程中所運用的策略。認知策略主要包括: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認知策略對語言學習產生直接影響。
(一)《百詞斬》中的復述策略
1. 重復策略
《百詞斬》詞匯習得軟件中運用了多種復述策略。學習者使用該軟件學習詞匯時,一個目標詞匯將至少被學習三遍,這三次學習都是以測試的形式出現:第一遍詞匯呈現為根據含有目標詞匯的例句,選擇與語境相匹配的圖片,這個學習過程是一個推測詞義的過程。第二遍詞匯呈現為根據單個目標詞匯選擇與之相匹配的圖片,這個學習過程是對第一遍詞匯學習的檢驗。第三遍詞匯呈現為根據目標詞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漢語解釋,這個學習過程是對具體詞義的檢驗。以上三次測試如有一次錯誤,將會出現第四次測試。也就是說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目標詞匯被至少重復三次。目標詞匯的多次呈現是對學習內容的多次輸入,有利于學習者牢固的記住所學的單詞。
2. 利用多種感官進行學習
《百詞斬》中運用了多種多媒體注釋,文本注釋,圖片注釋為學習者提供了視覺輸入,音頻注釋提供了聽覺輸入,視頻注釋提供了聽覺和視覺的同時輸入,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手指的運動也調動了觸覺的發展。所以說《百詞斬》詞匯學習軟件是一款運用了多種感官進行學習的新型詞匯學習軟件。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習者的感覺器官運動起來,這能有效的地增強記憶。
3.利用多樣化的復習方式
《百詞斬》詞匯學習軟件中共有七種復習方式:英文選意,中文選詞,聽音辨意,聽音速記,拼寫填空,拼寫組合和全拼練習。英文選意就是根據目標詞匯選擇相應的漢語意思。中文選詞是根據目標詞的漢語翻譯來選擇相應的英語詞匯的復習方式。其中英文選意和中文選詞是考察學習者的閱讀能力,也就是檢查學習者對目標詞詞義的掌握情況。聽音辨意指是根據所聽到的讀音選擇相應的漢語意思。聽音速記是指根據目標詞匯,目標詞匯的中文翻譯以及目標詞匯的音頻在短時間內用大腦進行記憶的復習方式。聽音辨意和聽音速記考察的是學習者的聽力能力。拼寫填空是指根據詞義,運用已給的字母組合補全單詞。拼寫組合是指根據詞義,對所給的字母組合進行排序,使之成為完整的單詞。全拼練習是指根據圖片和詞義,補全例句里所缺單詞的復習方式。拼寫填空,拼寫組合和全拼練習都是考察學習者的寫作能力,也就是檢查學習者對目標詞拼寫的掌握情況。《百詞斬》中的這七種復習方式從閱讀,聽力,寫作三個角度對所學單詞進行復習。多樣化的復習方式使得學習者對單詞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
4.利用高亮策略
畫線是一種常用的復述策略。《百詞斬》詞匯習得軟件利用了一種類似畫線的學習策略—高亮策略。例如在GRE詞匯庫中,單詞dampen 在例句“The rain didnt dampen our enthusiasm for the picnic. 大雨沒有抑制我們野炊的激情。”中的字體被高亮成了藍色,詞組dampen our enthusiasm的背景被高亮成了灰色。利用高亮策略可以突出學習重點,難點。有提示學習者的作用,使學習者一眼就能看到需要掌握的目標詞匯或含有目標詞匯的短語。
(二)《百詞斬》中的精細加工策略
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1. 生成性學習策略
生成性學習策略就是訓練學生對他們所閱讀的東西產生一個類比或表象,如圖形、圖像、表格和圖解等,以加深其深層理解,生成性學習不是簡簡單單地記憶,而是要進行積極的信息加工。《百詞斬》中,軟件設計者為單詞提供了相應的配圖和象形文字,也就是說該軟件為了使學習者更好的掌握目標詞匯,把每一個單詞都變成了一個表象,然后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百詞斬》中的圖片和視頻使得學習單詞不再是機械的記憶,而是通過對單詞進行深加工處理,使其易于被記憶和使用。
2.利用背景知識,聯系實際策略
精細加工策略強調在新學信息和已有知識之間建立聯系,背景知識的多少在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新的學習和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聯系起來,并能聯系實際生活,可以幫助學習者理解新信息的意義。《百詞斬》詞匯習得軟件中的例句大都來源于學習者的實際生活,例如單詞solemn(嚴肅的,隆重的,神圣的)。例句:They gave a salute with a solemn expression.(他們在敬禮時,臉上深情嚴肅。)該目標詞匯的配圖來自2016年最受中國年輕人歡迎的韓國電視劇《太陽的后裔》。圖片中男女主角帶著嚴肅的表情望著遠方行著軍禮,正好符合電視劇的情節。通過利用電視劇中的背景知識,使得學習者更好的掌握solemn的含義。利用背景知識,聯系實際策略同時也會使學習變得有趣,從而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
《百詞斬》詞匯學習軟件中不涉及組織策略的使用,本文就不加以闡述了。
二、《百詞斬》中的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是對認知的認知,或者對認知的調節。元認知策略利用認知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計劃、監控、評估去調控語言學習。它具有管理功能,如自我管理、生產力的安排等。元認知策略是對高層次的心理行為,會對語言習得產生間接的影響。《百詞斬》中的元認知策略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百詞斬》詞匯習得軟件運用了多種元認知策略。
(一)計劃策略
