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向俠, 王 欣, 田 鵬
(天津師范大學 國有資產管理處, 天津 300387)
實驗室是高校開展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的必備場所[1],同時也是體現學校教學科研水平、展示高校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多,高校的辦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高校實驗室的數量不斷增加,功能也不斷擴展[2],使高校實驗室的使用和管理呈現出諸多新特點和新形勢,從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實驗室的管理難度,也提高了實驗室安全管理要求。
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的學科門類和專業數量都在不斷增加,呈現出多元化狀態,導致實驗室安全隱患增多,管理難度增加。我校建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天津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天津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6個天津市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實驗室,8個省部級設置的研究實驗室(院、中心)以及其他多個校級實驗室(中心),涉及文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多個學科和專業門類。每個學科和專業門類的實驗室都有其固有的特點,存在的安全隱患也不盡相同[3]。如:文科實驗室存在安全、宣傳教育以及水電安全等隱患,理科實驗室存在化學安全、生物安全、環境衛生以及水電安全等隱患;工科實驗室存在機械安全、輻射安全等隱患。
實驗室類別多元化、存在安全隱患多直接決定了實驗室安全事故表現形式的多樣化[4-5]。如化學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為實驗藥品使用不當引起的火災和爆炸事故、實驗室廢棄物排放不當引起的毒害和污染事故;生物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表現形式為細菌和病毒感染、實驗飼養動物噬咬和傷人事故;物理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表現形式為機械電氣類設備傷人以及電磁輻射事故等等。以上任何事故都能夠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況且高校實驗室的分布相對集中,實驗室本身就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是創新性和專業性研究的綜合載體,其存在的安全隱患或者事故也存在著“疊加效應”,使實驗室的不安全系數提高,安全管理困難加大。
隨著教育經費投入的逐年加大,高校實驗室儀器設備配置水平無論從質還是從量上都有很大提高。自從2012年以來學校實驗室儀器設備從22 434臺(套)增加到38 367臺(套),價值從2.47億元增加到4.60億元,數量上增加了71.02%,價值上增加了86.23%。其中,單價或成套價值在10萬元以上的貴重儀器設備從217臺(套)增加到397臺(套),價值從0.90億元增加到1.80億元,數量上增加了82.95%,價值上增加了100%。并且擁有多臺單價或成套價值在200萬元以上的高精尖設備。面對如此龐大的設備總量和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與維護要求越來越高,高校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需求。
隨著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家和高校用于科技創新和科學研究的經費投入逐年提高,科研實驗項目的取得渠道逐年拓寬,級別呈現多樣化,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由于科研活動是一個探索未知事物的過程,旨在揭示其中的科學現象、科學事實或者進行技術發明和創造,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未知性[6-7],而科研實驗的探索性與未知性使得實驗的結果具有不可預知性,增加了安全防范難度,且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風險,需事先做好防護工作。這些新的問題使高校實驗室極易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這在一定程度上給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實驗室使用和管理的新特點與新形勢,給實驗室安全管理帶來了新的管理難度和挑戰。因此,必須從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整體目標出發,構建一個科學引導、環境安全、機制長效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將實驗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為全校師生營造一個安全有保障的實驗環境[8]。
高校應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職責明確,無縫連接”的原則[9-10],建立“校、院、實驗室” 三級組織體系。形成實驗室責任人對學院負責,學院對學校負責的安全責任體系,并按照負責內容逐級簽訂安全責任書。
(1) 成立實驗室安全工作委員會。由校長擔任主任,分管安全副校長任副主任,成員由保衛處、國有資產管理處、教務處、研究生院、科技處、后勤管理處主要負責人和有關專家組成。履行以下職責: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學校實驗室安全工作方針和規劃,政策和原則;制定委員會成員單位的管理范圍及管理職責;對實驗室安全管理設施建設、經費投入等重要事項進行決策;對實驗室安全事故做出處理決定。
