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興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案例教學的形式引導《銷售心理學》課堂教學,以激發學生思維創建成功課堂。文章分別從案例設計的趣味性、啟發性、層次性、開放性和拓展性、實踐性等方面,對《銷售心理學》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從而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案例設計;銷售心理;課堂教學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之一。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教師怎么樣去引導呢?關鍵在于案例的設計。有效的案例設計是成功課堂教學的基石。課堂教學實踐表明,教師設計案例的水平越高,案例設計越巧妙,就越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活課堂教學。
本文主要講述案例設計的趣味性、啟發性、層次性、開放性和拓展性、實踐性等方面,對《銷售心理學》的知識點以案例的形式呈現出來,并加以點撥,旨在為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提供教學指導。
一、案例設計應具有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有趣的東西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積極思考。課堂案例設計要富有趣味性,同時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時制宜,從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在講商品品名、品質條款的時候,先向學生展示圣誕節的場景,提問:“在圣誕節的時候什么東西是賣的最好的呢?”學生興致勃勃的開始討論,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會想到玩具。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是一家玩具生產企業的經理,你怎么去抓住這個商機呢?有的學生會回答生產各種玩具在市場上賣,也有的學生會說圣誕節是外國的節日,在國外有更大的市場潛力。讓學生設計經銷方案,如何讓國外的經銷商購買你的產品,你應該怎么描述你的產品,有哪些注意事項。以發散性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當學生在尋求到答案以后,就會為獲得新知識和能力而激動、振奮,為探索和創造的成功感到愉悅。
二、案例設計應具有啟發性
“學問”就是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問”,只有提出問題才能討論,才能發揮探究精神。因此,教師設計的案例應具有啟發性,針對學生的疑問之處,引發學生思考,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同時,教師應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規劃,充分處理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探究性案例,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
(一)洞察客戶異議背后的心理干擾因素
1.客戶到底在擔心什么?
案例分析:“其實這點收益我不在乎啦!”
情景分析:“我再考慮考慮!”
2.客戶還有哪些難言之隱。
案例分析:“過段時間我再來買”
3.如何在異議出來之前進行預防處理
案例分析:別跟我談保險,我不需要。
(二)異議處理的策略與關鍵技巧
1.客戶異議冰山原理。
反思:我之前的異議處理策略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么?
2.不同性格特征的客戶異議處理方式。
活動討論:DISC不同性格客戶異議的應對。
3.態度與操作層面的異議處理策略。
4.異議處理的5大關鍵技巧。
(1)優先處理情緒;
(2)轉變客戶認知;
(3)聆聽——聽到客戶的心聲;
(4)同理心回應——說出客戶的感受和想法;
(5)說破——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演練:基金虧損客戶上門找麻煩,怎么應對?
另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疑點轉化成問題提出來。學生如果沒有自己的問題,就永遠沒有創造。教師要培養學生勇于質疑,敢于質疑的精神,讓問題意識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和學習手段。
三、案例設計應具有層次性
層次性就要求教師循序漸進地設計案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當然每個學生由于性格、基礎不同,教師在設計案例時應根據學習者特征進行分層設問,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使案例的設計有梯度、有層次,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
(一)客戶心理與異議的關聯
反思:我之前怎么處理客戶異議的?
1.構建客戶異議體系六層級;
2.識別客戶異議背后的真實心理動機;
3.異議處理的流程與基本原則。
(二)客戶異議的根源
1.層級一:我為什么要理財;
2.層級二:我為什么要到銀行買理財產品;
3.層級三:我為什么要選擇你們銀行的產品;
4.層級四:我為什么要買你推薦的產品;
5.層級五:這個產品的介紹你有沒有在忽悠我;
6.層級六:這個產品有什么風險?風險具體體現在哪里?有多大?可控否?
四、案例設計的數量應適當,避免出現“滿堂問”
教師設計“案例”的藝術是課堂教學的核心。蘇格拉底說,優秀教學的本質在于那些組織得當的問題。目前由于新課改的實施,教師通常會利用各種各樣的案例來吸引學生,但課堂教學花哨有余,效果卻不太好,學生上完一趟課不知道學了什么。究其原因,是教師在組織案例上出了偏差。巧妙而精制的案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師生互動,但課堂上一味追求“多問多答”,問題太多,數量太大,學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課堂效果不能得到充分體現。因此,課堂的案例設計要講究“巧”與“精”,做到數量適中,松馳有度,節奏明快。
五、案例的設計應具有開放性、拓展性
開放性思維的培養,能提高學生探究案例的能力。開放性案例往往沒有現成的答案,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提出種種推測和假想,通過合作、交流、討論等探究活動,得到多種結論。當然在設計案例時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還應注意向課外及社會拓展和延伸,這種延伸可以用案例型作業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在學完課堂內容之后提出自己尚未理解或未完全理解的問題,嘗試作出自己的推論,把學習延伸到課外。
六、案例的設計應具有實踐性
目前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相脫離的現象比較嚴重。因此要求教師設計的案例應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讓教師的案例指導學生實踐操作。
例如:(一)典型異議應對方法與話術導入
1.客戶:“這個產品已經有了”——如何處理?
2.客戶:“產品風險太高”——如何處理?
3.客戶:“收益不如他行高”——如何處理?
4.客戶:“我跟媳婦再商量下”——如何處理?
5.客戶答應買,卻遲遲不買,如何處理?
(二)貴賓卡營銷中客戶心理分析的異議處理
【零售銀行真實個人客戶代表型背景信息】
1.導入本類客戶營銷中的主要異議;
2.老師扮演客戶,學員現場演練;
3.演練點評、討論與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根據教學目標及內容,精心設計每一個案例,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引導的功效。課堂案例的設計雖然有點煩瑣,但只要我們用心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就一定能設計出一個個精彩的適合學生思考和發展的案例,從而駕馭好課堂,上出高質量的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