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兵
小城市 大歷史
——讀史智鵬先生《黃州城通史》
張吉兵
史智鵬先生的 《黃州城通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從此黃州有 “史”了!
黃州有好些個地方文史學者,但黃州沒有一部真正的史著,有之,自 《黃州城通史》始。提起黃州,動輒稱歷史文化名城,但進一步究其實,人們多支吾不能詳,能詳,自 《黃州城通史》始。
《黃州城通史》12章,594頁。第一章 《從螺絲山遺址至南楚城邑》,敘黃州城歷史源頭和最初情況,二三四章以邾城、繼之西陽城興廢為中心鉤沉春秋戰國秦漢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進程,以下各章基本是以朝代為單位設置章目,除了第六章以蘇軾為專章。
史智鵬聚焦黃州城,但是是從宏觀的全域的中國歷史時空的大視野中觀照黃州城。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歷史也是。讀 《黃州城通史》,在一定意義上也是讀中國通史。蓋黃州城歷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歷史。中國各個時期的著名歷史事件,不少也曾在黃州留下印跡,許多著名歷史人物曾在黃州留下足跡。
歷史是時空敘事,構成敘事內容的是史料,考古的,文獻的,但歷史學家著史不是排列史料,統帥史料的是史學觀,史料類似于人體的骨骼血肉神經,歷史哲學類似于精神品格靈魂,史學觀的深層是揭示歷史走向的動因、規律,表層是評價歷史人物、事件的依據。史智鵬的史學觀是地理區域方位論。黃州城位于江淮之間的戰略要沖,所以每每發生較大范圍的戰事,都被卷入其中。又,這里長期是偏遠封閉落后的地區,地廣人稀,所以成為安置流民、貶謫官員的地方。此外,基本遵循一般的中國歷史的史論體系。如本書主要根據各個大的朝代分章敘述。史智鵬這種史學觀是基于黃州史的實際。一般來說地方性史著的史學觀是比較受局限的,尤其是非歷史中心區域的地方,這里發生過歷史事件、出現過歷史人物,但歷史的動因,決定歷史走勢的力量常常并不在這里,也不能憑借這里所發生的歷史進行解釋。
黃州城作為一個歷史舞臺,在非常漫長的時期只是歷史租賃這一方時空演繹一幕幕壯劇,既不是黃州人搬演,也不是演繹黃州。而且城樓失火殃及池魚,黃州被裹挾其中,得到的盡是災難。一篇讀罷頭飛雪,令人喟嘆,卻實難叫人感到親切,引以為豪。黃州作為主體浮現于歷史的形象是王禹偁、蘇軾筆下的 “山清水遠”、“民風淳樸,士民寡而不求”。王禹偁、蘇軾也是最早對黃州發生感情、表達認同的客寓者。黃州城 “我的地盤我做主”發生于元代,據 《黃州城通史》,元初,淮西六寨反元起義攻據黃州城是序曲,元末徐壽輝建立天完國以黃州城為根本之地,與元朝殊死相拼,從此,黃州城以歷史主體的身份參與創造中國歷史。在 20世紀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中,黃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涌現了一大批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科學巨人、思想大家、文學藝術巨擘,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至此,黃州城小,但有大歷史堪書。
(責任編輯 劉保昌)
張吉兵,黃岡師范學院學報編審、副主編,校學術委員會委員,鄂東文學研究所所長,湖北黃岡,4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