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拱棚蔬菜獲得高效益
大拱棚是當前保護地栽培的主要設施之一,面積遠遠超過冬暖式日光溫室。大拱棚雖然不能進行周年生產,但是,除了一年中最寒冷的12月到次年2月之外,其余的時間皆可以進行蔬菜種植。另外,拱棚建造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蔬菜病蟲害少,只要大拱棚合理安排好茬口,就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是各地新發展菜區的首選,也是當前土地流轉、發展高效農業的最佳選擇。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拱棚蔬菜如果能抓住春季這一茬,選擇好適銷對路的品種,安排好播種或定植時間,就能取得非常好的經濟效益。目前,在兗州早春茬效益比較好的蔬菜種類有:早春番茄、早春馬鈴薯、早春甘藍等,尤其是早春甘藍和馬鈴薯,近幾年的效益一直不錯,值得菜農借鑒。

1.早春馬鈴薯。12~1月上旬,切塊催芽。2月上旬播種到拱棚內。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收獲,每667平方米產2000千克。
2.早春番茄。11月初溫室育苗,次年2月上中旬定植,5月上中旬上市,每667平方米產約4000千克。
3.早春甘藍。11月下旬播種,出苗后30天分苗,分苗后30天定植(即1月底2月初),3月底到4月初收獲,每667平方米產3000千克。
秋延遲蔬菜,收獲期避開了夏季高溫季節露地蔬菜的競爭,也躲開了日光溫室蔬菜的重疊,安排妥當,也會取得不錯的效益。但是,這季蔬菜的苗期正值高溫多雨季節,特別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尤其應注意防治蚜蟲和飛虱。如果防治不及時,非常容易感染病毒病。所以,秋延遲蔬菜應選擇高抗病毒病的品種,育苗時采用高畦,應用防蟲網和遮陽網培育適齡壯苗。總結近年來的市場行情,效益比較好的蔬菜有黃瓜、番茄、馬鈴薯等。
1.黃瓜。7月底育苗,8月初嫁接,8月底或9月初定植,收獲至11月中下旬,每667平方米產6000千克。
2.番茄。7月中下旬播種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9月底到10月初開始上市,收獲到11月底,每667平方米產4000千克。
3.馬鈴薯。7月底切塊催芽,8月底到9月初播種,11月底集中收獲,每667平方米產1800千克。
拱棚蔬菜生產一般采收到6月,7月正是高溫多雨季節,也是大棚的空閑期。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搞好土壤的高溫消毒工作。待上茬蔬菜收獲后,把植株殘體全部清理出去,進行土地耕翻,耕翻后灑上土壤消毒劑,比如棉隆,然后把棚全部密封,進行悶棚處理。悶棚結束后施入生物菌肥,以待定植秋延遲蔬菜。在定植前增施有機肥,降低土傳病害的發生。
選擇哪些品種更能體現北方拱棚的優勢呢?比如馬鈴薯、白菜,主產區都在北方,多為露地栽培。根據這幾年的市場調查,馬鈴薯、芫荽、白菜早春價格都很好。早春白菜、馬鈴薯可以選在2月上中旬播種,選擇生育期70~90天的早熟品種,4月底到5月就可以上市。而此時露天的白菜、馬鈴薯離上市還有一個多月,南方栽培又少,一般仍可確保處于高價期。而且,種植馬鈴薯、白菜、芫荽管理簡單,生長周期短,生產成本低,見效快。
當然,這樣的茬口安排并不適合所有蔬菜。在生產中要做個有心人,不僅每天要記錄自己蔬菜的長勢及其病蟲害發生情況,而且要記錄病蟲害發生時的棚內溫濕度情況,掌握病蟲害發生與環境的關系,以便改善種植條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更重要的是,要記錄市場行情,知道每天蔬菜的價格,時間一長,就掌握了蔬菜市場價格變動規律,可以給自己進行蔬菜種植提供依據,巧打時間差,獲得較高的收益。同時,還要及時了解網上信息,了解其他地方的蔬菜種植和銷售情況,為自己的茬口安排提供更好的依據。
總之,拱棚蔬菜種植,前景廣闊,茬口安排妥當,效益可觀。
(鐘霞 溫慶文 王蕾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蔬菜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