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也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
作為經東營市政府批準設立的市管國有企業,黃河文化傳媒集團的企業基因中沉淀著濃郁的文化類國企特色。而黨建工作在這所國企,就像一面高高飄揚、色彩鮮明的旗幟,使集團上下跳動著以黨建促發展的強勁脈搏,指引著集團的改革目標和發展方向。
“正是因為充分發揮了黨委為核心、支部當堡壘、黨員打先鋒的政治優勢,集團這幾年的各項工作才有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每每談及集團的建設發展經驗,黃河文化傳媒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楊樹行都會提到這一關鍵點。
擁有200多名職工的東營市黃河文化傳媒集團,成立于2012年2月,是經東營市政府批準設立的市管國有企業,下轄東營市水城雪蓮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東營大河國際會展有限公司和東營大河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三個子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集團黨委隸屬東營市國資委黨委,下設集團機關黨支部、會展中心黨支部、雪蓮大劇院黨支部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6名。自今年5月與東營日報社剝離重組成立黨委健全領導班子后,集團認真落實上級黨委各項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推進黨建各項工作,以黨建為中心創新經營發展,保持著良好強勁的發展勢頭。
正因為意識到黨建工作是引領國企的發展“龍頭”,黃河文化傳媒集團從制度建設、人才培養、干部選拔等各個方面,都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為了強化信念教育、形成長效機制,今年6月,集團響應東營市委組織部、市國資委黨委要求,在下屬三個黨支部中創辦了“信仰講堂”,充分發揮“講”的引領作用,堅持以講帶學、以講促做,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大規模的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固定課堂、流動課堂、體驗課堂、網上課堂等四大課堂,不僅補足了黨員職工的精神之“鈣”,也在全體職工中帶動起了講政治、講規矩、講道德、講奉獻的良好風氣。為了規范支部標準化建設,先后組織了“迎七一·重溫入黨誓詞”等主題黨日活動,定期開展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三會一課”,按時上好黨課。
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一塵不染”為核心的“雪蓮精神”,是對傳媒集團全體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精神內涵的高度概括和真實寫照。正是因為從集團領導到每一位普通職工都始終保持堅韌不拔的工作態度、奮發向上的工作熱情和一塵不染的工作作風,為集團各項業務發展不遺余力,集團及會展中心、大劇院的發展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正如“雪蓮”一般,生長在惡劣的環境中,卻依然頑強生長,開出美麗的花朵。如今,“雪蓮”精神已經根植于集團每個人心中,滲透于每個人的一言一行。
2013年,大劇院草創初期,東營市委、市政府把經營劇院的任務交給了黃河文化傳媒集團。不過,所有人都知道劇院經營是世界公認的難題,這主要與劇院本身的性質有關:它所承載的“主角”——高雅藝術,通常是相對小眾的娛樂。多數外地劇院以引進現成劇目、提供場地租賃的方式勉強維持經營。東營的人口規模較小,又是一個以石油礦區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城市,文化底蘊相對較淺。這也意味著,能在這座城市接納并欣賞高雅藝術的人群更加稀少。在國內劇院市場普遍唱衰、文化土壤還不夠肥沃的大環境之下,雪蓮大劇院怎么才能突破困境,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在廣泛考察學習并結合東營實際的基礎上,集團黨委提出了雪蓮大劇院“走出去、引進來、活起來”的“九字方針”,堅持“以小帶大、內外兼顧、以內促外”的推廣方針,通過家庭中的“小觀眾”帶動大觀眾、市內市外聯動造勢、以本地口碑開拓外地市場等方式,開啟了地市級劇院運營的創新之旅。
為了使劇院經營“活起來”,大劇院確定了“三年打造十部自制劇”的計劃,希望借原創舞臺劇盤活現有的劇院資源,點亮東營孩子的童年,豐富東營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從《阿拉丁神燈》到《寶蓮燈》,再到《白雪公主》《灰姑娘》《胡桃夾子》《三打白骨精》和《花木蘭》,直到2017年最新創作的神話仙俠劇《八仙過海》,雪蓮大劇院已連續推出8部自制劇,安徒生童話劇《海的女兒》正在創作中,每個劇目都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雪蓮首部自制多媒體奇幻兒童劇《阿拉丁神燈》風評極佳;《黃河口奇緣——天鵝》在東營本地連演30多場之后,赴北京首演大獲成功,又先后受邀到全國各地巡演。
隊伍建設之于國企,就像根系之于大樹。根深才能枝繁,枝繁才能葉茂。對于這一點,集團領導班子深有體會。他們告訴記者,一支講黨性、講奉獻、能干事、干實事的優秀團隊,是一個國企取得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企業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充分體現。
集團之所以能夠取得一系列成績、大踏步向前發展,都要首先歸功于這支作風過硬、紀律嚴明的黨員先鋒隊伍。他們的戰斗力、凝聚力、奉獻精神和集體榮譽感讓同行刮目相看,外界習慣性地把這支隊伍形容為“鐵軍”“戰狼團隊”。耳濡目染,示范帶動,近年來,集團先后有45名同志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向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書。
《黃河口奇緣——天鵝》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時,為了協調對接演出細節,一位“90后”黨員一天內在劇院內部走了35000多步。去濟南巡演結束后,舞臺技術部的舞臺設計師周凱在道具連夜裝車后又跟著箱貨車返回東營,馬不停蹄地拆卸道具直到天亮,只為了不耽誤第二天的演出。
正是因為有黨員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沖在前面,才有了這樣一支業務能力強、執行力強、能吃苦、肯奉獻的高素質干部職工隊伍,黃河文化傳媒集團才能上下凝心聚力謀發展,從而彰顯出奮發向上、不斷進取的生機與活力。
就這樣,一面以特色黨建為核心、以企業發展為動能的“旗幟”在黃河文化傳媒集團高高飄揚。通過黨建引領,集團上下懷著強烈的文化使命感,不斷邁向企業發展的新高度。
2015、2016年,黃河國際會展中心連續兩年被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評為“2015、2016年中國十佳品牌會展中心”。立足優勢產業和區位特點,國際化、專業化的定位逐漸被廣泛認可,地區知名度、影響力不斷提升,品牌效應日益凸顯。以高端婚慶為核心打造的黃河婚禮廣場能同時容納3000余人就餐,已經成為東營市規模最大、設施最全、專業化程度最高的婚慶婚宴中心。
2015年,雪蓮大劇院獲評“2015中國旅游創新獎”,原創旅游劇《黃河口奇緣—天鵝》獲第六屆“黃河口文藝獎”戲劇類一等獎。2017年,雪蓮大劇院黨支部被東營市國資委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翟登艷被市國資委黨委授予 “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雪蓮自制劇在全省各地市已形成“品牌效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家委秘書長杜平、中國演出協會會長朱克寧都對雪蓮大劇院的創新經營模式給予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