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穎++王忠++楊婷婷++李欣芧
摘 要:模具加工是材料成型的重要方式之一,與機械加工相比,具有工序少、材料利用率高、能耗低、易生產、效益高等優點,因而在汽車、能源、機械、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工業和日常生活用品的生產中被廣泛應用。隨著現代化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模具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簡述了我國模具制造業發展歷史,闡述了目前模具制造業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最后本文對該行業未來的趨勢進行了簡要概述。
關鍵詞:模具;制造;機械;工業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7.194
模具是指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模具加工是材料成型的重要方式之一,與機械加工相比,具有工序少、材料利用率高、能耗低、易生產、效益高等優點,因而在汽車、能源、機械、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工業和日常生活用品的生產中被廣泛應用。模具作為現代工業的基礎,是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在日本被譽為“進入富裕社會的原動力”,在德國則冠之為“金屬加工業的帝王”。隨著現代化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模具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 我國模具制造業發展歷史
我國現代模具工業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起步,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通過引進國際工業發達國家與地區較為成熟的的設計制造技術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方式,我國模具制造業已建立起了包括模具技術研發機構、模具生產和供應體系在內的模具工業體系,模具工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已經有了極大發展。
2 我國模具制造業發展現狀
模具行業的產品屬于生產過程中的中間產品,其需求依賴于下游各行業的發展需求,因此,世界經濟的發展對模具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從2003年起世界模具業一直處于穩步上升態勢,到2014年市場規模為1025億美元,2015年為1070億美元。預計到2016年將在1200億美元左右。
近年來,隨著汽車、消費電子、家用電器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模具制造規模日漸增大。我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近10年來,除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增速有所下滑外,中國模具工業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的態勢。我國模具的制造能力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數十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100億元,從業人員從幾萬人增加到百萬人,其中銷售額超過1700億元,2005-2014年行業總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我國模具行業的不但基本滿足我國制造業對模具數量、品種和質量的要求,而且具備了幾乎所有模具品種的批量出口能力2015年我國的模具出口額達到50.8億美元。
塑料模具是模具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注塑成型模具、擠出模具、吹塑模具、吸塑模具、吸附模具、發泡模具、搪塑模具等模具類型,并被廣泛應用于家電、汽車、鐵路交通、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的塑料零件生產。隨著汽車、家電、電子通信行業的迅速發展,塑料模具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據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統計,我國塑料模具銷售總額占整個模具市場銷售總額的45%左右,塑料模具銷售額由275億元增長至73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12%。
目前,我國模具制造業處于機會與挑戰并存階段。在國家政策以及各地方企業的努力下,一方面,近年來全國范圍內各類模具產業基地數量不斷增加,使得模具制造配套服務的體系日趨完善,也使得模具行業本身及上下游產業配套協作更加便捷,促進模具生產成本降低、生產周期縮短,規模效應逐步體現。另一方面,模具行業已完成了技能型向技術復合型的轉變,由模具制造向模具+技術服務過渡,模具企業不僅僅是模具供應商還成為集成技術服務商。“項目式”、“工程式”管理代替“訂單式”管理,模具產品在整個制造生命周期中是個共同探討修改的過程;模具企業在交付模具產品的同時要交付設計、工藝、分析的數字化過程,模具企業提供的產品是模具與模具成形工藝的一體化方案,是完成產品從設計到制造的產業化關鍵結點,部分模具企業已經具備了零件成形整體解決方案和工程服務等能力。這不僅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為模具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然而近年來,模具產業鏈成本壓力逐漸加大,國際經濟發展形勢多變,國際模具制造業實體回歸,中國出口模具增速放緩,致使模具市場格局不穩定因素增加。同時,由于國際工業水平的不斷提升,客戶對于模具設計、制造等工藝的要求也上了新臺階,目前大多數企業掌握的傳統工藝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國內許多中、小規模模具制造企業都面臨高端技術人才短缺,研發實力較弱、創新能力較差、自有資金難以支持設備更新改造,生產線升級的情況。
3 我國模具制造業發展趨勢
從現在的行業發展情況來看,雖然我國模具市場一直發展良好,但是與其他制造業一樣,產業全球化不斷加劇。最終生產工藝簡單、精度要求低的模具加工訂單勢必會向生產技術落后、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或地區遷徙,而具有生產較高水準的模具生產企業則能參與全球化的市場競爭。因此,在產品技術方面,我國模具制造企業未來必將加大高端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大制造水平的研發投入,提高技術水平,提高技術產出,向著信息化、數字化、無圖化、精細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從而使得產品更精密、更經濟,更多樣,滿足大型生產的需要。
對于公司管理技術方面,在技術交叉、產業鏈較為集中的市場需求下,模具向上下游延伸趨勢更加明顯,供應鏈管理技術、精益制造與模具生產的自動化、激光加工、3D、逆向工程等技術在行業內已被積極采用。這些技術的使用使得模具企業能優化生產模式,高效配置自動化與智能化資源,讓生產管理更精準高效,同時,更能挖掘客戶與產品的潛在價值,并使企業進一步向技術集成化、設備精良化、產品品牌化、經營國際話的方向發展,從而走上“專而精而特”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下轉第241頁)
(上接第216頁)
未來模具行業產業發展將更加注重效益與質量制造的轉變:以質量數據為先導的制造流將貫穿模具企業設計、制造、反饋制造,在質量控制框架下集成企業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實現效益、質量橫縱雙向集成;利用精細化、知識化、專業化實現增值效率;軟件技術提升硬件裝備的應用價值,實現增值效率;客戶數據與管理共享,提高資源效率、運營效率、研發效率。
參考文獻:
[1]魏劍.地方政府扶持主導產業發展的作用研究——以寧海縣模具產業為例[D].同濟大學,2007.
[2]周永泰.“十一五”振興模具工業的途徑與對策[J].中國機電工業,2004(05):26-27.
[3]中國機械工業年鑒編輯委員會,中國模具工業協會.中國模具工業年鑒[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4]中國模具工業協會. 模具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J].模具工業, 2011,10(01):1-8.
作者簡介:萬穎(1991-),女,江西人,研究生,項目經理,主要研究方向:設備制造業、金融行業、信息技術行業、電子設備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