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萍
摘要:問題中心教學過程就是一個“激疑—質疑—解疑—生疑”的過程。運用問題中心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設問、提問、解問”三個環節。
關鍵詞:問題中心教學;把握;環節
古人說:“學則需疑”。人的思維是由問題產生的,沒有問題就不可能進行積極的思維。“問題中心教學”就是以問題為中心,以能力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知識傳授為任務的“講授式”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新型教學模式。問題中心教學過程就是一個“激疑—質疑—解疑—生疑”的過程。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幫助學生產生問題意識,這種問題意識將成為學生創造的起點。因此,問題中心教學不僅對學生當前的學習有利,而且對他們能力的發展也大有助益。運用問題中心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設問、提問、解問”四個環節。
一、把握教學目的——設問
設計問題是問題中心教學的關鍵,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問題中心中的設計問題是教學準備的重點,因此設計問題必須針對教學目的,滿足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
一是依據學生認知能力設置問題。教師必須搞好課前調研,通過課前調研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能力,從而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興趣和能力需求,使設計的問題能力滿足學生的需要。
二是要圍繞教學內容重難點來設計問題。一個課程(題)的教學必須圍繞本課的教學內容來設計問題,也就是教學內容的“問題化”。要根據本課程(題)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結合學生的需求,將教學內容設置成若干個問題。這些問題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個別章節,有的可能涵蓋若干章節甚至整個教材。再將這些問題進一步細化成若干子問題。
三是依據教師對學術前沿的把握。問題中心教學不光針對學生的崗位需求和教學內容,還必須關注學生的發展和本學科的發展。相對學生而言,無論學識或閱歷,教師都是問題中心教學的設計師和總導演。教師必須用自己獨到的學識和敏銳的眼光,發現本學科或本課題學術前沿的問題,并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問題中心教學的水平和層次,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境界。
二、創設問題情境——提問
設計出好的問題,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將提出問題,讓學生產生心理疑惑,對提高教學效果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選擇適當的提問方式,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同樣重要。提問通常可采用以下方式:
一是開門見山式提問。教師首先提出問題,以問題牽引后面的講授和討論。這種方法直接明了,是經常采用的方法,便于學生帶著問題邊聽邊思考,為后面的討論交流做好準備。缺點是問題提的突然,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跳躍,有時學生可能跟不上教師的思路,造成學生思維的障礙。因此,這種問題通常是與學生關系密切,直接解決學生崗位需求的問題。
二是講授中自然提問。教師首先圍繞問題精講理論,為解決問題做鋪墊和準備,在講授過程中適時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這種提問方式如行云流水,自然呈現,學生思維能夠緊跟教師的思路,而且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準備,討論比較容易進入主題。
三是案例式提問。教師通過描述一個案例,或運用多媒體方式,呈現一段畫面,播放一段視頻等,然后針對實例、多媒體呈現的事物提出相應的問題。這種提問的方式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通常用于案例教學中,直接針對案例提問,通過討論剖析案例、分析現象,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當然,提問也不一定要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以適當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前知悉。不管采用何種方式提問,應有情節但不宜煩瑣,應有重點但不宜夸張。同時,在提問時,還可以根據需要指出這一問題的矛盾性。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視野。
三、營造民主氛圍——解問
分析解決問題是問題中心教學歸宿。學生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參與,實時引導。討論的過程就是探究問題的過程。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教師應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分析,帶領學生,以邏輯思維為依托,探尋問題的來龍去脈,旁征博引,以求得問題的最終解決。最后,教師要對學生討論的問題進行歸納小強,得出最后的結論。在討論解決問題時,教師需要把握以下要求:
一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問題中心教學不能簡單理解為通過問題的這種形式將自己的觀點傳授給,從而將學生的思路納入教師自己設計的軌道,這樣只會束縛學生思維。而是要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師只做一個引路的人就可以了,不必再竭盡所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滿意的答案,因為有很多問題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而是要讓學生在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中去尋求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要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問題中心教學中,教師不要把自己當成最終裁判,不要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成為學生追求最終答案的依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要努力創設民主、平等、自由的研討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壓抑感、焦慮感,使他們在與教師的平等對話中,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釋放,真正成為敢說、敢問的學習的主人。
三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就是不迷信權威,敢于對既定的理論、觀點進行質疑,超越傳統理論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領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認知結構、自己的獨特視角,大膽地質疑任何現成的東西,形成自己具有個性的解讀,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參考文獻:
[1]劉春梅.“從無疑到有疑”和“從有疑到無疑”[J].教學與管理,2009,(2).
[2]洛剛,李紅軍,胡曉楓,尚娜.開展“問題式”教學法的研究與探討[J].科技與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