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桂
摘要: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出現萌芽,以顧愷之的作品《洛神賦圖》為例,但還沒有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隋唐時期開始獨立,以展子虔的《游春圖》、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和李昭道《明皇幸蜀圖》為例,五代、北宋時期董源、巨然的山水畫趨于成熟,從此山水畫成為中國畫的一大畫科。董其昌所講:“先師古人,后師造化。”學習山水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的進行臨摹、寫生、創作。師古人之跡,學會臨摹古人的筆法、設色、章法、布局、意境、氣韻、構圖等,也是初學中國山水畫的唯一正確學習方法。在學習山水畫的過程中,首先是認識傳統山水畫的筆墨技法,通過臨摹學習傳統的筆墨語言和繪畫技法,其后便是“師造化”,在寫生的過程中與大自然進行相融,運用傳統繪畫筆墨寫出心中所感所想。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臨摹;寫生;創作
一、臨摹古人的作品,學習傳統的山水畫
臨摹古典繪畫,是入門者學習山水畫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最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只有掌握了這種繪畫技法,才能更深一層次的理解中國山水畫的內在。臨摹古人的作品,先分析畫家的時代背景和所處的生活環境,從文字資料上了解,無文字史料的就從畫面上了解,然后以一種嚴謹、認真且耐心的學習態度投入到畫家的精神世界中去,用眼睛、用手、用心靈去觀察、去理解、去感受畫者在創作作品時的心境是怎樣的,還有筆墨造型之間是如何去經營與處理的。同時,臨摹語言和精神力量,之后再到自然中去對景寫生,對景抒情,對景造境,最后掌握了筆墨,繪畫上達到運用自如、獨立創作,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繪畫風格體系。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臨摹畫家的作品,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做到對歷史的尊重,對畫家作品的尊重,刻苦鉆研,提高和培養自己對新舊事物的觀察認識和理解能力。每一位成功的畫家,有早年、中年、晚年之分,各個階段,如沈周、石濤、董其昌等,都有各自獨特的繪畫風格和繪畫技法,其個性筆性有蹤跡可尋,而其風貌,每個時期,各不相同。我們通過臨摹他們的作品,從一筆一畫,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中去發現每段時期每位畫家們所走過的成功之路也是艱辛坎坷的,但之所以后來成功了,是因為心中的堅持和信念,所以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這種可貴的精神。
二、現當代作品的學習
通過臨摹沈周、石濤、董其昌的作品之后,我逐漸掌握和領悟一些筆墨技巧,畫家的作畫技法及造型表現規律等,畫家們通過筆墨來傳達自己的情感,在紙上盡情的揮霍筆墨、運用自如,為了不被傳統繪畫所束縛,我經常深入到大自然,去享受自然之樂,加深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理解大自然的形態和生長規律。如今市場功利性的追逐愈加嚴重,中國畫也逐漸被人們忽視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很多人對畫面的欣賞程度只停留在表面一層次,很少更深層次的去閱讀與品味,這就導致了一部分畫家只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品味,在創作時更傾向于注重畫面的視覺感官而忽視體現中國畫的精神文化內涵。因此,我們要端正態度,以嚴謹的繪畫精神,在堅持中國傳統文化的前提下,適當的吸收西方繪畫的有益成分和民間繪畫的淳樸,為傳統中國畫注入新的繪畫元素。如現當代畫家黃賓虹,他對繪畫對象進行了歸納整理,取舍概括,組織畫面,用筆變化多,靈動美,結構又很結實,畫面筆墨干濕濃淡很有變化,很有節奏感,很豐富,他的畫作追求意境,不偏重外貌,筆墨被表現的淋漓盡致,值得我們去深思、琢磨。
三、寫生的重要性,獨立創作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是生活的提煉;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靈魂所在。山水畫寫生是“外師造化”向大自然學習的最好方法之一,也是寫實性向寫意性的轉變。可以從寫生中體會“山川、河流、樹木、房屋、云霧”等,如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把中國山水畫的透視歸納為“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以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例;自山前而窺山后而謂之深遠,以清代王翚《萬壑千崖圖》為例;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以元代倪瓚《秋色圖》為例;在一幅山水畫中,往往是“三遠”的綜合運用。第一次外出寫生,既激動又擔心,怕面對大自然,不知如何下筆,還好之前有臨摹過古人的作品和學習現當代畫家的作品,慢慢的學會了取材,組織畫面,筆墨的掌握。從構圖上把握萬象紛紜、變化萬千的復雜事物,理清了脈絡,分清主次,使畫面主題鮮明,內容突出,有節奏感。畫面的事物要善于穿插,利用中景,使畫面能透出去,要有層次感,連貫性。如可以分成幾個畫面組合,樹、石頭的畫法,放在不同的場景用不同的筆法表現,有的建筑可以適當的破一下,不要畫的規規整整,不要看到什么就畫什么,要懂得取舍,主觀的加以處理很重要,比如畫的房子、橋等這些建筑物,前面線條可以適當的畫得精彩一點,后邊的可以松動一點,稍稍概括就好,還有樹與樹之間的穿插關系、前后關系、疏密關系等都要注意,畫的山石,在技法上著重體會執筆,運筆以及起、行、收的節奏變化。對于作品的臨摹,我們要講究一個“是”而不是“似”,一筆一法一畫都要到位,如音樂的音符一樣,彈琴的氣勢和標準、步步到位、精準,畫畫就如彈琴,彈得好是一首好曲子,畫得好是一幅好作品。在繪畫的道路上,越寬越好,越正越好,要用現代的眼光看待傳統,再用傳統的眼光、民族的眼光看待西方,看現代。
參考文獻:
[1]陳傳席著.中國山水畫史[M].天津市: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2]王佰敏.中國繪畫史論[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