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春華
摘要:葉圣陶說:“作文是各科學習成績、各項課外活動的經驗以及平時思想品德的綜合表現。”作文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然而,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寫好的,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運用相應的方法培養和指導。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心得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52
學習語文就離不開寫作,而作文教學一直都是令人頭痛的問題,教師不愿上作文課,學生也不愿寫作文。即使上了,也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象征性地上幾回。而學生每次寫出來的作文都毫無生氣、干巴巴的,教師批改起來也沒有興趣,或者干脆擱在那里,不愿意批改。因此,要改變作文教學這一現狀,培養學生既會寫作文,又能寫出好作文,教師就應該深入研究,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社會閱歷等,實施科學教學,讓學生樂學、樂寫,不把寫作當負擔。下面,筆者談談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體驗生活的能力
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但對于每天生活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圈子太狹小了,每天沉浸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中,每天都周而復始地重復著單調的學習生活,他們的情感體驗從何而來?就拿每周的成長日記來說,為了彌補平時作文教學的空缺,從他們剛踏進七年級的那一天起,筆者就要求他們每周練一次筆,寫出一周以來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要寫出真情實感,字數必須在600字以上。剛開始那兩周還行,有新鮮感,學生還能勉強湊足字數,筆者也認真閱讀和批改每篇習作,并寫下評語。可時間一長,學生覺得沒有東西可寫了,字數變得越來越少,有的開始記流水賬,有的把小學時寫過的文章再翻出來寫,有的甚至抄襲別人的。這樣的文章筆者批閱起來也沒有興趣,有時給個閱字就完了。文章字數由原來的600字減到300字,再后來有的連300字也達不到了,還有的甚至不寫,原因是沒什么可寫的。
于是,筆者鼓勵他們多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每個周末都去參觀個地方,我們江西這么多名勝古跡,人家千里迢迢都要趕來觀看,我們可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不要錯失良機。遠的地方可以由父母帶去,近的地方就自己去,并帶上紙和筆,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都詳細地記下來,回家再整理、修改,那就成了一篇好文章。有時在學校,筆者還會帶他們去參觀校園,又讓他們多了一次寫作素材,何樂而不為呢?上學期,我們還集體去參觀了烈士紀念碑,許多孩子都自覺地帶上了紙和筆,邊參觀邊記錄,有的還帶上了相機,把一些景點拍下來,這樣回家寫起來就輕松多了。
二、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善于從閱讀中尋找靈感
可以說,閱讀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主渠道,博覽群書,廣泛涉獵,從閱讀中尋找靈感。但是如果不有效地指導學生閱讀,那也是徒勞。我們學校是書香校園,圖書館有大量的藏書,開放式書架上各式各樣的書琳瑯滿目,每個班教室里的書柜里也有不少的書籍,而且每天中午學生都有20分鐘的閱讀時間。每周下午有三節專門的閱讀課,這一切都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閱讀條件,可是有多少學生認真讀了呢?又有多少學生從書中找到了寫作的靈感呢?大多是跑馬觀花,只看故事情節,一轉眼就忘了。七年級的學生,往往學校教師都給他們規定了必讀科目,比如《愛的教育》《童年》《繁星春水》等,可有的學生并不喜歡讀這些書,所以讀了也沒印象。這一點筆者有切身體會,上小學的時候,家長就要求筆者讀四大名著,而且這些書家里都有,可筆者就是不喜歡,喜歡讀的是《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可在家長的強求下,也勉強讀了這些書,《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讀了至今都沒有什么印象,然而《紅樓夢》筆者特別喜歡,一口氣看了三遍,當時里面的許多詩詞都記得,還有里面描寫人物的外貌記憶猶新,看完以后也模仿著寫一些故事,畫一些美女,就有一種寫作的沖動和欲望。所以,筆者認為在課外閱讀方面,不想強求學生必須讀哪本書,只是給他們推薦一些好的書目,他們自己挑選喜歡讀的。
三、感受生活,文章要力求真實
不少學生作文脫離實際,生編硬套,字詞不夠廢話湊,每一字、每一句都寫得很艱難,而且前言不搭后語。關鍵是他們內心沒有真情實感,不知道要寫些什么!那么,怎樣改變這一現象呢?那就首先培養學生寫生活中的事情,一些真實的事情,哪怕是記流水賬,先寫下來,再精心挑選,適當剪裁。
四、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
作文不是單純地等到作文課的時候才去解決,我們教材上的文章可謂文質兼美,不僅向學生展示了中外語文大師的深邃思想,也展現了他們情感的高超的藝術技巧。因此,在講析課文的同時,要把作文教學滲透進去,讓學生從課文的寫作技巧中吸取寫作經驗,然后逐步地將它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當堂練習,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例如,在講讀《列夫托爾斯泰》這篇文章之前,筆者先讓學生觀察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看有何特點,讓學生在小組類互相說,然后開始動筆寫,再抽幾個學生念給大家聽,學生基本能抓住列夫托爾斯泰的面部特征進行寫作,暫且對學生習作不作評論。待賞析完這課后,再讓學生對比自己寫的,看看缺少了些什么?學生便很快地找出差距,缺少了大量修辭手法的應用,缺少了傳神地描寫。
五、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及時講評,及時修改
學生寫了作文,如果教師不及時批改和反饋,時間一長,這次作文就是白寫了。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筆者常對學生說,歷史上那些大文豪,哪個的文章不是修改出來的,有的作家要花好幾年甚至幾十年工夫才能出一部好書,何況是你們呢?所以,每次筆者讓學生寫文章之前都要打兩次“草稿”,一次是腹稿,先在心里面把文章想好,要寫些什么,一次是在草稿紙上寫,并且隔行寫。寫好了后自己修改一次,再與同桌交換修改,互相學習,互相吸取經驗和教訓。最后再謄寫在作文本上,這樣,教師批閱起來也較輕松一些。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學水平,還得繼續探究與實踐。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出發,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之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第三中學 34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