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鐵道警察學院 公安技術系, 鄭州 450053)
·實驗室建設與科學管理·
警察院校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探討
李 偉
(鐵道警察學院 公安技術系, 鄭州 450053)

隨著警察教育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實驗教學在警察院校教學、科研工作中所發揮的作用日益重要,但實驗教師隊伍建設中尚存在一些問題。現通過對警察院校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加快警察院校實驗教師隊伍發展的措施:樹立實驗教學新理念,建立新的實驗教學體系;健全實驗教師管理體制,創新各項管理制度;明確實驗教師的從業資格標準,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加強專業培訓和交流學習;提高實驗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實行實驗教師崗位聘任,健全考核激勵機制;創建和諧的實驗室文化,穩定實驗教師隊伍。
警察院校; 實驗教師; 隊伍建設
實驗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1-2],因此,有學者認為實驗室是現代大學的心臟[3]。由于警察教育模式正逐步“面向實戰、貼近實戰、服務實戰”方向轉變,造成現階段的實驗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警察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成為制約警察院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職能發展的瓶頸。作為實驗教學的重要參與者,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對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措施。
近年來,隨著教育部“2011計劃”以及公安部“科技強警”計劃的實施,警察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實驗教師的整體素質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與普通高校相比,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尚存在一定的問題。
1.1 整體結構不合理
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警察院校長期形成的“重理論、輕實驗”的教學模式根深蒂固[4],強調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實驗教學被視為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造成實驗教師在學校內部的地位低下,在職稱晉升、薪酬待遇、課題申報等方面與理論課教師相差甚遠,嚴重影響實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部分高學歷人員不安心在實驗崗位工作,導致實驗教師隊伍出現斷層,造成嚴重的人才流失。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警察院校實驗教師隊伍的年齡、學歷、職稱和知識結構不合理,在年齡結構上中青年骨干教師所占的比例過小,學歷結構總體偏低,碩士以上學位較少,多為近些年新進人員,高級職稱實驗教師占總體的比例更少。在申報職稱時這種年齡、學歷職稱結構不合理現象表現得更加突出,造成年輕教師的學歷高,職稱低,高職稱教師的學歷又不高。在知識結構方面,多數實驗教師的專業不對口,對精密儀器設備的操作流程不熟悉,缺乏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5]。多種因素,相互迭加,必然會造成實驗教師參加教學研究及科學研究的機會較少,進行科技創新的能力不足。
1.2 人員少,事務性工作任務重
近年來,隨著警察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教師的數量卻相對增長緩慢,造成嚴重的生師比失調,與理論課教師相比,實驗教師的缺額更大,使其工作內容卻成倍增加,如準備、指導實驗、實驗室的日常管理以及實驗設備、耗材的申報、購買、調試、維修、保養等工作,多需和外部人員聯系,而且程序繁雜,擠占了實驗教師大部分的工作時間,致使其從事教學、科學研究的時間較少,層次不高,對公安學、公安技術學知識創新的能力較差,造成警察院校學生創新意識、證據意識不強,直接影響警察院校對創新人才培養的質量。
1.3 缺乏專業培訓,綜合素質低
在公安學及公安技術學科的實驗教學中,所開設的實驗課程多為演示性、驗證性實驗,自主設計實驗較少,因此,多數警察院校的管理部門認為實驗教師從事的工作都是簡單的重復,無需進行專業培訓,造成實驗教師接受業務培訓的機會較少,專業技能水平低下,綜合素質不高,研究性、創新型的項目無法開展,長此以往,學校對實驗教師隊伍的要求降低,使一些低學歷、低職稱或者是無職稱的管理人員進入實驗教師隊伍,甚至部分警察院校干脆就不設立實驗教師崗。致使實驗教師隊伍建設進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1.4 崗位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
由于實驗教師的工作過于零碎、繁瑣,加之警察院校偏重于理論教學,所有的考核制度都以理論教學為主,致使實驗教學崗位的考核體系與激勵機制不完善,甚至有的警察院校沒有實驗教師隊伍的考評體系,而是將實驗教師崗位視為行政管理崗位,致使實驗教學工作無法量化,出現“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的局面。這種不合理的考核機制挫傷了實驗教師的士氣[6],在工作中滿足于應付差事,缺乏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難以形成拴心留人的職業氛圍,致使有些高學歷人員在實驗室教師崗位上不安心工作,一有機會便另謀高就,尋找新的發展空間[7]。
2.1 辦學思路和理念的偏差
