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的小吊瓜結出致富大果實
看著瓜熟子滿的吊瓜,陜西省西鄉縣白龍塘鎮33歲的農民王文清心里樂開了花:他個人種植的22.7公頃吊瓜,今年能產出瓜仁近2萬千克,每千克按照30元的價格算,他能收入60余萬元。
王文清是白龍塘鎮吊瓜種植第一人。2014年他回老家碾子溝村,發現吊瓜對土壤要求不嚴,既適合零星種植,又可成片種植,且1年種植投入,5年收獲受益,省人工、省成本、經濟效益好、發展潛力大。于是,他向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15份,流轉土地4公頃,第一年每667平方米(1畝)的收益就達3500多元,第二年每667平方米收益達5000元。王文清引種吊瓜成功在白龍塘鎮引起了轟動,周邊村50余戶村民見有利可圖紛紛引種吊瓜。
“吊瓜種植投入少,效益高。種1年,收益5年,這可是咱們老百姓脫貧致富的好產業……”白龍塘鎮碾子溝貧困戶肖興發高興地說。碾子溝村地處偏僻山區,交通不便,肖興發的日子一直過得緊巴。這幾年他在合作社的幫助下,種了0.67公頃吊瓜,一年收入幾萬元,一下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與肖興發一樣,該村已有15戶貧困戶通過種植吊瓜走上了致富道路,年家庭純收入在3萬元以上。白龍塘鎮碾子溝村第一書記冀華模說,碾子溝村土地貧瘠,產出少,效益差,群眾種田的積極性不高。2014年王文清在全村引種吊瓜成功后,涌現出了王軍、魏世友、王念斌等種植3公頃以上的大戶,全村閑置土地基本都栽上了綠油油的吊瓜,每667平方米的收益是過去的3倍多,一年每戶有了近1萬元的收入。截至目前,該鎮吊瓜種植面積發展到近120公頃,230戶貧困戶加入“漢牧園吊瓜合作社”,形成了一個700多萬元的產業,讓貧困村找到了一條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韓 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