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林
轉移正常損失案例分析
王國林
[案例]某化肥廠有兩家協作的裝卸公司,為了防止野蠻裝卸造成蛇皮袋及化肥損失,以及重新包裝化肥耗費的人力和物力,化肥廠與裝卸公司訂立合同,規定裝卸公司損壞包裝袋要按價賠償。2015年化肥廠根據合同,向兩家裝卸公司收取了蛇皮袋賠償費200萬元。2016年稅務部門對該廠檢查,要對收取的蛇皮袋賠償費進行補稅。對此,化肥廠覺得非常冤枉,認為收取的賠償費并不是銷售蛇皮袋,而是化肥廠讓裝卸公司承擔的正常損失,實質上是為了加強財務管理,將合理損耗轉移到裝卸公司了。
由于化肥廠從裝卸公司取得了經濟利益,稅務部門對化肥廠收取的200萬元收入要補稅34萬元,政策依據是:《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一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條規定,條例第一條所稱銷售貨物,是指有償轉讓貨物的所有權。條例第一條所稱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下稱應稅勞務),是指有償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者雇主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不包括在內。本細則所稱有償,是指從購買方取得貨幣、貨物或者其他經濟利益。
[分析]該案例是一個典型的操作不當案例,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方法。假如化肥廠換一個思路即可節稅,下面進行分析。
具體方法就是化肥廠將包裝袋損耗作為折扣,這樣既可節約稅金,并且還可以加強管理,增加裝卸公司的責任,防止野蠻裝卸。與此同時,化肥廠的包裝袋損耗其實是一個合理的損耗,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規定,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1、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2、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3、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4、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5、本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的貨物的運輸費用和銷售免稅貨物的運輸費用,不屬于非正常損耗,是可以抵扣稅金的。化肥廠轉換思路,收款變成折扣,就是一個雙贏的方案。
還是以上述數據進行分析,假如裝卸公司將支付的200萬元賠償費作為折扣,裝卸公司就減少了銷項稅額12萬元,節稅12萬元。裝卸公司打折后,化肥廠雖說減少了抵扣稅金12萬元,但避免了收取包賠償費要補稅34萬元的損失,節約了稅金2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