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
淺談如何防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流失
鄭英
目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已基本實現社會化發放。由于新增待遇享受人員多及基礎養老金調待等原因,養老金支出增大。如何在該環節守住基金管理大閘,是經辦機構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內江市隆昌縣為例,對此問題進行淺析。
(一)死亡冒領養老金
隆昌縣目前參保人數約24.68萬人,其中待遇領取人員約11萬人,占比44.61%。在待遇領取人員中,只領取國家基礎養老金的約有66.2%。這部分人員死亡不存在個人賬戶退款情況,經辦機構不能及時知曉。該縣外出務工人員多,很多老人隨兒女常年外出,有關方面對其生存狀況難以及時、確切掌握和了解,加之地方政府財力有限,未出臺享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喪葬撫恤的政策,死亡人員的親屬極少主動申報死亡注銷,易造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流失。
(二)重復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隆昌縣征地拆遷鄉鎮較多,涉及征地農轉非人員多,大部分人員都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處領取待遇。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的辦理時間相對較長,有的一兩年甚至三四年才能完成。這部分人員在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待遇未領取前,一直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當其辦理征地保險后待遇進行補發,這就涉及重復享受。其次,有些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后,因政策原因又參加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重復享受待遇。另外,部分人員由于在外地上班或遷戶等而在外地購買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并享受待遇,因全國養老保險信息比對系統不完善,也造成了重復領取。
為有效防止養老保險基金流失,確保養老保險基金安全,隆昌縣推出了多項舉措,2012年至2016年10月共追回重復領取養老金332.53萬元,死亡冒領養老金1.12萬元。
(一)加強培訓,強化安全意識
每年對縣、鎮(街道)、村(社區)經辦人員從政策、經辦規程、業務操作、基金安全與監督、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進行培訓。
(二)嚴格制度,加強監督
強化死亡快報制度。根據要求制定《死亡快報制度》,要求各村(社區)每月10日前將上月死亡人員名單上報鄉鎮(街道)服務中心,各鎮(街道)在每月15日前將名單錄入信息系統并上報電子文檔。每月縣級經辦部門根據各鄉鎮(街道)的死亡快報和系統數據進行核查,對錯誤或有疑問的數據及時與鄉鎮(街道)經辦人員聯系,并做好相關臺賬。
強化待遇領取資格審查和資格認證制度。今年引進多功能虹膜綜合生物認證系統,進一步確保了待遇領取資格認證的規范性和準確性。
出臺養老金追回辦法。結合實際制定《隆昌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養老金追回辦法》,涵蓋應追回養老金人員及金額的確認、養老金追回辦法、已追回養老金的處理、造成養老金流失的處理及舉報獎勵等內容,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促進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業務的精確經辦。
建立死亡人員稽核制度。今年開始專門開展城鄉居保死亡人員核銷工作專項稽核,通過隨機走訪調查,了解待遇領取人員死亡上報、注銷、信息準確性、死亡臺賬等。
(三)強化數據比對,準確清理數據
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數據比對。
一是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發放數據每月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數據比對,清理出重復領取人員并核實其重復領取部分養老金,從其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金中扣回。二是定期將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發放數據導入金保系統,與全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發放數據比對,清理出本市范圍內重復領取待遇的人員,追回其重復領取部分養老金。
待遇發放數據與省信息中心下發數據比對。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領取數據與省信息中心每季度提供的省外重復領取人員數據比對,清理出省外重復領取人員,并通過多渠道與重復領取人員聯系或與對方社保局聯系,對重復領取部分進行追回。
與公安戶籍數據、民政、殘聯、衛計部門系統數據比對。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發放數據與公安戶籍數據、民政、殘聯、衛計部門系統數據比對,清理出死亡未報人員,并對死亡冒領養老金進行追回。
(四)強化目標,落實責任
對各鎮(街道)死亡誤報、延報、不報等情況進行扣分處理,結果計入年對各鎮(街道)年終目標考核。同時強化對冒領、重復領取養老金的追回,責任落實到鎮(街道),落實到人。
(五)建立臺賬,完善管理
加強日常臺賬管理,做到不錯發,不漏發,數據準確無誤。同時加強宣傳工作,使保險相關的法律法規深入人心,從主觀上杜絕冒領意識。
(作者單位:隆昌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