長期以來,由于警察院校沒有自己的基礎學科,導致部分決策層或者專家認為警察院校無需從事本學科的基礎研究,奉行“拿來主義”“實用主義”的思想,只需借助于其他學科發展成熟之后照搬使用即可。例如,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往往要借助于自然科學的發展,發現一些新的檢驗方法和手段,但這種發展往往受制于其他學科,在這種“跟跑”理念的驅使下,教學、科研工作缺乏創新性,不能及時跟進,其學科的實驗室建設相對滯后,實驗教學體系不合理。在這種教育理念的作用下實驗教學從內容或形式上都是附屬于理論教學,在實驗課的教學內容上存在驗證性的實驗多,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設計性和應用性實驗較少,造成實驗教師在工作中缺乏創新精神。隨著公安學、公安技術學一級學科的確立,這種狀態應出現新的變化。
2.2 缺乏實驗教師隊伍建設規劃
由于受辦學理念和思路影響,我國警察院校將從事實驗教學的人員列為“教輔”人員,實驗教師被認為是理論課教師的助手[4],直接導致學校決策層重視理論課教師隊伍的發展和規劃,而忽視實驗教師隊伍的建設,更談不上對實驗教師隊伍的發展進行規劃,致使實驗教師隊伍在學歷、職稱、年齡結構等方面的合理性較差。同時,實驗崗位教師的工作考核、職稱評定等方面沒有相關的規劃和措施,有的院校參照行政管理人員、有的院校參照教師系列、有的院校采用工程系列。這些現象不僅存在于警察院校,在國內其他院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這與我國關于實驗教師隊伍建設規劃缺失有關[8],致使實驗教師崗位的人才流失嚴重。
2.3 實驗教師缺乏職業資格準入制度
與理論課教師相比,實驗教師崗位缺乏職業資格準入制度,部分實驗教師沒有經過國家統一的資格考試認證,沒有相應資格證書,無法從源頭上保證實驗崗位教師的工作質量。這就造成實驗崗位教師的定位界限模糊,人員結構復雜,有的沒有教師資格證,有的為行政人員,有的為工程技術人員,還有一些為工勤人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高水平的實驗室必須有高素質的實驗教師隊伍來支撐[9],因此,警察院校應結合自身專業情況制定實驗教師的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從源頭上把關,提高實驗教師的整體素質。
2.4 忽視實驗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
長期以來,由于警察院校的理工科背景教師人數較少,加之“重理論、輕實踐”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對理論課教學水平較為重視,尤其重視理論課教師教學技能的培訓與提高,有比較系統、完善的專業技能培訓、交流學習甚至出國進修的制度保障。但對實驗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造成實驗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工作薄弱,例如,對實驗教師沒有專業技能培訓規劃,即使短期進修或外出開會交流的機會也很少。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有些院校雖然也重視在實驗室建設的投入,但僅僅是停留在硬件方面的投入,如實驗室裝修和高端實驗設備的引進,很少在軟實力方面加大投入,如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實驗教師,或者對現有的實驗教師加強技能培訓從而提高其專業技能。造成很多尖端的儀器沒備沒人使用而“束之高閣”,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10]。存在這一現象的原因較多,其中最重要、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培訓經費不足,維護實驗室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經費如實驗耗材費用、儀器維護費用,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實驗室的正常運轉,在有限經費的前提下,擠占了實驗教師的業務培訓費用,造成實驗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處于邊緣化的狀態。由于科技發展迅速,實驗設備更新較快,實驗方法或技術高速發展。因此,學校應對實驗教師設置專項培訓經費,使實驗教師通過培訓持續不斷地學習各種新方法和新技術。
實驗教學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互融合的重要手段,通過實驗教學使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與實驗儀器設備、實驗室管理制度密切相關,關鍵在于是否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實驗教師隊伍,因此,實驗教師在高校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從一定程度上說,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高校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實驗技術隊伍[9、11]。在日常的教學科研工作中,實驗教師要從事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諸多任務,他們的專業水平、知識結構和工作能力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因此,警察院校必須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實驗教師的科技水平,使他們成為專業技能良好、知識結構全面、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
3.1 樹立實驗教學新理念,建立新的實驗教學體系
由于高校實驗室主要承擔傳授知識、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基本任務[12]。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民警在偵查破案及社會治安管理中需要掌握大量的高科技手段,對警察院校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警察院校應結合自身特點,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通過實驗教學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堅決摒棄實驗教師是“從屬”“次要”教輔人員的理念,大力倡導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并重的實驗教學新理念,以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能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打破課程之間的界限,注重相鄰學科、課程的交叉融合,建立多層次、多模塊又相互銜接的創新性實驗教學體系[13],重新整合實驗教學的內容,使其更加貼近公安工作,不斷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努力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3.2 健全實驗教師管理體制
