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機修廠六個創新工作室,外培訓、內練兵,對標先進,充分挖掘一線員工、技術人員潛能,有效提升礦井科技增效空間,實現了對綜掘機、皮帶機等大型設備自主維修和新設備零投入。今年以來,每月減少外委費用30多萬元,節約新材料投入15萬元,創出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
10月20日,記者在山東能源肥礦集團白莊礦采訪,機修廠廠長謝海雷興奮地介紹說。這一切發生的變化,源于肥礦集團推行的基于大數據的“5F協同管理法”。
選煤廠洗選過程中的介質消耗是成本的“大頭”。梁寶寺礦選煤廠建廠之初,介耗較高,最高時曾達到噸原煤2.5千克以上,一個月光介耗費用就達100多萬元。自實行預算管理后,通過對標先進,設定當班介耗標值在噸原煤0.8千克以下,規定每升高0.1個百分點,考核當班集控工每人50元。
為完成這個標值,集控人員認真分析查找每道生產環節的漏洞,優化生產工藝,逐步摸索竅門,總結出節約介質的三大規律,從而確保了該廠介耗控制在噸原煤0.8千克以下,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該廠已連續數年保持了精煤合格率、商品煤合格率100%。
廠長尹剛介紹起“5F協同管理法”時,頗有感觸。他說,“5F協同管理法”明確了每名員工的崗位職責,告訴員工每天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每個“F”都關系到員工的切身利益,與收入直接掛鉤。“F”即英文單詞full的第一個字母,意指全部、充滿、全面,涵蓋管理的全方位,“5F”即“五全管理”的簡稱,包含了全面預算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全面風險管理、全面對標管理和全面業績管理五個維度。
作為全國煤礦質量標準化發源地,肥礦集團的質量標準化工作一度成為全國煤礦學習的榜樣。“標準化發源地”光環既使肥礦人倍感自豪,也產生了自我滿足、裹足不前的思想。基于此,2011年開始,肥礦集團認真思考“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未來何處去”等現實問題,冷靜審視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
著眼于省國資委在省管企業推行的全面預算管理、全面風險管理、全面對標管理和全員業績考核的部署,肥礦集團傳承20多年來大搞質量標準化的優良傳統,集成融合以上四項和全面質量管理,吸納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應用等先進成果,集成管理要素,創新提出了基于“1511”戰略架構的“5F協同管理法”。
現在肥礦集團各生產礦,由于工資實現了日清日結,員工可以通過平臺查詢當班工資收入情況,工作量完成、材料消耗等信息一目了然,大家隨時都可以算好自己的經濟賬,提高崗位創收創效的積極性。據梁寶寺礦企管科副科長汪培河介紹,礦上通過5F平臺內部市場化物資模塊,進行材料審批和控制,每一顆螺絲、一根錨桿都能與員工的工資收入相掛鉤。管理的精細化讓員工普遍養成了回收復用、自制加工的好習慣,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現場生產能使用舊料堅決不領新料,收入減支出等于工資、多勞多得等市場化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曹莊礦,該礦選煤廠由最多時的400余人,縮減到目前不足50人,仍舊保證了全廠的正常運轉,實現了改革重組新形勢下管理提升創新提效。

山東能源肥礦集團5F協同管理整體架構
今年以來,該廠充分發揮洗配煤優勢,積極調研周邊煤炭市場,外購高熱值原煤入洗,每月增加電煤創效100多萬元。所以在集團的微信公眾號上,時不時的就會有職工點贊:厲害了,我的礦。
“受主客觀條件制約,以前的早會對生產經營中的問題分析比較滯后。而現在早會的針對性大大增強,暴露什么問題就能立即解決什么問題,甚至問題剛有苗頭就能即刻發現。”肥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立新介紹說。
通過大數據管理平臺,可以全天24小時監控企業整體工作運營,根據系統提示,涉及安全、生產、經營、管控等方方面面的預警值會提前自動送達各專業負責人手中,通過早會集體研究,及時制定解決方案。只花10分鐘,就能處理決策全集團當天的工作重點、關鍵點,對出現苗頭性的事情未雨綢繆,及時應對。
據介紹,到今年11月份,肥礦集團的5F協同管理平臺已上線運行了一年時間。目前,系統平臺有終端用戶1027人,每天產生3萬多條數據,信息及時納入數據庫,各級人員分等級權限共享,對集團關鍵業務進行在線管控。最終建立移動平臺,員工人手一部信息化智能手機,實現從入礦考勤、人員定位、崗位標準、崗位風險、違章告知、礦內消費、信息反饋、文件傳閱、工資收入查詢等功能于一體的 “一卡通”,使智能化、高效運轉智慧化礦山建設成為現實。
為切實強化“智慧肥礦”集控信息化,肥礦集團建立起“數據中心、應用中心、決策中心”三大中心、“協同管理平臺、決策支持平臺、移動應用平臺”三個平臺。統一數據、統一語言、統一平臺,消除信息孤島,做到各子系統一體化、協同化、智能化、標準化。各模塊集成于一個平臺,同時在功能上獨立運轉,業務上相互協同,數據對上集成ERP、對下集成業務數據流,縱橫全向打通,實現了基于數據統一管理的智能管控,有效提高了集團決策質量、效率和精準度。
對整個集團來講,通過5F大數據系統,可以對集團量本利、質量、風險等關鍵業務實施在線管控,信息及時納入數據庫,完成各級人員分等級權限共享,運用生產經營的大數據,進行理性分析,科學歸納,及時梳理出每天生產經營存在的問題、不足和盲區,對當天工作進行“肌體掃描”,抓住主要矛盾、關鍵環節,研究被動點、薄弱點,針對問題倒逼管理。經過分析查找問題、解決問題、完善方案,盯靠抓好落實整改,并將一系列動作數據自動儲存至數據庫,為下一步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如果規定時間、規定動作沒有按期履行,平臺將自動生成對所有信息接收人的動態考核,提升各個層級自主管理能力,實現工作閉環。預警機制的建立,為企業由事后管理向事先預測、事中控制轉變提供了可靠保證,有效避免了管控滯后、管理失控現象。今年9月27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召開的2017煤炭行業兩化深度融合推進現場會上,肥礦集團《5F協同管理集控新模式研究與應用》項目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示范項目”在會上進行了命名表彰。
“基于大數據的5F協同管理法,將該管的項目管好,不該管的項目下移,權力下放給基層,責任明晰到崗位,真正激發了全員的工作熱情,開啟了智慧肥礦的新篇章。”朱立新對記者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