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業大學, 130012)
突發公共事件中關于網絡輿情危機的處理對策研究
周子歆
(長春工業大學, 130012)
隨著我國網絡大環境的發展,社交媒體成為人們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社會公眾對社會中的事物進行探討和交流的一個重要載體,一旦突發公共事件則會上升到網絡輿情危機,對現實社會產生重大影響,也會對政府形象及地方政府的決策造成影響,因此公共管理部門及政府部門進行及時處理和應對,從科學的角度處理,從而使公共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對社會治理環境進行優化。
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危機;處理對策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交媒體得到快速發展,點燃了公眾的社會熱情,人們對于傳統公共事件更加關注,一旦網絡輿論產生,對現實社會生活造成深遠的影響,而在傳統行政管理工作中,公共管理部門對于網絡輿論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于網絡輿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導致一些突發公共事件陷入網絡輿情危機,造成政府公信力及權威性受到損害[1]。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現實生活中和網絡空間中的突發性公共事件,在網絡中形成激烈的輿論交鋒,如著名的小悅悅事件、郭美美事件等,在網絡生活中人們對一些熱點的社會話題引起了深度重視,并形成了社會熱點話題。根據近幾年的大規模突發公共事件所造成的網絡輿情危機,都對現實社會造成強大的沖擊,本文就突發公共事件中網絡輿情危機的處理對策進行研究。
突發公共事件是在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且造成重大環境災害、財產損失及人員傷亡現象的一種社會安全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對于突發性公共事件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易變性,還具有較強的反饋性,總的來說,突發公共事件具有隨意性、破壞性、突發性、未知性、復雜性、異常性等特點[2]。在我國社會轉型的重要階段中,所面臨的社會矛盾問題也十分尖銳,突發公共事件頻頻發生,對現實社會造成重大沖擊和影響。由于突發公共事件多是負面事件,信息的快速傳播和大范圍傳播下,對社會造成強大的震撼例和沖擊力,在第一時間成為社會輿論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而網絡則是信息發布的重要媒體。
網絡輿情主要是社會公眾通過網絡空間表達民意,包含著社會中各個階層的聲音,代表著不同階層人民的利益訴求,網絡輿情聚焦于社會公共事件、公共權力及突發事件等,牽涉面十分廣泛,且傳播速度快,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通過互聯網技術對社會公共事件進行傳播,從而呈現出盲目性、衍生性、非理性和偏差性特點,對社會、民主政治、文化、經濟等都產生重大影響,也是政府部門體察民情和發現社會問題的重要渠道。
根據人民網監測統計,全國網絡輿情危機事件不斷增加,涉及到重要領域,人們主要關注的話題有教育、醫療衛生、司法案件、干部作風、食品藥品安全、吏治反腐、干部作風問題等,此外,近年來話題排行量逐漸上升的有征地拆遷、警民關系、城管執法、互聯網等,隨著網絡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應用,人們傳統生活方式的改善,網絡輿情發展更加復雜,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3]。目前我國正處于重要轉型階段,網絡用戶的心理更加復雜,面對強大網絡輿情壓力,非理性網絡輿論的發展和擴大,則會漸漸演變成網絡輿情危機,從而引發公共危機,對我國社會安全造成威脅,對政府部門的社會安全管理職能和公共決策造成影響,政府治理能力面臨著重大的考驗。
(一)轉變政府職能,樹立現代管理理念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傳統公共行政管理理念已經難以適應現階段社會的發展,向現代公共管理轉變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政府應樹立現代管理理念,從管理型理念向服務型理念進行轉變,關注民生、維護民權、惠及民利,鼓勵政府為百姓多做實事,此外,政府需要充分認識到網絡媒體對現實社會的破壞力和影響力,通過互聯網技術體察民情、了解民意、匯集民智,建立完善的民意公共表達平臺,充分調動社會公眾參與到社會管理中來,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
(二)適度把握,加快公共事件傳播速度
在突發公共事件中,政府需要對可能發生的網絡輿情危機有一定的預判能力,在公共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及時回應,槍戰網絡輿論的先機,贏得話語權,獲得網絡輿情的主導權,對于民眾所表現的質疑需要耐心回應[4]。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對于突發事件信息發布,需要始終堅持慎報原因,快報事實的原則,通過媒體發布官方消息,向社會公眾及時告知事件發生的過程及發展,消除民眾恐慌和疑慮的心理,迅速掌握輿論的主導權,避免突發公共事件的事態惡化和危機滿眼,從而減少突發性公共事件給社會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三)建立多元化立體機制
由于網絡輿情具有多元化、廣泛性、還量化和復雜性的特點,為了減小網絡輿情危機,以及對現實社會所帶來的強大沖擊力,政府部門需要通過多個渠道對網絡輿情危機進行引導,并建立線上線下的互動方式,對常態網絡輿情進行監控和預防,建立立體化的問責機制,當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網絡輿情危機處理的重點是防護;還要建立完善的輿情處置、監管、預警、聯動和研判機制,建立網評員或新聞發言人制度,在第一時間內通過網絡即時發布最新的權威信息,對虛假信息進行及時澄清,還原事情的真相,并在網上進行正確的宣傳和評論,對網絡輿情進行正確的引導[5]。
(四)加強網絡法治化建設力度
我國當前對于網絡輿情危機的應對措施和控制力度還不十分健全,相關制度建設并不十分完善,為了給社會公眾提供一個干凈、有序的網絡空間,需要加強對網絡法治化建設力度,為了凈化網絡空間,減少網絡輿論中的負面情緒,需要加強網絡立法,對公民網絡參政的行為進行規范化管理[6]。建立完善的網絡道德監督制度,將網絡管理規范納入到法治化建設軌道中來,對于網絡違法事件和惡意的網絡暴力進行及時打擊,提高地方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政府部門中的領導干部需要轉變傳統的管理思想,要主動接受媒體,與媒體對話,和公眾進行良好的溝通,并定期對政府黨員干部進行培訓,提高公職人員和黨政人員的媒體素養,學會用媒體來引導輿論,使網絡民意得到充分的發揮。
網絡化時代下,對于一些突發公共事件極易引起網絡輿情危機,對現實社會及政府公眾力和形象帶來影響,如不及時處理則可能會引起重大的社會安全問題,因此政府工作人員需要加強社會公共管理,轉變傳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用新媒體及時發布最新的權威消息,并加強與公眾溝通和交流,占領網絡主動權和引導全,避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網絡輿情危機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
[1]單云慧,薛耀文. 公職人員網絡輿情危機事件的網民關注規律及對策研究[J].領導科學,2015,17:20-22.
[2]趙巖,王利明,楊菁. 公共危機事件網絡輿情生命周期特征分析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16:57-69.
[3]潘芳,卞藝杰,潘郁. 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傳播模型及消極思潮應急對策[J]. 圖書情報工作,2010,15:40-43.
[4]喻國明,陳端. 危機傳播的法則與藝術——以央視新臺址大火的網絡輿情危機及處理策略為例[J]. 新聞與寫作,2009,05:57-59.
[5]王楊. 對地方網絡輿情危機的應急處理研究——以大連地區為例[J]. 東南傳播,2014,09:52-54.
[6]陳卓民,趙志堅. 監獄在處理網絡輿情危機方面的問題及其對策[J]. 科技經濟導刊,2016,24:192-193.
G322
:B
1007-6344(2017)08-03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