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嘉崗 編輯/青鳥
糜爛萎縮性胃炎的飲食衛生
文/鄭嘉崗 編輯/青鳥


鄭嘉崗
主任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消化內鏡科主任。從醫30多年,善于通過消化內鏡將中醫理論與現代胃腸道病變進行有機結合,開展中醫、中西醫結合的消化系疾病診治,有豐富的中西醫診療胃腸道疾病的臨床經驗。
糜爛性胃炎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胃黏膜破損,破損深度不超過黏膜肌層,是介于淺表性胃炎和胃潰瘍之間的常見消化道疾病。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復損害后導致的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甚至消失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
近年來,文獻報道糜爛性胃炎及萎縮性胃炎患者患病率有所提高,而且兩者大多數同時存在,即糜爛性胃炎患者往往同時伴隨有局灶區黏膜萎縮。糜爛萎縮性胃炎的主要表現為噯氣、惡心、上腹部的疼痛、燒灼感、嘈雜、厭食、飽脹感等,癥狀嚴重的時候伴有出血,如解柏油樣黑便、甚至吐血嘔血導致死亡。也有些黏膜萎縮的患者經久不治,胃黏膜發生腸化生或異性增生,最終發展為胃癌。糜爛萎縮性胃炎內鏡檢出率為13.8%,在胃癌高發地區可達28.1%。正常患者胃黏膜內鏡下以黏膜紅潤,紅白相間為主,并見規律的蠕動波。糜爛萎縮性胃炎內鏡下黏膜表現粗糙不平,以白為主,散見點片狀充血糜爛灶,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及飲食不潔者可見黏膜有陳舊性褐色出血點,嚴重者黏膜呈結節樣增生改變,可見大量灰白色絮狀增生,黏膜蠕動欠佳。
引起糜爛萎縮性胃炎的原因很多。有機械性引起的損傷,如食用粗糙食物及嚴重創傷等;有化學性引起的損傷,如過食酸堿食物及大量飲酒者;有藥物引起損傷者,如非甾體抗炎藥(阿司匹林)的長期服用;有病菌性引起胃黏膜損傷者,主要見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此外還有患者自身原因的存在,如中醫講“情志致病”,由于情志抑郁、肝氣郁結,乖犯脾胃導致胃氣郁結進而發生胃部疾患。筆者認為,盡管糜爛萎縮性胃炎發病因素眾多,但其主要與飲食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分不開的。因此,健康的飲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糜爛萎縮性胃炎最有效的手段。
首先,應了解煙酒對胃的損害,做到戒除煙酒。吸煙除了對呼吸系統有害外,還會影響胃的健康。長期吸煙容易導致糜爛性胃炎。有文獻報道煙中的尼古丁能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縮和痙攣,導致胃黏膜缺血、缺氧,最終導致糜爛。飲酒也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通常,當胃內酒精濃度超過10%可引起胃的損傷,因此大量的飲酒很容易導致嚴重的胃黏膜損傷。
其次,糜爛萎縮性胃炎患者平時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有規律地定時定量進食,以維持正常的消化活動,千萬不可饑一頓、飽一頓或不吃早餐,尤其要避免暴飲暴食。對于急性胃炎,應臥床休息,禁食對胃有刺激的飲食或藥物,酌情禁食或吃流食。不要吃過硬、過辣、過咸、過熱、粗糙和刺激性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腌臘食品、辣椒、大蒜等。果汁、番茄、咖啡以及直接刺激胃黏膜的食物都可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最好避免食用。對于胃酸缺乏者還應注意吃飯時控制飲水,忌沖淡胃液,不然會導致胃脹不易消化的癥狀。此外,還要避免高脂肪食物,糖、巧克力會使括約肌松弛,造成回流,增加胃部灼熱的癥狀。
再次,糜爛萎縮性胃炎患者要注意飲食均衡。平時選擇富營養、易消化的細軟食物,多吃含植物蛋白、維生素多的食物。粟子、米粥、牛奶、酸奶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癥狀嚴重,可吃一些軟性食物,如米湯、香蕉、馬鈴薯、南瓜;也可以吃些蒸的蔬菜,如紅蘿卜、胡蘿卜。睡覺前忌進食,飲食不宜過飽,以免胃竇部擴張過度增加胃酸的分泌。
最后,對于糜爛萎縮性胃炎的患者食物的烹飪方法以煮、燉為主,易于消化吸收,最好少用油炸或煎炒。比如用蓮子、百合、枸杞、大棗、山藥煮粥喝,一定要煮爛,以免刺激胃黏膜,既美味又補氣養胃。應少食堅果,生冷的水果可以熱水加溫后再吃。
糜爛萎縮性胃炎屬于中醫學“胃痞”“胃痛”“嘔血”“便血”等癥范疇。發生多由胃熱、肝火、脾虛、瘀血引起。胃熱者可選黃芩、黃連、大黃、石膏、知母、大薊、甘草等中藥進行調理;肝火者多用柴胡疏肝散化裁;脾虛者多選用健脾益氣的中藥,如黃芪、黨參、茯苓、白術、砂仁、扁豆等;瘀血者則選擇活血化瘀的中藥進行調理,如血府逐瘀湯等。
糜爛萎縮性胃炎是臨床中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止,則可能向胃潰瘍方向發展,從而導致出血穿孔及癌變等并發癥。目前,雖然無證據表明糜爛可導致胃癌的發生,但是筆者認為大多數糜爛萎縮性胃炎由于長期的黏膜破損導致黏膜反復修復與增生,以及黏膜的萎縮與腸化生,最終發展為胃癌,進而嚴重影響人們健康活動。因此人們應該對糜爛萎縮性胃炎疾病引起重視,及時進行胃鏡隨訪,對于糜爛萎縮性胃炎的較早診斷及其嚴重程度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龍華醫院消化內鏡科具有先進的內鏡診療裝備和業務能力,2016年科室成為國家消化病臨床研究中心早期胃癌篩查研究協同網絡協作中心,對疑似胃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癥的患者進行放大染色胃鏡精查。希望通過我們的醫療工作,為廣大胃腸疾病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為廣大患者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