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4)
瀝青再生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張 業 張 波 王培丞
(河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4)
本文從瀝青再生技術的概念、再生機理、優缺點等分析了瀝青再生技術的現狀與發展。瀝青再生技術對于我國資源節約以及公路的養護和維修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進一步加強瀝青再生技術的推一和研究以及合理選擇瀝青路面的再生方式,對公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瀝青再生技術;現狀;發展
1.1 瀝青再生技術的主要概念
瀝青再生技術是指對不能滿足使用要求的瀝青混凝土路面廢料通過各種措施進行處理后重新利用的技術,包括對舊瀝青混凝土路面進行翻挖、破碎、篩分,再與新集料、新瀝青再生劑(必要時)重新混合,形成具有預期路用性能的混合料,并重新鋪筑成路面的各種結構層(包括面層和基層)
1.2 瀝青再生技術的重要意義
瀝青再生技術通過重復利用瀝青混合料(主要為砂石料和瀝青材料)達到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國外的應用實踐證明,瀝青再生技術是公路建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現階段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1 現有瀝青再生技術
①廠拌熱再生。將舊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經過翻挖等方法回收集中到再生拌和廠,根據需要進行破碎篩分預處理,再摻入一定比例的新股料、新瀝青、再生劑等,用改裝或特制的再生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進行加熱拌和后,運至施工現場,熱鋪成為新的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層。
②現場熱再生。將舊瀝青混凝路路面上面層,經過表面加熱翻松等,并依據情況摻入一定比例的新瀝青、再生劑、和新骨料等,利用移動式現場拌和設備,熱鋪成新的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
③廠拌冷再生。將舊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或基層,經過翻挖、回收。破碎、篩分,摻入一定比例的新粘結劑(乳化瀝青、泡沫瀝青、水泥等)、新骨料等,利用工廠拌和設備進行冷態拌和,鋪設成為新的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層。
④現場冷再生。將舊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或基層,經過冷破碎、翻松,摻入一定比例的新粘結劑(乳化瀝青、泡沫瀝青、水泥等)、新骨料,利用利用現場移動式拌和設備在需要再生的路面上進行冷態拌和施工,鋪設成為新的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層。
2.2 現有瀝青再生技術的優缺點分析
①廠拌熱再生法的優點:可以重復使用舊瀝青路面材料,具有較高的經濟性;與傳統的熱拌瀝青混合料相比,該法的施工成本不會顯著增加。存在的不足:廢舊瀝青混合料回收率低;混合料生產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工期長;施工對交通的干擾較大、運輸費用較高;舊瀝青路面用銑刨破壞了原混合料中的部分石料。
②現場熱再生發法的優點:工序少,工期短;節約運輸成本,降低工程造價能保證路面的高程。存在的不足:只能處理表層病害;要求有大的工作平面;施工中產生煙霧污染環境。
③廠拌冷再生法的優點:可用于修復而層和基層的病害;不改變路而幾何特性;生產率高,RAP材料用量大;節約能源,減少空氣污染。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用于基層或底基層;施工對交通的干擾較大、運輸費用較高。
④現場冷再生法的優點:能夠徹底的解決各種路面則當鋼管混凝土為圓形時病害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行車舒適性高。使用該法舊料利用率高,降低工程造價,節約能源。存在的不足:需加鋪熱拌瀝青混凝土罩而層,施工質量控制難以控制,養護時間長;在施工時,要求相對暖和、干燥的施工環境,氣候條件要求較高;新路而的水穩定性較差。
3.1 瀝青路而再生利用技術的設計施工規范與驗收評定標準
鑒于瀝青路面再生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應該廣泛應用,同時,隨著我國高等級瀝青路面日益增多,今后必將面臨更多的舊路再生利用的問題。因此,怎樣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有組織地再劉該項技術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整理加工,并進行必要的試驗驗證,使該項技術達到規范和標準化,用以指導全國的道路養護工程建設項目,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3.2 再生劑的規格化與系列化
隨養我國公路建設的不斷發展,瀝青再生技術和施工過程運用到的再生劑總量也會不斷加大。因此,必須加大對再生劑的研發和生產,使得再生劑實現規格化和系列化,既能確保施工質量,還能保證充足的量的供應。在瀝青再生技術的未來發展當中,再生劑的料源和品種將不斷豐富起來,能夠滿足不同施工工程,確保公路建設的高質量。石化部門和公路部門應通力合作,實現再生劑研發水平的提高。
3.3 再生機械水平的提升
鋪筑再生瀝青路而,工序多,工藝復雜,既要增加用工,又相當麻煩,以致使有些人望而卻步。因此,如何提高施工機械化水平,減輕手工勞動,是瀝青路而再生技術能否大而積推廣的關鍵。積極組織力量,制訂計劃,切實抓好各種再生機械的研制和生產,是刻小容緩的。
綜上所述,采用瀝青再生技術,用于公路的瀝青面層的修復并可以取得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效益。目前瀝青路面再生技術在我國還處于試驗推廣一階段,在強調可持續發展的今天,進一步加強研究瀝青路面再生技術,對我國公路的建設發展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1]王勇. 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分類及應用分析[J]. 山西建筑,2015,(14):158-159.
[2]黃建躍,劉先淼. 談發展瀝青再生技術的幾個關鍵問題[J]. 公路,2003,(08):102-107.
[3]宋冰. 瀝青再生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16-18.
[4]李玉山. 論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發展歷程及未來展望[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04):174.
[5]范鵬,婁群書. 瀝青再生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20):119.
[6]袁玉卿主編.路基路面工程[M](第二版).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6.
K928
:B
1007-6344(2017)08-0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