制度建設是隊伍建設的基礎,要提高實驗教師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必須建立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廣覆蓋、多層次、開放性的實驗教師培養體系,構建學習型團隊,有計劃地對實驗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拓寬知識面。只有通過持續不斷地學習培訓,才能提高實驗教師的業務素質。除此之外,還應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堅決摒棄那些“壓抑賢才,趕走良才、留下庸才”的管理體制,落實管理制度創新,對實驗教師的考核評價方式和指標體系要有利于激發其積極主動性,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因此,建立健全科學、客觀、公正的實驗崗位教師管理機制對其職業道德、業務技能、教學能力、技術開發、實踐技能等進行全方位管理。
3.3 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提高實驗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公安機關及警察院校實驗室的裝備不斷更新,高端的實驗設備大量增加,與以往相比,現階段的警察院校實驗室正逐步向技術和設備密集的綜合型教學、科研基地和刑事科學技術鑒定中心方向發展,這些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需要掌握一流技術的實驗教師才能完成。因此,應制定實驗教師崗位資格標準或者參照理論課教師的資格標準,引進高層次、特別是實驗操作能力強、實驗教學水平高的實驗教師,引進人員時應重點考察其儀器操作技術技能和科研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實驗教師的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專業水平和實踐技能。同時應鼓勵實驗教師參加學術交流活動,開闊眼界和思路。有條件的警察院校實驗室應針對公安機關急需的課題設立科研基金,鼓勵實驗教師開展科技攻關項目研究。在學術交流和科研攻關活動中不斷提高實驗教師的綜合素質。
3.4 實行實驗教師崗位聘任,健全考核激勵機制
高校要充分利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機制,激勵實驗教師開展實驗教學、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工作。在聘任實驗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時,應重點考察其在實驗教學、科技攻關、新技術開發、儀器設備的維護及實驗室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實驗室的行政管理,應做好實驗室主任的選聘工作,切實把業務精通、技術嫻熟、組織能力強、科技攻關能力強、群眾基礎好、工作認真負責、具有奉獻精神的技術骨干選拔到實驗室管理崗位上來,全面負責實驗教學、實驗室建設和管理。
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是隊伍管理的關鍵,堅持物質鼓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打造“事業留人、感情留人、適當待遇留人”的職業氛圍。使實驗教師充分享有實現自身價值、貢獻社會、得到社會承認和尊重的職業榮譽感[11]。鼓勵實驗技術人員開展實驗項目創新及實驗設備應用的技術創新研究,多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并對取得成績突出者給予獎勵或者在職稱評審、進修學習時作為參考依據之一。對于在實驗教學及實驗室管理工作中不能按規定完成任務、不負責任,造成不良影響的實驗教師,應給予相應的處分或調離崗位。
3.5 創建和諧的實驗室文化,穩定實驗教師隊伍
創建和諧的實驗室文化,有助于營造積極向上的職場氛圍,大力倡導實驗教學改革、鼓勵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革。在實驗室管理中體現人文關懷,有助理于建立相互信任的友好關系,有助于提高實驗教師在團隊中的歸屬感,有助于提高整個實驗教師團隊的教學質量和工作效率,把實驗教師隊伍打造成為一支充滿活力、富有創新意識和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團隊。在這些有益的探索值得警察院校深入思考學習,如有學者建議逐步淡化理論課教師和實驗教師的身份界限,改變實驗教師感到“地位不高”的想法,同時在職稱評審、課題申報等方面提供平臺,充分發揮實驗教師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
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是警察院校教學、科研以及社會服務的骨干力量,建設一支綜合素質好、專業技術水平高、實驗教學能力強的實驗教師隊伍警察院校快速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警察院校的各級領導以及實驗教師應切實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實驗教師在科技攻關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組織、有計劃地提高實驗教師的綜合素質,為培養警察院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操作技能奠定基礎,為科技強警提供技術支持。
[1] 龍春陽,趙阿勇,周 圻.改革實驗教學體系,培養具有特色的應用專業人才[J].教育探索,2009,25(2):64-65.
[2] 曹 利.芻議高校實驗室技術隊伍建設[J].中國校外教育,2013(24):58-59.
