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優秀的兒童文學對培養兒童認識美、欣賞美、追求美和在生活中創造美的激情和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曹文軒認為文學應該堅守“美”的責任,他的創作實現了他的文學和美學主張,實現了古典形式和現代精神的完美結合,同時也使小學生在閱讀他的作品時心靈得到凈化和洗禮,從而使曹文軒兒童小說人性美對小學生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曹文軒 兒童成長小說 人性美
對中國當代兒童文學而言,曹文軒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名字。曹文軒的兒童文學觀及其創作在樹立某種典范的同時,更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復雜而深刻的文本存在,這種存在將把我們引向對中國兒童文學若干問題的深入思考之中。美是曹文軒作品的一大特征,他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鄉村田園生活為背景,通過優美的語言文字、獨特的風景描寫以及對童趣的描寫,編寫成美麗的童話,營造出一個干凈唯美的世界。對美的追求,體現了曹文軒的審美理想,即對兒童進行美的熏陶,打下“精神的底子”、“人性的底子”。優秀的兒童文學對培養兒童認識美、欣賞美、追求美和在生活中創造美的激情和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曹文軒認為文學應該堅守“美”的責任,他的創作實現了他的文學和美學主張,實現了古典形式和現代精神的完美結合,同時也使小學生在閱讀他的作品時心靈得到凈化和洗禮,從而使曹文軒兒童小說人性美對小學生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曹文軒兒童成長小說體現了人性的光輝
1.固執己見后的溫情
在曹文軒的一些作品中,我們看到很多人物形象就如他寫得漫地的艾草一樣,沒有華麗的外表,卻有至善至美的心靈,透著一種淡淡的苦澀,卻給人們帶來溫馨,讓讀者們感受到了一個飽經滄桑的靈魂的純凈無瑕,這些人物的善舉處處閃耀著光彩。這就是曹文軒兒童小說帶給我們的一種美育,即學會善解人意,學會溫暖人心。
例如在《草房子·艾地》里,秦大奶奶的一生都非常的坎坷,早年和老伴一起辛勞幾十年賺得的土地竟然要被征用來建學校,對于一個在這片土地上投入了太多心力的她來說,第一反應就是要頑抗到底,誓死保衛自己的勞動成果,因此她獨自對抗桑喬的強大“王國”。然而她沒有把這些舉動進行到底,漸漸地她由被動變為主動,離開了學校獨自居住在河邊,她為學校看管公物,為孩子們講故事,編小辮……為挽救失足落水的喬喬,秦大奶奶險些與世長辭,但隨著時光的逝去,年老耳聾的秦大奶奶卻因一只落水南瓜溜進了水里,再也無法用她的雙眼望一望她所喜愛的這片天地。
2.壞到極致后的美好
在曹文軒的筆下人性正如古人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誠然人性中有壞的甚至是惡的一面,但終究善是要戰勝惡的。其實在恰當的環境和適時的情況下,“壞”的人物會表現出他們美好的一面,使人感到陌生的同時又覺得溫暖,觸碰到溫情。縱然壞人無數,他們可恨可憎,但他們也有他們的善,有他們的溫情,這也是他們真實的一面。人生來是善良的,這是曹文軒兒童小說帶給我們的另一種美育,即學會迷途知返,化惡為善。
就如同《青銅葵花》中的嘎魚會欺負葵花、污蔑青銅,想盡一切辦法去破壞那個家庭的平和,去傷害青銅和葵花。但他最終覺悟,且在青銅奶奶病危時,送上了自家的兩只鴨子,表現出了自己的悔意,他那刁鉆的父母也顯得人情味十足。
