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一匠難求”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
高素質的工匠是制造業發展之本,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力量,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水平不斷提升,對“大國工匠”的渴求日益迫切?!墩ぷ鲌蟾妗肪投啻螐娬{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當前,正值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國制造2025”已吹響號角,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跨越,都有賴于高級技能人才群體的崛起。
然而,盡管近年來我國推動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卻依然受困于“設備易得,一匠難求”的尷尬。調查顯示,我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已經成為了制約我國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的瓶頸。
高級技工去哪兒了?要如何填補高級技能人才隊伍的缺口?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才評價使用和待遇政策上的不完善導致技能人才上升空間有限、職業發展通道不暢、收入水平偏低、社會地位不高等問題,對技能成才造成了障礙。
在高級技工的成長鏈條上,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用人單位、政府部門等,每一個環節都承擔著相應責任。為此,本刊記者深入職校、企業、政府部門調查采訪,以期為“一匠難求”探尋破局之道。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級技工的培養需要時間沉淀,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能人才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技能人才成長環境日益優化,高級技工將不斷涌現,助力駛上快車道的“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智造”,實現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