[3] 馮 端.實驗室是現代大學的心臟[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0,19(5):1-4.
[4] 李 偉.警察院校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公安教育,2015,12(2):55-58.
[5] 王明超.刑事技術實驗室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7):235-238.
[6] 劉 鶴,荊 晶.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定位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5):21-24.
[7] 劉思亮,田傳軍,邱煒韜,等.高校實驗技術人員職業幸福感缺失影響因素的分析及對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178-180.[8] 范姣蓮,王海波.對高校實驗教師隊伍建設的探討與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0):11-14.
[9] 賈嚴寧.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 進一步提高綜合素質[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3):220-223.
[10] 樊 冰,吳立群,林海旦,等.基于CDIO模式的創新實驗平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2):220-223.
[11] 周學兵,徐 蕾,陳崢徐.普通高校實驗室技術隊伍建設與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2):243-245.
[12] 馮 端.實驗室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從卡文迪什實驗室看實驗室的作用[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10):1-3.
[13] 陳繼蘭,秦玉花,張天娥.實驗技術隊伍是建設高校實驗室的靈魂[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2):179-180.
·名人名言·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肅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愛因斯坦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er Staff in Police College
LIWei
(Department of Public Security Technology, Railway Police College, Zhengzhou 450053, China)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ly deepening about police education mode reform,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t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police college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taf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n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taff. Some measures are presented to accelerate development about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er staff in police colleges. These measures include establishing the new concept of experiment teacher, setting up the new experiment teacher system,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experimental teacher, innovating each management system, clearing occupational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of experimental teachers and introducing high-level professionals. It also contains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exchange of learning, increas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ers, practicing the post engagement systems for experimental teachers, optimizing assessment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creating the harmonious laboratory culture and stabilizing experimental teacher staff.
police colleges; experimental teachers; staff construction
2016-04-15
2016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經費項目(2016TJJBKY010);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4SJGLX357)
李 偉(1973-),男,河南孟津人,碩士,副教授,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實驗教學、科研及辦案工作。
E-mail:leewei22868@163.com
G 642
A
1006-7167(2017)01-02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