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峰
2014年至2015年正是中國股票市場異常火爆的時候,也是資本市場瘋狂的時候,那時候一個創業概念隨隨便便就被炒成幾十個億的估值,而作為實體經濟來說,融資變得很困難。所以在那時,一些中小型制造類企業借了高利貸也是無奈之舉。因此討論高利貸問題的背后,真正需要關注的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尤其是實體經濟。
目前來看,一個中小企業如果能融到資,其融資平均成本在12%到15%都是正常的;一個大規模的民企非上市公司,融資成本也在8%到12%左右;國有企業的融資成本都在2%-3%左右,這就造成了整個社會資源的失衡。這是中國民營企業面臨的一個尖刻的社會問題。
就國家的銀行體系而言,對于企業貸款用于擔保的資產要求非常之高。而其他金融產品,目前成本高也是一個突出現象;另一方面,做私募股權基金的這部分投資人,是以高倍數收益、能并購退出作為一個核心的判斷指標。這樣做對一些沒有上市預期的企業來講,幾乎是沒有融資的可能性。因此,當前中國社會上缺乏一種具有社會價值的投資,它可能沒有私募股權基金的高收益,但是它能保證一個穩定的收益,這對實體經濟發展及對實體經濟創業項目來講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社會價值投資以社會價值作為資源配置的價值引導,對有些固定收益類的項目,以及對行業有幫助、有長期穩定回報、不打算上市、有較好投資價值的企業,可以通過社會價值投資進行融資。對一些有核心技術但無資產的創新型中小創業公司融資,在達到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標準之前,也可通過社會價值投資進行孵化。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如火如荼,但整體是以追求數倍回報的私募股權基金為主,退出多以上市或是并購為主。但事實上,諸多的實體經濟公司本身不具備上市屬性,有的企業本身規模并不是很大,也不具備快速復制、不停發展的可能。但這些公司依然有良好的收益,很好的社會價值。適合追求穩定長期收益的資金去投入。相比私募股權基金高風險、退出率很低的實際狀況,這一類型的投資公司應該快速發展起來。
中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鼓勵創業創新,但創業本身的確存在一些風險,如何保證有好的理念思想、對社會有價值的新創業實體經濟不斷健康成長,不至于過早夭折,還須有配套的政策支持,更需要配套的資金融通渠道和社會價值投資氛圍。
筆者認為,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多方努力,除鼓勵社會價值投資外,還要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金融體系和金融機制,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改善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加速利率市場化改革,從而降低中小企業上市標準和企業發行債券的難度。當然,中小企業自身素質的提高以及相關信用體系的建設也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是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能中電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環球時報201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