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晗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620860)
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方法分析
張曉晗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620860)
農村景觀是生態環境與農村居民生活相融合的一種景觀綜合體,相較于城市而言,農村具有受環境和噪音污染較少,土地利用面積較大,人口密度較低等特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對農村建設的要求也不斷加大,其景觀設計質量也越來越高。本文從目前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提出新農村景觀設計的作用與發展趨勢,僅供參考。
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方法;分析
現階段我國農村景觀規劃設計到了飛速發展時期,相關土地部門針對農村發展而帶來土地利用問題、資源消耗與環境問題等進行了深刻的分析探討。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引導下,我國農村基礎建設越來越快、環境越來越優美,農村的經濟發展也迎來了新機遇。農村產業結構改革升級,高效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城鄉一體化的順利實施推動了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
隨著農村建設的腳步不斷加快,也帶來了一系列相應的問題。農村土地資源與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目前農村景觀規劃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三方面:首先,農村景觀設計以及建設不規范,對農村土地的利用不合理,例如:鄉村屋舍瓦房的建設布局混亂,不得章法。其次,農村土地保護意識低。農村耕地保護不科學,導致地表層遭到侵蝕與破壞,水土流失問題越來越嚴重,導致土地養分較低,耕地損壞面積巨大。最后,農村自身特點與文化底蘊逐漸消失,在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景觀規劃設計開始模仿城市建設,導致農村建設相似度極高,為傳承下來的本地區文化景觀以及人文面貌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農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實質目的是對農村環境進行改善,同樣也是實現國家農村環境生態結構的升級優化,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科學合理的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可以高效的利用土地資源,對農村發展進行分化配置。緩解因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與資源損耗問題。正確的農村景觀規劃設計可以實現農民居住空間的環境改善,將農村建設成現代社會的花園。農村景觀規劃設計能夠高效融合農村景觀的內部環境、農村生態環境以及人與農村環境的三方面內容。
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屬于初級階段,景觀規劃設計體現著農村建設的探究與實踐。我國農村景觀設計的方法、面貌、規劃、技術等直接影響著農村人的居住環境建設程度,農村景觀規劃設計要結合當地風土人情,在保障審美的基礎上還要考慮農村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農村景觀規劃設計的重要意義有:
新農村建設中對各項產業進行現代化結構調整與創新,高效改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效率。根據現有的農村建設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科學合理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優質的景觀規劃設計可以提高農村環境的美觀程度,在這基礎上可以著重發展鄉村農家樂和生態旅游業,將當地農村的風俗與人文情懷作為宣傳賣點,增設基礎旅游設施,展開相應的娛樂項目,吸引游客來消費,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農村的經濟收入,為新農村景觀建設與發展奠定基礎。
農村景觀規劃設計需要考慮農村環境保護、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村資源利用等因素,打造集約型、環保型農村建設體系。結合農村環境、資源現狀合理開發農副業,建造符合可持續戰略的現代化農村景觀。
農村景觀建設是當地文化底蘊的主要表現方式,既能保護當地的自然風光及生態資源,又能對當地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另外,農村景觀規劃可以使農村住房更加有序,節約土地面積,形成特色的農村文化。
農村景觀主要是指農村地域范圍內的各種土地進行整合與利用,具有獨特面貌、內涵以及資源的景觀形態。農村主要以農業為主,其景觀規劃設計應在此基礎上展開,達到人文與生態結構高效協調的復合型自然環境。
農村景觀主要組成內容有:土地、林業、耕地、養殖業、畜牧業、種植業以及村莊等。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生態平衡借故偶和發展規律,具體可以分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只要是指自然環境,包括氣候類型、地質構造、土地土壤、水文特點以及動物植物等。由自然界固有的生態進行協調與影響后產生的效果。自然景觀一定程度上體現著農村地理面貌,具有季節性,在季節的交替中展示著不同的美景。人文景觀是指當地農村的風土人情,以及當地人的素質與精神層次需求,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融合了文化與風情,進而形成的一種景觀面貌。主要體現在農村街道分布、民俗習慣、民風風情、居住特征、建筑特征、植物動物等,直接反應了當地的生活方式與發展情況。
按照當地的農村地域生態特征,地理位置、氣候類型、土地結構等,景觀規劃人員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展開設計,融合現代新型理念最后構成適合農村發展的景觀建設,進一步提高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是:農村景觀規劃設計要高度關注資源的使用與自然環境保護這兩者間的協調,實際景觀建設時可以對種植各種植被,保護耕地與山林資源,規避水土流失現象,防止土地沙漠化。
農村的經濟發展與生活離不開農業生產,進行農村景觀規劃時要從農村人生活需求出發,在不違背自然規律前提下展開建設,保證農村生活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展現農村自然干凈的面貌。隨著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廣泛普及,農村旅游業開始成為農村經濟來源的又一大支柱,發展旅游式農村景觀是現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村景觀建設的主旨就是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調整產業結構,景觀規劃必須兼顧經濟效益、生態環境、發展前景以及社會地位四大要素。
隨著我國農業地位的日益提升,新農村景觀規劃建設受到社會群眾的廣泛關注。由于經濟發展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現有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升級,將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降到最小。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要考慮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以及資源利用等因素,并且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建設適合農村發展的景觀。中
[1]商麗娜.鄉村景觀在城鄉規劃設計中的意義[J].現代園藝,2016,(08).
[2]王堞凡,王浩.新常態下鄉村景觀的保護與更新策略[J].藝術評論,2016,(01).
TU7
B
1007-6344(2017)10-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