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月,我們的大數據中心就將投入運行,屆時通過五大平臺,可詳細了解各單位的生產運行情況,就如同觀察人的毛細血管。”10月31日,山東能源臨礦集團大數據中心主任崔希國自豪地對記者介紹說。
今年3月,以古城煤礦首個班清班結大數據礦山建成為標志,臨礦集團財務共享平臺正式啟動,實現了集團核算、報賬、資金一體化管理;4月初,安全生產共享平臺陸續建成投用;5月初,人力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開始上線;設備管理平臺、黨建平臺也將于今年底實現共享。以大數據為支撐的“云端臨礦”呼之欲出。

古城煤礦自動化無人值守技術改造——一個鍵盤換下8個人
2015年8月,臨礦集團首次舉辦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培訓班,正式啟動大數據建設。至今僅兩年多的時間,當時提出的“數據臨礦、智能臨礦、移動臨礦、可視臨礦、人才臨礦”的目標任務即將由概念變為行動、由理論變成現實。隨著五大共享平臺的陸續啟動,臨礦集團的大數據建設已經由前期籌劃階段、頂層設計階段進入到了全面實施的攻堅階段、收官階段。
據中國煤炭行業協會分析,煤炭行業改革40年來,管理、技術、開采方式沒有革命性、標志性變化,沒有擺脫拼設備、拼人力的粗放發展模式,一直在重復“昨天的故事”。
臨礦集團作為傳統的煤炭企業,為了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在煤炭行業、能源系統率先推進大數據建設,堅持“領先一步,步步領先”,把握時代的脈搏,踏準時代的節奏,把大數據建設作為一項領先行業、領先能源集團的引領性工程,作為關系集團前途未來、實現“四個領先、四富臨礦”戰略任務的百年大計,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
去年4月以來,臨礦集團新領導班子帶領集團中層領導200多人,北上神華、西進晉煤、南下浙大、東赴紅領,探求新技術革命、大數據革命的優勢,以“云計劃”為臨礦集團的未來增添新動能。考察歸來,開闊了眼界,認識到差距,同時也制定了對標、趕超的目標。集團成立新舊動能轉換領導小組,構建了六大產業的趕超對標體系,并制定《臨礦工業3.0+改造升級計劃》、以大數據為核心的五大平臺建設方案,推出10大類26項重點工程,發布《大數據應用發展規劃綱要》和《大數據建設方案》,并由此建立起五大共享平臺,構建起數據資源橫向集成共享、縱向融合貫通的運營“四梁八柱”。
大數據已成為推動臨礦集團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先進手段。集團公司的新舊動能轉換工程,重點是工業3.0+改造升級10大類26個項目、五大共享平臺建設、培育培植新興產業以及產業鏈、價值鏈的延伸和提升。推動這些改造傳統動能、培育新興動能的重點項目、關鍵工程,不僅代表著以第四次工業革命、新一輪能源革命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也代表以大數據、互聯網為核心的新管理革命。
“在技術革命、管理革命‘雙輪驅動’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要通過深化技術革命發展生產力、深化管理革命調整生產關系,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取得新突破,走出一條不依賴自然資源,而是依賴創新資源持續發展的轉型之路,實現‘騰龍換鳥、鳳凰涅槃’。”臨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孝孔對記者說。

臨礦集團領導干部赴浙江學習大數據應用技術
大數據已成為企業管理診斷和治理的有效辦法。目前,集團公司每天有50億元設備資產在運行,每天有1萬人在井下從事生產活動。運用大數據診斷安全生產系統、診斷設備運行、分析產品市場,將是精準決策、高效管理最先進有效的辦法。
隨著五大共享平臺的建立,臨礦集團一方面搭建“智慧臨礦、智能礦山”兩個平臺,發揮總部戰略引領作用、精準決策;對礦山進行智能化、自動化改造,田莊煤礦薄煤層自動化開采、王樓煤礦厚煤層少人化開采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另一方面構建“精前臺、拓后臺”運營模式,前臺人員為智慧智能管理服務,富余人員轉移到生產性服務業、轉移到后臺維護維修開發。
據崔希國介紹,在大數據建設推進過程中,臨礦集團著力發揮大數據在定制化生產、扁平化管理、信息化支撐、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全方位、全角度激發“臨礦+互聯網”“臨礦+大數據”發展新動能。與浪潮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剖析自問、顛覆自我、由上而下、內外交流、反復論證”工作機制。形成了業務處室主導、內部技術人員配合、外部專家交流討論、多部門一體化論證、多維度綜合評審、集團領導終審拍板的方案確立流程,做到方案成熟一個、研究一個、推進一個。
以古城煤礦、菏澤煤電公司、王樓煤礦為代表的“大數據礦山”建設,重點攻關機電提升、智能控制等關鍵環節,通過系統設備“無人值守”實現減員增效。其中,古城煤礦主副井、井下皮帶系統全部實現了無人值守,特別是班清班結模式,實現了職工工資的實時查詢。財務共享平臺領先領跑,已經確立預算系統、網上報賬、資金管理、稅務管理、流程化審批等11個功能模塊。其中的費用報銷模塊今年8月1日在古城、王樓、集團公司機關上線,成為集團公司大數據建設第一個上線模塊,邁出了大數據建設實戰化運用的第一步。
深挖大數據“金礦”,讓臨礦集團的生產迸發出新動能新活力。截至7月底,臨礦集團已建成投用田莊煤礦薄煤層自動化采煤工作面、郭屯煤礦第一個厚煤層一次采全高工作面、株柏煤礦第一個急傾斜煤層機械化開采工作面和魯西煤礦第一個快速掘進成套裝備工作面。以王樓煤礦第一個少人值守工作面為標志,臨礦集團全面開啟智能化值守模式,實現了從“守崗盯靠”到“無人則安、智能運行”的理念革新。
據了解,臨礦集團的工業3.0+改造升級工程和五大平臺全部投用后,“十三五”末,臨礦集團一線的生產員工將從20000人減至8000人左右,生產服務業將崛起和轉移10000名員工,“云計劃”將使臨礦集團的人均工效、利潤、收入和創新成果領先國內同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