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號碼:410421198011294531 河南省宏力路橋有限公司, 河南 新鄉 453400)
軟基加固技術在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的應用
王獻鑫
(身份證號碼:410421198011294531 河南省宏力路橋有限公司, 河南 新鄉 453400)
軟弱地質條件下的道路工程施工需要解決不均勻沉降、結構載荷一致性等諸多客觀問題,軟基處理效果是否合理對于道路工程項目的整體穩定性與壽命有著直接的影響,采取有效的措施對軟基進行處理,提升道路地基結構的穩定性與耐久性是當前交通工程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以某市政道路工程為例,探討分析了軟基加固技術應用的相關內容,旨在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市政道路;軟基;加固
某市政道路工程主體工程路線全長9.502km,挖方約234萬方,填方約85萬方,互通式立交1處,其中軟基12處,匝道9處。針對軟基的加固處理均采用換填石渣的處理方案,合計處理面積67696.3m2,換填石渣134120.2m3。工程施工要求如下:
(1)石渣采用最大粒徑不小于分層壓實厚度的2/3;
(4)石渣分層回填的壓實厚度按15-20cm控制
(4)壓實度通過碾壓沉降量控制:采用20T壓路機碾壓兩遍后,壓實沉降差平均值不大于5mm,標準差不大于3mm。
(4)試驗檢測每200m檢測4個點,在壓實面積不足200平方米時至少應檢測2點。
2.1 測量放樣:
采用全站儀或GPS放樣確定軟基范圍的平面位置,并用醒目記號進行標注,繪制平面圖,為計算實際開挖及回填數量,提供第一手資料。
2.2 軟基清理
挖掘機對路段內整個工作面的軟土和淤泥層進行開挖清除,挖除范圍按照業主要求或設計挖除深度控制。達到設計標高后會痛業主、總監辦進行實地觀測。根據現場實際觀察結果,按照業主和監理工程師要求進行下步施工:滿足要求,進行下道工序;不滿足要求,根據業主和監理指令繼續開挖,達到標準后實際測繪,確定實際開挖量、回填量。基底清理時,應該白天進行,確保清淤徹底且不超挖。待清理整平晾曬后,開始分層填筑石渣工作。
2.3 填筑材料選擇
施工應用逐段開挖、逐段填筑的原則,及時對開挖基坑進行回填,逐層碾壓。挖除的軟土和泥炭將用于綠化用土、中央分隔帶用土和復耕,閑置時需棄于指定的臨時棄土場。在換填區底部50cm范圍內換填透水性材料,透水性材料可選用碎石、砂礫等,當采用隧道出渣或路嶄邊坡開挖土石方時,應保證石料風化不嚴重,無崩解、無可溶性等不良特征,其余部分可采用一般填料等。
2.4 材料攤鋪
逐層填筑時,應安排好填料運輸路線,專人指揮,按水平分層,先低后高、先兩側后中央卸料,攤鋪時要以掛線控制厚度,保證壓實厚度15-20cm。填料攤鋪應采用大型推土機、人工配合的“進占式”方法進行攤鋪。首先從填路段的一端倒料,用推土機推開整平,控制好其層鋪厚度符合要求,然后以此為基準,把料傾倒在松鋪鋪層上,用推土機將填料逐漸往前推趕,形成一個比較均衡穩定的料層結構;推土機推開整平的地段。在整修過程中發現有超粒徑的石塊應予以剔除,做到顆粒分部均勻,避免出現粗顆粒集中現象。
攤鋪過程中,對個別不平處細料明顯偏少、影響壓實的段落,在攤鋪初平的填料表面,應人工配合鋪灑一層細料,保證細料填滿大粒徑料間縫隙。鋪灑細料后,攤鋪層表面應相對平順,以利壓路機碾壓施工。回填路段內有一定縱、橫坡度,回填第一、二層時局部用小粒徑石料進行分層找平并用推土機進行碾壓推平。
2.5 材料碾壓
(1)按要求鋪平后,便開始壓實。按以往填石路堤的經驗,先靜壓1遍使不平的方暴露出來用人工補平,弱振二遍后再進行強振碾壓,橫向接頭重疊原輪跡的1/3,前后相臨區段重疊1.0~1.5m,應達到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均勻,另外安排人對鋪筑中局部粒徑過大的石塊用鐵錘進行敲碎,以避免每層攤鋪完畢時有較大粒徑的塊石露于回填層表面,防止壓路機碾壓過程中的較大塊石周圍出現漏壓現象,而造成不均勻碾壓。碾壓時先邊緣后中間,先低后高,一直進行到在重輪下不出現石塊轉動,表面平整均勻,壓實層頂面穩定,不再下沉(無輪跡)時為止。壓路機在每層碾壓前由質檢工程師對路基平整度進行檢查,如發現有局部地方出現凹凸現象,將及時安排現場施工人員用鐵鍬進行找平,保證壓路機與壓實面的密實接觸;壓路機碾壓速度以不大于4km/h為標準,進行來回往復壓實。