3.艱辛跋涉后的撫慰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沒有誰會在成長的路上一帆風順,我們都會經歷坎坷與磨礪,都會遭遇艱辛與苦難,但重要的是我們不畏懼,不退縮,不自甘墮落,不輕言放棄。堅信陰霾背后會是一片絢爛的曙光,堅信跋涉之后會迎來精神的撫慰,這是曹文軒兒童小說教會我們的又一種美育,即無所畏怯,勇往直前。
《草房子》中的杜小康生活在象征著富庶的“紅門”里,他的穿戴他的氣度處處都有著與其他的孩子的不同之處,作為油麻地首富之子的生活卻在家境破落之后,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被迫輟學而后隨其父遠走蘆蕩養鴨……他沒有了比其他孩子更為優越的物質條件,他在精神上成熟,領悟得也更多。他漸漸形成的男子漢的氣概散發著人格魅力的閃光,他經歷坎坷后成長為能遮風擋雨之人。
二.曹文軒兒童成長小說彰顯了童趣的五彩
1.美好善良純真之美
曹文軒小說作品中又一些“陌生人”女子,她們都是從遠方來,在少年的生命中扮演著啟蒙者的角色。這些少女美麗純潔如天使,卻又纖細柔弱,能夠激起男性本能的保護欲望,并在心中留下無限的憐愛之情。這些少女會開啟了我們的友情之門,還會在我們迷茫時給以正確的指正,無論是情感的引導,還是智慧的啟蒙,這些女孩子就如天使一樣使我們成長為正直、善良、有責任感的人。這是曹文軒兒童小說帶給我們的一種美育,即學會美好善良,擁有純真之美。
映像最深的就是《草房子》中的紙月有“一對烏黑烏黑的眼睛”、“ 一雙白凈的細嫩如筍的手”、“有點蒼白的臉”,是一個極有靈氣的女孩,字寫得極為好看,書也念得好,但是卻沉靜謙虛。
2.不卑不亢高貴之美
是否我們都會在經歷一點打壓或是挫折就會倒下,會沉淪,會一蹶不振。有沒有想過我們只要我們經歷過這些,就會變得更加的成熟、懂事。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既要有高貴的一面,也要有堅強的一面,有面對挫折的擔當。
就像杜小康一樣,他本是油麻地最富有人家的孩子,天生有一種貴族的氣質,但是一次災難卻將這個家陷入困頓之中,大紅門成了一具空殼,杜小康為了生存不得不和父親一起遠離油麻地去放鴨。在這個過程中他經歷了坎坷,感受到了人間的辛酸,他“經歷了無助、懷念、孤獨、寂寞、絕望等各種滋味。”但是他沒有倒下,反而具備了高貴的靈魂。
3.堅守原則誠信之美
在善惡、美丑并存的世界里,我們都會隱約地對自己卑微的地位感到不安,某些時候會在金錢與良知之間作出艱難選擇。在我們的身體中始終有兩個搏斗的對立的靈魂,是隨波逐流還是自我超越,這是每一個成長中的兒童都要面對的問題。
《山羊不吃天堂草》主人公少年明子隨師父從農村來到城市,他們身份卑微,明子在煎熬中等待著明天。在一次事件中,明子戰勝了內心的欲望,堅守誠信,把錢還給要裝修的人,離開師傅準備去開拓自己的天地。
4.韌性十足執著之美
理想是堅持還是放棄,明天是前進還是退縮,我們總是在這種搖擺中面臨肉體的疼痛、精神上的掙扎,寂寞、孤獨、恐懼、對親人的眷戀、對夢想的懷疑都讓我們幾乎停步不前甚至原路返回。這時,曹文軒兒童小說會告訴我們要堅忍不拔,擁有執著之美,這也是一種美育影響。
例如《根鳥》中少年根鳥在夢中夢到一個長滿百合花的大峽谷和不幸跌人峽谷渴望獲救的少女紫煙。根鳥相信這個夢是真實的,他要去救落人深淵的紫煙,從此開始了根鳥的尋夢之旅。根鳥最終在尋夢的過程中克服這一個又一個的障礙而逐漸成長。
三.用曹文軒兒童成長小說的人性美滋養兒童心靈
一切文學都應該是美的,沒有美就沒有文學。它要以美的光輝照射大眾,以美的姿態凈化人心。人性美的弘揚是曹文軒兒童小說創作的精神綱要。曹文軒重視人性美,崇拜人性美,書寫人性美,傳達人性美。“美”,成了曹文軒兒童小說世界里最有神奇力量的字眼。曹文軒是當代兒童文學的領軍人物,他堅守“美”的責任,給我們創作了一系列優美感傷的文本。他采用少年題材,兒童視角和優美的風景描寫等詩話的方式濾掉了生活中的丑陋與邪惡,而將人性的美好溫情展現在讀者面前。