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驗證生物有機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結合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生產實際,從對土壤理化性狀、水稻生長狀況、水稻經濟性狀、水稻產量等4個方面進行了肥效研究實驗,得出施用生物有機肥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和有效養分含量,有明顯的增產及增收效果的結論。
關鍵詞:水稻;生物有機肥;肥效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30
生物有機肥對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增強葉片光合作用,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農產品質量具有明顯效果。為驗證生物有機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于2016年3—9月在零陵區水稻上進行了肥效研究試驗。
1 試驗材料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選擇在零陵區黃田鋪鎮桐木橋村4組高某的責任田,田塊名稱黃泥塘,面積0.15hm2,試驗田為潴育型水稻土,A-P-W-C型剖面,灰黃泥,土壤質地為粘壤,試驗前土壤養分:有機質32g/kg、堿解氮165mg/kg、有效磷15mg/kg、緩效鉀164mg/kg、速效鉀65mg/kg、pH值5.2,試驗后按不同處理取混合樣,試驗田前茬收獲作物為水稻。
1.2 供試作物
水稻雜交組合:Y兩優900。
1.3 供試肥料
湖南原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麓原”牌生物有機肥(粉劑),其中有機質43.6%、有效活菌數(cfu)0.5億/g;貴州西洋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45%西洋牌氯化鉀復合肥,其中N+P2O5+K2O≥45%(15-15-15);湖北宜化生產的46%宜化牌尿素。
1.4 試驗地的農業生產水平
雙季稻區,常年產量在850g/667m2,灌溉能力充分滿足,排澇能力中等。降雨充足,干濕季節明顯、溫暖濕潤,年降雨量1380mm。
1.5 施肥方法
供試的生物有機肥和復合肥全部作基肥,尿素作追肥在移栽返青后施用。
1.6 試驗設計與處理
試驗設計4個處理,3次重復,共12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30m2。試驗地四周設置2.5m寬保護行。
處理1:常規施肥減氮10%+供試生物有機肥100kg/667m2(基肥)。化肥按當地常規施肥方法施用復合肥35kg/667m2作基肥, 減氮10%施用尿素8.15kg/667m2作追肥;化肥養分折純施N9 kg/667m2(比常規施肥少施1 kg/667m2), P2O55.25 kg/667m2、K2O5.25 kg/667m2;
處理2(CK1):常規施肥減氮10%+滅活后供試有機肥100kg/667m2(基肥)。化肥按當地常規施肥方法施用復合肥35kg/667m2作基肥, 減氮10%施用尿素8.15kg/667m2作追肥;化肥養分折純施N 9kg/667m2(比常規施肥少施1kg/667m2),P2O55.25kg/667m2、K2O5.25 kg/667m2;
處理3(CK2):常規施肥。化肥按當地常規施肥方法施用復合肥35 kg/667m2作基肥,尿素10.33kg/667m2
作追肥;化肥養分折純施N10 kg/667m2、 P2O5 5.25 kg/667m2、K2O 5.25kg/667m2;
處理4(CK3):空白對照。水稻不施用供試生物有機肥和滅活生物有機肥,不施用任何化肥和農家肥。
1.7 試驗經過和田間管理
試驗時間安排于2016年4月3日播種,4月26日整大田、開廂起壟分區、施基肥及移栽,每小區統一種植密度17cm×30cm,每小區插600蔸, 5月7日中耕追肥,防治病蟲害時間分別為5月20日、6月16日、 7月17日,8月2日共4次,試驗小區單灌 、單排,8月21日收割并進行取樣測產,試驗起止時間:2016年4月3日—8月30日。施肥方法是供試生物有機肥和復合肥全部作基肥,尿素作追肥在移栽返青后施用。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
從土壤理化性狀測定結果來看(見表1),可以看出施用生物有機肥處理1對比實施前基礎值和常規施肥(CK2),土壤理化性狀變化情況。堿解氮比實施前基礎值提高了8mg/kg,比常規施肥(CK2)提高了6 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實施前基礎值提高了2.8mg/kg,比常規施肥(CK2)提高1.8mg/kg;土壤緩效鉀含量比實施前基礎值提高4mg/kg,與常規施肥(CK2)比無變化;土壤速效鉀含量比實施前基礎值提高10mg/kg,比常規施肥(CK2)提高3mg/kg;土壤有機質含量比實施前基礎值提高了3.2g/kg,與常規施肥(CK2)無變化;土壤容重與實施前基礎值無變化,與常規施肥(CK2)比無變化;土壤pH值比實施前基礎值提高了0.4, 與常規施肥(CK2)無變化。說明施用生物有機肥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有效養分含量,但對土壤容重、酸堿性改善變化不大。
2.2 不同處理對水稻生長狀況的影響
根據對田間試驗的觀測記載整理(見表2),結果表明:試驗田在播種期、移栽期、肥水管理一致的條件下,處理1、處理2和處理3返青期、分蘗期、始穗期、灌成熟期一致,對比空白對照CK3:返青期早3d、分蘗期早2~3d、始穗期遲2d、灌成熟期遲3~4d。從田間施用生物有機肥處理田間表現來看:有效促進禾苗早發,后期肥力足,生長穩健不早衰。劍葉功能期延長,有利于產量的提高。
2.3 不同處理對作物水稻經濟性狀的影響
通過對試驗田現場取樣、室內考種和數據統計結果(見表3)中可以看出,水稻施用生物有機肥處理1株高118.3cm,與對照比較,株高比CK1矮0.4cm、比CK2高1.9cm,比CK3高5.5cm;有效穗與對照比較,分別較CK1、CK2和CK3增加0.4萬/667m2、0.7萬/667m2、5.6萬/667m2;每穗實粒數與對照比較,分別較CK1、CK2、CK3每穗增加6粒、9粒、19粒;結實率分別較CK1、CK2高0%、2.6%,比CK3低2.6%;千粒重與CK1、CK2一樣,比CK3低0.2。
2.4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見表4),水稻施用生物有機肥的處理,水稻平均產量605.5kg/667m2,每667m2產量較CK1、CK2和CK3分別增加34.8kg、60.8㎏和233.5㎏,增產率分別為6.1%、11.2%和62.8%(見表4)。
2.5 經濟效益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水稻施用生物有機肥的處理,水稻平均產量為605.5kg/667m2,每667m2產量較CK1、CK2和CK3分別增加34.8kg、60.8㎏和233.5㎏,增產率分別為6.1%、11.2%和62.8%,水稻按平均市場價格2.7元/kg計算,每667m2較CK1、CK2和CK3分別增加產值94.0元、164.1元和371.4元,減去肥料成本費,每667m2較CK1、CK2和CK3分別增加純收入24.0元、58.8元和371.4元。生物有機肥在我區水稻上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和有效養分含量,具有明顯的節氮增產效果及增收效果。
參考文獻
[1]徐福樂.生物有機肥的肥效及作用機理[J].耕作與栽培,2005(6):8-9.
[2]羅亞平,蔡湘文,劉杰.生物有機肥在水稻作物上的肥效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0):6192-6193.
作者簡介:周檳(1979-),女,湖南永州人,農藝師,從事農作物種植及農業新技術試驗及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