計劃策略是指根據認知活動的特定目標,在一項認知活動之前計劃各種活動,預計結果、選擇策略、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預估其有效性。在《百詞斬》中,學習者可以通過計算機設置自己的學習計劃,也就是說學習者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速度。《百詞斬》詞匯學習軟件為學習者提供了不同難易程度的單詞庫,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在軟件設置中,學習者可以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即每日完成的單詞量。每日學習的單詞量設置完成,計算機會自動顯示完成任務的天數。學習者可以對自己的學習計劃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二)監控策略
監控策略是指在認知活動進行的實際過程中,根據認知目標及時評價、反饋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正確評估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利用《百詞斬》進行詞匯學習,完成每日的學習任務之后,學習者可以通過打卡的形式把單日的任務完成情況分享給你的微信好友或者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中。也就是說通過這種方式,詞匯學習被處于監控過程中。這種監控可能是來自他人的監控也有可能是自我的監控。與此同時,《百詞斬》詞匯習得軟件系統會每周對學習者進行聽力詞匯或閱讀詞匯測試,參考美國SAT的詞匯量評估模型,準確測試單詞量并通過折現圖的形式展示學習者的學習情況。這種評估方式使學習者能準確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以便于制定更有效的學習計劃。
(三)調節策略
調節策略是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如發現問題,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根據對認知策略的效果的檢查,及時修正、調節認知策略。調節策略與監控策略有一定的關系。當學習者認知到自己的學習效果不理想時,他就會自動調節自己的學習速度與內容。在《百詞斬》中,當詞匯學習者認識到自己所學的單詞難度太大時,就會選擇難度偏小的單詞進行學習或者是放慢自己的學習速度。當學習者認識到自己所學單詞難易程度低于自己的能力時,他們就可以選擇難度偏高一點的單詞進行學習。基于計算機技術,在《百詞斬》中調整學習內容和計劃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學習者不需要浪費購買詞匯書的金錢,是一種很經濟的學習方式。
三、資源管理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就是指幫助學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資源,以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的策略。常用的資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資源利用策略。
(一)時間管理策略
時間管理策略指學習者可以統籌安排學習時間,高效利用最佳時間,靈活利用零碎時間。隨著移動終端的發展,手機上就可以下載各種各樣的學習軟件。手機體積小,質量輕,易于攜帶。利用《百詞斬》詞匯習得軟件學習詞匯,學習者可以根據隨意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最佳的學習時間進行學習。利用《百詞斬》可以高效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學習。將《百詞斬》APP下載到手機里,在線下載單詞包,就可以實現走到哪背到哪了的夢想了。
(二)努力管理策略
為了使學生維護自己的一直努力,需要不斷地鼓勵學生進行自我鼓勵。上文提到在《百詞斬》中,當每日的學習任務完成之后,學習者可以通過打卡的形式把單日的任務完成情況分享給你的微信好友或者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中。在與好友進行詞匯PK時也能獲得動力和成就感。
(三)資源利用策略
資源利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工具的利用,二是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百詞斬》主要涉及的是第一個方面,學習工具的利用,指善于利用教科書、工具書、圖書館、廣播電視以及電腦與網絡等。《百詞斬》在利用電腦和網絡技術的基礎上也在豐富英語學習資源。在該軟件的“小講堂”部分就包含了大量的學習資源,例如:語法課,Ada口語,英語文化典故,學習方法介紹等內容。
四、結語
在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學習詞匯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改變了傳統的詞匯學習的方法,利用多媒體多感官進行學習。《百詞斬》詞匯學習軟件運用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減少學習者學習的阻礙,激發學習者的興趣,提高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夏丹. 教育知識與能力. 中學[M].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2.
[2] 李冰梅. 英語詞匯學習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 汪榕培. 英語詞匯學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 周有光. 世界文字發展史[M]. 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