(2) 設立實驗室安全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履行以下職責:負責制定、完善全校性實驗室安全規章制度;組織開展并檢查落實好全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日常工作,督促安全隱患的整改;指導、督查、協調各相關單位做好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協調各委員會成員單位的工作,確保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有序進行;組織專家對實驗室安全狀況進行評估;對重大安全事故進行責任認定。
(3) 成立院級實驗室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學院黨政主要負責人任組長,成員由實驗中心主任、各實驗室負責人組成。履行制定本單位的實驗室安全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建立健全院級規章制度(包括各種制度規定、操作規程、應急預案等);定期、不定期組織實驗室安全檢查,并組織落實隱患整改工作;組織本單位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及時報送實驗室安全環保工作相關信息統計、工作進展等。
(4) 實驗室負責人是本實驗室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根據實驗室的特點制定本實驗室相關規章制度(包括操作規程、儀器操作說明、應急預案、實驗室準入制度、值班制度等);落實實驗室日常安全檢查工作,及時整改安全隱患;對進入實驗室工作學習的人員進行安全基本常識、儀器設備操作、實驗流程及防護、意外事故處理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培訓,指導危險性實驗的開展。
制度建設是解決實驗室安全管理怎么管的關鍵所在。高校要切實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設,制定出嚴格、有效、規范、科學、操作性強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形成管理制度體系,使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 建立培訓與準入制度。要求凡是有進入實驗室需求的教職工和學生都必須通過實驗室安全管理系統進行培訓并參加考核[11],考核通過后方可進入,單次培訓和考核的有效期為1年,過期后須重新進行培訓和考核。教職工需通過安全通識的培訓與考核。而學生不但要通過安全通識的培訓與考核,還需要通過所學專業的專業實驗技術安全培訓與考核。此外,教職工和學生開展具體實驗時,還需要網上提交待開展實驗的實驗方案到擬開展實驗的實驗室,審核通過后方可開展實驗。
(2) 建立安全監督檢查與整改制度。實驗室安全監督檢查采取“校、院、實驗室”三級三查的方式進行,檢查指標體系由學校聘請專家制定。學校每學期組織兩次全面的安全檢查和一次安全抽查;學院每月組織一次安全檢查;實驗室每日進行一次安全自查。對于檢查或抽查發現的隱患,學院和實驗室層面能夠解決的立即下達整改通知書并限期整改,不能夠解決的聘請專家形成整改方案上報實驗室安全工作委員會決策。對于自查發現的隱患,實驗室能夠解決的內部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上報學院或學校。
(3) 建立安全管理與處置制度。高校必須對化學品、生物、輻射、水電、器械、廢棄物等進行安全管理和處置。化學品試劑、強酸與強堿、氧化劑與還原劑等要分開存放,配制試劑的標簽信息詳盡;可燃與助燃氣體鋼瓶分開存放并定期檢查;易制毒品分類存放,第一類易制毒品實行“五雙”管理制度;實驗室“三廢”應標明試劑種類、主要成分、存儲時間、質量或體積上交學校[12],由學校定期委托具有資質的回收公司進行環保處理等。
(4) 建立應急預案與責任追究制度。為了有效應對突發性安全事故,必須制定出涵蓋化學品、生物、機械和強電、放射性等專業領域的科學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包括事故處理原則、處理程序和分類應急措施等內容。為避免同樣事故的再次發生,必須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實驗室安全管理規定的單位及個人,按照規定追究相應責任,做到事出有因,追責有果。
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建設是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前提條件和核心內容,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是實驗室安全管理和運行的基礎,必須加強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從人力、物力以及技術力量等方面提高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實驗室安全運行。
(1) 加強實驗隊伍建設。① 加強實驗技術人員的崗位配置,引進高層次實驗技術人才,提高實驗技術隊伍的質量并優化其結構層次。② 設置與實驗技術人員工作量和工作內容掛鉤的職稱晉升條件和工資待遇水平,全面提高實驗技術隊伍的待遇和地位。③ 通過專業培訓、定點培養[13]等方式改善實驗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水平,增強其專業業務能力,進而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
(2) 加強硬件資源的投入與改善。為實驗室安全管理提供物質保障。① 加強實驗室基礎設施的修繕與改造,對現有實驗室的防水、防火、防觸電、通風系統以及消防設施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替換和升級。② 對實驗室儀器設備進行安全性評估,對存在安全隱患或者超過安全使用年限的設備及時進行更新換代或維修。③ 在實驗室配備急救箱、緊急聯系手冊、緊急噴淋設備、空氣凈化設備、安全柜、防爆冰箱、防護服、防護眼鏡、防護面罩、沙箱、防火毯、滅火器等緊急處理、安全防護和消防逃生設備和設施。
(3) 利用“互聯網+”技術,提供技術力量防御。① 建立化學品采購和管理電子平臺。規范危險化學品購買、使用、處置流程。使用過程中,做好化學品出入庫的數據更新,掌握其庫存量和使用流向。② 實驗室實施門禁管理,門禁管理系統與校園一卡通綁定,經過授權的校園一卡通可以啟動門禁解鎖系統,從而可以進入實驗室。③ 建設實驗室視頻監控系統。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可以隨時監控實驗室運行狀態,及時發現隱患點,保護人員和財產安全,還可以通過回放功能追查事故原因[14]。
