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項
摘要:我國在改革開放后一直在持續推行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工作。在政府管理方式、政府結構以及行政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但是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公共事件已經無法由單個部門獨立解決,所以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逐漸成為了必然和趨勢。諸如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在行政改革方面都涉及到了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的改革與完善。所以我國在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也可以從發達國家的政府部門間協調機制借鑒經驗。
關鍵詞:政府部門;部門協同;協調機制;法律保障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加速推進的時代背景下,政府部門間關系的問題逐漸開始成為關注的焦點。在政府職能轉變的背景下,如何建構政府部門間協調機制成為行政體制改革深度推進的重要維度。但是,長期以來,關于政府部門間關系問題的理論研究還難以有效支撐政府部門間協調機制的建構,整體理論層次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本文在分析我國政府在部門協調方面出現的問題的基礎上,參照發達國家的國家的政府部門間協調機制案例,提出了構建政府間協調機制法律保障的措施。
一、發達國家的政府部門間協調機制案例
1.聯邦到地方的美國雙層模式。
聯邦制是美國的制度,相對于地方政府而言,聯邦政府處于更高地位,但是都受到憲法的管理約束,各州以及地方政府可以在范圍之內處理自己的事務,所以美國政府的改革有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兩個層次。歐美國家協同政府是在克服上一輪行政改革所遺留的問題。協同政府要求“確保政策制定的高度協調和具有戰略性”。其協同政府的最根本目標是通過正政府部門間構建較為便民的現代服務型政府。盡管相對于歐美的行政改革進程,我國與之存在差異,但是雙方都是為了構建高效的現代服務型政府。
2.英國的協同政府模式。
英國政府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協調政府部門。在英國,新工黨政府標志性的將協同政府提上日程。英國政府與中國一樣都是按照職能進行劃分,英國政府在治理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碎片化”的問題。這種職能分工的政府部門結構也帶來了政府治理的“碎片化”。因此英國政府一直做著針對不同層面抑制“碎片化”的努力。
上世紀八十年代,英國政府因為公共服務壓力的增加導致社會問題的爆發。由此開展協同政府額改革,意味著政府間的橫向和縱向之間的協調,從而避免政策互相抵觸的情況,并且對稀缺資源進行了有效的利用,使得某一政策領域的不同利益主體團結協作,為公眾提供無縫隙的而非互相分離的服務。英國通過橫向的“超級部制”強化政府部門間的合作,通過縱向權力運行機制的調整保障政府部門間的協調能夠有效地推進。
二、我國政府在部門協調方面出現的問題
盡管政府在深化行政改革的需要之一是政府部門間的協調,因為政府部門職權交叉,無法區分職責和機構設置,所以需要協調來處理大量的行政事務。但是部門協調在實際應用中并未取得較好的效果,各種矛盾與沖突頻繁的出現。
1.政府部門的協調啟動太過隨意。
一般而言,開展政府部門間的協調配合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張是跨領域的公共事務存在,這也是具備協調的必要,因為單一機構無法獨立完成,所以需要多個部門互相之間進行合作;第二是在實際協調過程中出現問題,需要嚴格依法進行協調,所以想要實現合作并且達到共同的目標,協調是最好的班風;第三則是協調合作的要約,主要是部分事務政府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獨立的完成自身的責任或者目標,進而選擇向其他部門邀請協助,由此產生的協調行為。但是從實際角度看,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是存在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的。往往是以行政性的方式通過部門間協調解決問題,而不是法律性的,而且這種方式未必能夠徹底解決問題,還會出現新的問題。
2.沒有明確參與協調的各部門職責。
盡管很多行政事務開啟協調工作是通過正當的程序,但是因為協調啟動自身存在著很多的隨意和偶然因素,導致協調的法律性較低,所以開啟協調后,很多部門無視法律和規章的限制,都是采取政府的權威來解決問題,辦事較為拖延,導致所使用的協調程序以及內容都不符合政策法規的標準,這也是協調結果不確定性的因素之一。
3.協調過程中沒有完善的監督和追責機制。
深化行政改革或,公共服務問題逐漸被深化,政府部門間協調也涉及到了諸多部門和方面,當問題被提出開始就涉及到很多部門,但是實際的情況是,部門內問題快速被解決,但是涉及到跨部門的問題后,很多都被選擇性忽略,導致無法及時解決。甚至部分部門選擇拒絕參與部門間協調,原本可以被快速解決的問題被一再擱置,整體效率過低,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開啟協調工作之前或者進行協調的時候,相關部門缺乏對應的法律監督和追責機制,對弈協調部門間的權限問題,也沒有主動去解決。
三、構建政府間協調機制法律保障的措施
在借鑒對比西方發達國家在政府部門間協調機制的處理方面,針對我國政府部門間協調出現的各種問題,尋找解決措施,并且構建完善我國的政府部門協調機制,使得跨部門事務的處理更加高效。
1.對部門間的協調機制的啟動制度等進行完善。
對于部門間協調頻繁出現的隨意性問題,可以專門為之設立管理部門對協調機制的啟動進行管理。如果當事人的申請屬于有權部門的管理范圍,則有權部門需要全權予以處理。當部門需要與其他部門開展協調工作,那么由被申請部門開啟協調機制,否則需要承擔相應的懲罰。而且對部門間的協調程度制度要進行萬韓,對于協調時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需要予以完善,協調程序應當遵守的規章制度,協調議決方案的法律效力,協調的執行主體以及協調的依據與標準。
2.對政府部門職責分工協作的辦法或規定進行完善。
政府需要構建大量的部門間議事協議機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職責不明確、不清晰、部門職能分工出現沖突。在實踐中,針對政府內部職能機構分工不明確的情況,需要對各部門間關系繼續梳理,對部門內部的職責進行明確,而且還需要對政府部門職責分工協作的辦法或者規定,明確規定部門職責分工中的主體、權利義務、程序以及責任等,以求高效應對職責不明確的情況。
3.對部門之間協調的監督和追責制度進行完善。
目前跨部門問題被大量的擱置,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足夠有效地監督和事后追責制度對協調過程和協調結果進行約束,對于部門間的權限爭議,未能及時徹底處理,在協調之后,沒有根據各部門在協調中所需要旅行的義務承擔責任。在有效監督下,協調制度才能夠更好的起效,才能夠確保事情被徹底處理。各部門的協作也需要互相監督,可以組建監督小組實現對各部門的監督,確保各部門真正做到共同努力,完成共同的目標。
四、總結
政府間協調離不開法律的約束,法律的存在是確保政府間協調高效進行的基礎和措施。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非常的重要,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清楚認識到,根據不同的利益訴求,所采用的手段也不盡相同。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們應當借鑒,但是也需要結合我國的國情,確保實現政府部門間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陸軍.武警五支隊與政府部門協同處置“9·18”維穩事件的案例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2014(03).
[2] 金佳俊.跨部門協同視域下的地方政府執行力提升研究[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