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貴州省思南縣圖書館
摘要:數字時代人們的閱讀行為和閱讀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這對于傳統閱讀的公共圖書館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文章闡述了數字閱讀的定義,分析了我國國民數字閱讀的現狀。以及圖書館應對數字閱讀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數字閱讀;淺閱讀;移動圖書館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的閱讀方式迎來了一次嶄新的革命,人們不再只是紙質閱讀,越來越多的的開始青睞數字閱讀。聲情并茂的數字閱讀方式,使人們的閱讀方式,從平面走向立體。
一、數字閱讀的優點
(一)信息資源豐富且占地少
數字閱讀的內容不僅有傳統的文字圖片,還包括音頻和視頻等多媒體形式 讀者通過網絡就可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包括從文圖像到聲音多媒體等各種形式的信息資源。[1]而且是把信息以數字化形式加以儲存,一般儲存在電腦光盤或硬盤里,與過去的紙制資料占地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汗牛充棟、文山書海、數不勝數、書盈四壁、不計其數、浩如煙海等詞語在圖書館將成為歷史。
(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
讀者足不出戶,可在任何時間地點,通過互聯網利用閱讀終端( 計算機、電子閱讀器、手機等) 對所需的圖書信手拈來,即使多個讀者同時對同一本圖書有需求也不沖突。這樣人們再也不會因為因錯過圖書館的開館時間,或者自己需要的圖書已經外借而感到遺憾和沮喪。把圖書館搬回家或隨身攜帶圖書館,這一聽起來有天方夜譚式的想法在高科技的條件下得以夢想成真。
(三)數字閱讀較之紙質閱讀更容易讀懂
傳統紙質閱讀是單向一對一的,有些索然無味,而且遇到不懂的地方由于時空的限制,不能及時解決。讀書數字閱讀則是開放互動的,由于數字閱讀是一種超文本的閱讀,讀者之間以及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讀者可以隨時通過聊天工具電子郵件微博等與作者或其他讀者即時交流。
二、數字閱讀的缺點
(一)數字閱讀容易導致淺閱讀
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的普及。那種懸梁刺股、青燈黃卷式的經典閱讀正在離人們漸行漸遠。以快餐式、跳躍性、碎片化、速讀、縮讀為特征的淺閱讀正在成為當前閱讀新趨勢。淺閱讀是不需要思考而采取的跳躍式的閱讀方法。那種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的經典閱讀方法難尋蹤影。它導致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淺閱讀導致文化底蘊無法積淀。淺閱讀容易養成浮躁的心態。比起以經典閱讀為主的紙質閱讀選,其效果遜色多了。
(二)數字閱讀容易形成思維的鈍化
我國著名作家梁曉聲對網絡閱讀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他們的大腦仿佛被網絡之網罩住了,好比枝上的青果被網套扎住了。對于那樣的青果,網套多大,它便只能長到多大,它的果皮上以后將永遠印著網套的罩痕。的確是這樣,由于網絡有浩如煙海的信息量,而且查找資料方便、快捷。這樣讀者就會對網絡產生一種依賴。不再去動腦筋,獨立思考、主動思考的幾率大大減少。這樣就被桎梏在固定的框框疒內,使身上的“惰性元素”增加,“活潑元素”驟然減少,這樣很難形成自己的思想,形成思維鈍化,影響自己文化的提升。
(三)數字閱讀時會對身體有一定的危害
眾所周知,如果上網時間久了或者經常上網,不但會造成視力下降,頭暈、頭痛、疲勞、失眠或做惡夢、記憶力減退等,而且電腦輻射污染會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等。
三、圖書館應對數字閱讀的措施
(一)豐富和建設數字閱讀的館藏資源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數字閱讀可以說是方興未艾。為適應數字閱讀的需求,圖書館首先要加大數字資源建設的力度。
1.購買數字資源
圖書館應在充分調研現有館藏的基礎上,立足本館實際,統籌規劃,加大數字資源的采購力度,從大型數字資源供應商,如超星、CNKI 等處購入豐富的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專業數據庫等電子出版物,保證數字資源的連續性和完整性。[2]