(2)碾壓時認真記錄其碾壓遍數、觀測計算碾壓沉降量。在第一層施工前,按照已選擇的測點將基底的頂面標高測出并做好記錄。然后按照前面所講的寬度和厚度的到控制方法鋪筑好下一層,并將其整平后,測出各測點的標高(該標高為松鋪頂標高)。然后開始碾壓,碾壓先靜壓一遍后開始振動碾壓,每振動碾壓兩遍后就用水準儀測量測點的標高,計算其沉降量,直到壓實層表面平整無輪跡為止,即壓實沉降差平均值不大于5mm,標準差不大于3mm(壓實沉降差為在已完成碾壓的路堤表面用20T的振動壓路機以小于4km/h的速度強振兩遍后各測點的高程差)。
2.6 壓實度控制
回填的壓實度由碾壓遍數進行控制,壓實標準以石料間密實狀態為判定標準,按振動壓路機振動碾壓6遍進行初步控制;現場以碾壓后無明顯標高差異,壓實層頂面穩定,不再下沉(無輪跡)時,可判定為密實狀態。每層回填完畢,經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現場查看驗收。驗收合格,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后,才能進行下層路基的填筑工作。
3.1 中線偏位控制
加固保護導線點至路床交工驗收;路床以下每填3層恢復一次路線中樁,路床處逐層恢復一次路線中樁,測定路基標高及寬度;虧坡的一側按照規范要求開臺階補填,多余的一側進行削坡處理。以利用路基填料。
3.2 翻漿、“彈簧”現象控制
土的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較多時,宜采用翻拌、摻結合料或換填等措施處理。清除碾壓層下軟弱層換填良性土后碾壓。
3.3 路基邊緣壓實度控制
路基施工必須按要求進行超寬填筑;控制碾壓工藝,保證機具碾壓到邊,確保邊緣帶碾壓頻率不低于行車帶。返工至符合壓實度要求的層次。
4.1 第一層的填筑表面平整度較差,碾壓后表面部分地方有彈簧土現象。
主要原因:基底淤泥清理不徹底,局部積水。
預防和處理方法:開挖前先行施工臨時排水溝,排水晾曬,挖淤至設計標高后,在監理現場確認基底平整,青淤徹底后方可回填石渣。不滿足要求時,經監理業主確認,設計出具可行性方案后繼續施工。
4.2 壓實度不滿足要求,表面平整度較差。
主要原因:分層填筑時松鋪厚度控制不嚴,超過設計及規范要求;回填上料時石塊粒徑超出了技術規范的要求(大于壓實層厚的2/3);壓路機行駛速度、激振頻率不適宜。
預防和處理方法:填筑時放置標高尺控制松浦厚度,選取粒徑適中的回填材料,填筑過程中,人工及時挖除破碎超粒徑石塊,低洼處人工鏟細料攤鋪,施工中控制好壓路機行駛速度,靜壓速度控制在1.5km/h,碾壓行駛速度控制在2-4/h內,工作激振頻率在30HZ為宜。
綜上所述,軟土地基的處理是市政道路工程需要重點關注解決的基礎性問題,在軟基加固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緊密結合工程實際情況,按照規范開展施工操作,嚴格控制軟基處理工藝流程,有效控制各類常見工程質量問題,保證市政道路工程地基結構的整體穩定性與安全。
[1]古宇力.軟基加固技術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應用初探[J].江西建材,2016,(05):152+154.
[2]劉思琦,于炎芳.軟基加固技術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17):84+86.
[3]劉偉山.軟基加固技術在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4,(15):175-176.
K928
:B
1007-6344(2017)08-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