優秀的兒童文學具有優美的形式和高度的藝術技巧,描繪出的社會生活的面貌生動形象而且真實,使兒童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產生感情上的共鳴,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同時也以此影響兒童的思想感情,發展他們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曹文軒先生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不遺余力地陶冶人們的心靈,精心澆灌出一朵朵真善美的花朵。兒童小說,除了具備一般文學的美學特征外,還具有其獨特的美學特征。兒童文學作家在進步人生觀的指引下,將生活中較分散、粗糙、處于自然形態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煉為更豐富、更理想和更強烈的藝術美,通過作品集中表現藝術美、社會美與自然美。兒童小說有利于健全兒童的情感世界。曹文軒先生也認為當今社會的兒童,“情感弱化已是令人憂心忡忡的問題”。兒童小說作為多種藝術形式之一,它的本質是審美的。曹文軒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會過時或成為常識,唯獨美是永遠的。”這可以說是曹文軒兒童小說美學觀的核心。曹文軒兒童小說構建了一個專屬于他自己的安謐祥和的水鄉世界。在水墨畫一般的田園風景中,小說中的一切無不浸潤了美感。
首先,將教材中的曹文軒兒童小說進行分類,根據內容的不同,開展不同方式的教學。其次,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情感的豐富性、語言的感染力及表達的藝術性來進行教學。如果教師的語言枯燥無味,就會失去課堂的美育效果。第三、在教學中,展開不同的閱讀方式。可以適時開展合作性閱讀,自由讀、默讀、復述課文內容,也可以將課文變成兒童喜歡的故事講出來,這是對文本進行重新解讀的一種方式。讓我們帶領兒童和文本進行一次心靈的溝通,讓兒童在溝通中接受美育的教育。最后,進行課外的拓展與延伸。在進行讀書課上的課外閱讀指導時,同類型的知識拓展閱讀能更好地體現文本的美育價值。兒童需要什么,我們就要給予什么。我希望通過探討挖掘語文學科中曹文軒兒童小說的美育因素,通過教學將它與兒童的心靈世界結合起來,為孩子潔凈的心靈世界添上五彩的顏色,讓兒童文學為兒童的健康、幸福成長奠基。
綜上所述,曹文軒兒童小說人性美的研究必然包括著對兒童文學的性質、功能、任務等內容的探討,同時借助于小學生美育的相關研究成果能夠不斷擴大兒童文學研究的視野,二者的相互促進與融合不僅可以增進彼此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可使我國的兒童事業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A普通圖書
[1]曹文軒.草房子.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
[2]曹文軒.紅瓦.作家出版社,2003
[3]曹文軒.根鳥.山羊不吃天堂草.作家出版社,2003
[4]曹文軒.細米.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5]曹文軒.青銅葵花.鳳凰出版社,2005,4
B其他文獻
[1]張苗.與曹文軒的對話交流.摘自新浪網
[2]林琳.“成長小說”的典型文本――評曹文軒長篇少年小說.《嘉應學院學報》.2007
[3]葉紅』曹文軒兒童小說的人性美.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
[4]桂文亞主編.感動――曹文軒的小說世界.臺灣民生報.2002
[5]朱自強.兒童文學的本質.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
(作者介紹:閆萍,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