2.建設特色館藏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和沒有圍墻的大學,弘揚和保護優秀的地方民族文化,圖書館責無旁貸。圖書館應根據館藏特色和讀者需求建立特色館藏,為讀者提供特色服務,形成具有地方地方特色的館藏資源。為開闊讀者視野,弘揚地方優秀文化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如貴州數字圖書館就建立了貴州府縣志圖片數據庫、貴州農民畫數據庫、民國圖書全文數據庫等。
3.整合網絡資源
網絡數字資源浩如煙海,而且呈爆炸性增長,發展趨勢勢不可擋。但是數字資源又是良莠不齊的,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圖書館應有目的、有選擇、有重點、有步驟地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收集、分類、整序、鏈接,從而幫助人們獲取所需資源。
(二)加強移動圖書館的建設
移動圖書館是移動用戶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如手機PDA等),以無線接入方式享受圖書館提供的服務,[3]數字圖書館移動閱讀平臺是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在2013年推出的新的服務形式,由國家圖書館聯合全國各地公共圖書館借助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與市場上已有的移動閱讀最大的區別是,移動圖書館仍然貫徹了國家有關圖書館免費開發的精神,只是傳播文化的載體發生了變化,由紙質閱讀變成了數字閱讀。隨時隨地免費向全國讀者開放。不存在付費閱讀。
如果說以前紙質圖書的借閱,即從家或學校到圖書館的借閱是平面閱讀,數字圖書館是三維閱讀空間,那么移動圖書館則是四維閱讀空間。
平面閱讀受客觀條件的束縛太多,如下班太遲,或者圖書館已經下班,留給讀者只有遺憾和沮喪。相對于平面閱讀,數字圖書館把人們的閱讀從平面到立體的三維閱讀空間,無疑前進了一大步。但仍有其局限性。離開了圖書館館舍和有線局域網終端PC機,數字閱讀便是鏡中花、水中月。移動圖書館使人們隨時隨地可以閱讀。全方位覆蓋。是名副其實的四維閱讀空間。
(三)指導讀者在網上進行經典閱讀,做好導讀工作
經典閱讀推廣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姚伯岳在《回歸傳統呼喚深閱讀》報告中曾指出:推崇傳統和深閱讀絕不是排斥網絡,只是要清楚認識到網絡閱讀的不足和弊端,網絡閱讀本身并不是淺閱讀,但網絡閱讀容易導致淺閱讀。網絡鏈接的跳轉缺乏邏輯上的聯系,而傳統紙本閱讀以及深閱讀卻能將閱讀者帶入神凝的境界,從而提高個人的修養。深閱讀強調閱讀經典,提倡“多讀書、精讀刊、少讀報”。
指導讀者在網上進行經典閱讀 ,以圖書館閱覽室的形式,通過互聯網為讀者進行經典閱讀提供平臺,并且在認真分門別類的基礎上,還要認真介紹每一部名著的內容、作者、創作背景、寫著寓意、現實意義等。
(四)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科學文化素質
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在人,人才資源己成為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任何高科技的東西,歸根結底都要由人來操縱。所以圖書館工作人員,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特別是數字圖書館方面的知識。這樣才不落伍于時代,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四、結語
放眼當今世界,紙質圖書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數字閱讀的優勢日益凸顯,公共圖書館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倡導紙質閱讀的同時,注重引導數字閱讀,讓紙質閱讀和數字閱讀相得益彰,使圖書館資源更好地為廣大讀者服務。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努力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參考文獻:
[1]靳艷華.數字閱讀時代的圖書館服務[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2):46-47.
[2]常向陽.基于數字閱讀的圖書館服務[J].圖書館學刊,2013(2):84.
[3]靳艷華.數字閱讀時代的圖書館服務[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