實驗室安全文化建設是通過觀念、意識、態度、行為等無形的力量產生有形的影響,使師生從被動管理轉換成主動遵守,達到減少人為事故、確保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效果。它是校園文化建設及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15]。
(1) 加強安全教育。① 通過安排實驗室安全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方式,提高學生實驗室安全知識水平,增強其應對實驗室安全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② 安排實驗室安全預案演練實踐課程,組織學生進行滅火或逃生演習,提高學生對應急狀態的反應能力,使學生學習如何在危險情況下進行自救和救人。通過以上措施,真正落實實驗室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落實學分”,夯實實驗室安全文化基礎。
(2) 加強安全宣傳。① 利用實驗室樓道墻壁空間,將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常見實驗室安全事故及逃生技巧制作成展板的形式懸掛于墻壁。② 組織專家制作“高校實驗室安全實用手冊”,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為學生傳達實驗室安全常識、安全防護信息以及安全急救內容等。③ 利用新媒體拓展高校實驗室安全的宣傳途徑和宣傳范圍,如建設實驗室安全專題網站、實驗室安全微信一點通、制作實驗室安全宣傳紀錄片等。
(3) 加強安全服務,使實驗室安全管理文化深入人心。實驗室管理部門要轉變管理方式,使管理行為由行政命令向服務轉變。比如:做好實驗室“三廢”的及時清理與處置工作,提供實驗室安全管理咨詢服務,深入實驗室進行細心指導,聽取一線實驗技術人員的意見,消除師生員工在制度剛性管理下被約束、被管理的消極心態[16],使實驗室安全文化深入人心,進而使教職工和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室安全管理中來。
實驗室安全管理是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高校必須適應新時期實驗室安全管理涌現出的新特點和新形式。明確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組織機構及職責,建立科學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完善實驗室安全保障體系以及加強實驗室安全文化體系建設等各要素工作,建立健全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使之成為一個科學、規范的有機整體,使其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并相互促進,進而提高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
[1] 李家祥.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8) : 5-14.
[2] 武曉峰,聞星火. 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分析與思考[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8) : 81-84.
[3] 馮建躍,金海萍,阮 俊,等.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指標體系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2) : 1-10.
[4] 楊 威.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1) : 215-217.
[5] 溫光浩,周 勤,陳敬德,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2) : 5-8.
[6] 王國興,吳林根.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室科學,2012,15(6) : 196-198.
[7] 張文俊.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1) : 282-285.
[8] 陳少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討[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4,21(4) : 119-122.
[9] 葉秉良, 汪進前, 李五一,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8) : 419-422.
[10] 王 杰.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8) : 148-170.
[11] 黃 坤,李彥啟,孟少英.發達國家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及啟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9) : 145-148.
[12] 黃雄輝.高校實驗室安全問題與管理對策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8) : 241-252.
[13] 常生華,翁秀秀,侯扶江.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分析與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1) : 229-232.
[14] 亓文濤, 靖楊萍, 孫淑強,等.高校實驗室安全信息化管理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2) : 294-296.
[15] 周 健, 朱育紅, 藍閩波.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特點及發展趨勢淺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1) : 281-284.
[16] 孟兆磊,林 林,牛 犁,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4) : 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