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監察動態】
成都都江堰市人社局聯合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建設局等部門,開展“情系民工 助力維權”專項法治宣傳、“民工夜校——送法進工地講座”等活動。4月25日晚,在都江堰市成都萬達文化旅游城項目部會議室,都江堰市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張維、監察員彭小靜就現目前建筑工地如何化解勞資矛盾、預防工資拖欠、工傷補償等問題開展專題講座,該項目各施工單位共40余人參加。講座中,彭小靜通過宣讀《勞動合同法》法律條款和舉案說例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農民工講解相關知識,增強其法制觀念并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利益。同時,通過集訪討薪、惡意討薪等案例勸導農民工不要采取過激行為和暴力手段討薪,在平時注意收集如合同書、花名冊、工資單等相關證據材料,通過各種渠道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成都市大邑縣建立“123”制度,暢通勞動爭議仲裁“綠色通道”。“1”是司法引導“一站點”。縣人社、司法聯合設立大邑縣維權工作站,指導勞動人事爭議當事人合法維護自身權益。截至目前,通過工作站向縣法律援助中心輸送了5起法律援助案件。“2”是案前案后“雙銜接”。注重辦案質量,及時穩妥處理勞動爭議案件,加強勞動仲裁、勞動監察、行政審批等業務間的相互協作,案前勞動仲裁與勞動監察“溝通銜接”,共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15起;案后勞動仲裁與法院積極進行“裁審銜接”,了解案情后續發展情況。“3”是工作機制“三快審”。堅持“快立、快查、快結”的審理機制,對涉及人數較多的案件,優先接待、快速處理。該縣已結案的兩起集體爭議案件,通過快審機制,從法定的45天結案期限縮短至30天結案,涉及勞動者149人,涉案金額200余萬元。
近年來,閬中市人社局扎實把牢六大關口,嚴厲打擊惡意欠薪違法行為,著實抓好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移送,全力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把牢政策機制關口。市委、市政府相繼制訂了《關于認真做好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通知》和《欠薪整治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企業欠薪預防監控機制。每年秋季開學、春節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并全程參加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重點部署農民工工資欠薪治理工作,協調組織信訪、公安、住建、國土等部門在市群工部群眾接待中心實行集中聯合辦案,營造良好的維權維穩環境。二是把牢對外宣傳關口。入駐電視臺《法在身邊》欄目,制作農民工欠薪治理宣傳片,通過電視、報刊、勞動保障監察網絡平臺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并依法將查處的典型案例公開曝光。三是把牢聯動銜接關口。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與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建立了信息通報動態管控、對口聯絡、定期和不定期聯席會議及案前聯合處置等“四種機制”。成立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整治領導小組,集中妥善處理農民工工資問題。將建設領域欠薪治理擴大到全市用工單位,實行行業主管部門歸口管理,市政府與之簽訂《全市用工單位欠薪治理目標責任書》。四是把牢證據收集關口。在處理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案件時,嚴格按照勞動保障監察程序立案調查處理。五是把牢主體確定關口。在案件查處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首先厘清各方承包關系,找出欠薪根源,明晰欠薪主體與犯罪主體應承擔的不同法律責任,再向各主體同時下達《勞動保障監察限期整改指令書》,責令限期支付。六是把牢移送時效關口。在案件查處過程中給予用人單位必要的履行時間,在《勞動保障監察限期整改指令書》送達后,同步起草“三個文書”、整理“四種證據”,確保重大疑難涉嫌犯罪案件在責令支付到期仍未支付的情況下,24小時內依法向公安機關移送,速辦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