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鑄洪+沈麗華+許偉東+蔡少震+林美和
摘 要:該文從生態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方面提出反季節‘四季蜜龍眼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為反季節‘四季蜜龍眼病蟲害防治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四季蜜龍眼;反季節;病蟲害;綠色防控
中圖分類號 S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3-0073-02
‘四季蜜龍眼(Euphoria longana Lour.SiJiMi-longan)因其經產期調節后可于元旦至春節期間上市[1-2]倍受消費者和生產者歡迎。該品種已于2008年和2010年分別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和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3-6]。莆田市城廂區新華云果蔬專業合作社、城廂區禾碩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單位經過多年的實踐,成功將四季成熟的‘四季蜜龍眼調控成冬季一次性成熟,并探索出一條針對其冬季成熟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該技術主要以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產品質量為目的,以生態控制為基礎、兼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并輔以化學防治,有效減少農藥用量,提高了果實品質,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且取得了較好的效益?,F將該技術介紹如下。
1 生態防治
以‘四季蜜龍眼園為中心,通過健身栽培及果園生草等栽培措施,構筑一個既有利于龍眼生長,又有利于保護天敵的良好的果園生態環境[7]。
1.1 健身栽培
1.1.1 合理修剪,改善通風 3月下旬將全株所有枝條,按每枝僅保留2張葉片的修剪程度重剪,以改善樹冠的通透性,4月底當春梢萌芽并長至3cm左右時,每條基梢保留1~2根長勢相當的新梢,抹除其它新梢,以培養分布均勻、粗壯有力的結果母枝及保持植株旺盛的生長勢[1]。
1.1.2 平衡施肥,增強樹勢 在測土配方的基礎上,許偉東等[1]改變傳統施肥方法,只在1月底一次性施用有機肥,配合復合肥,以達到增收節支、增強樹勢的目的。
1.2 果園種草,改善生態環境 利用砂仁的淺根性[8],在果園梯壁上及較空曠的地方種植砂仁;在果園內部空地種植花生、印度豇豆[9]、大豆等豆科作物,或在行間種植白喜草、苜蓿、黑麥草等良草,以增強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改善果園生態環境,進而提高果園的生物多樣性。
2 物理防治
2.1 人工捕殺天牛、木蠹蛾 在6—9月天牛產卵高峰期,經常檢查一、二級樹干分枝,發現枝條上的產卵位置后用銳器敲破蟲卵;若發現枝干有蟲糞排出的地方,可用鐵絲鉤殺或刺殺蛀道內的幼蟲,也可向蟲孔內注入稀釋50倍的敵敵畏或菊酯類農藥,再用棉花或泥土堵住蟲孔,以熏殺幼蟲[10]。
2.2 人工摘除卷葉蛾類蟲塊 嫩梢期經常巡查果園,及時摘除葉片上的蟲塊;發現被害蟲危害的枝條時,及時剪除并帶出果園或就地掩埋處理。
2.3 燈光誘殺 利用害蟲的金龜子和卷葉蛾類、吸果夜蛾等鞘翅目和鱗翅目成蟲的趨光、趨波特性,在果園內每1~2hm2安裝1盞頻振式殺蟲燈或電子滅蛾燈進行誘殺。
2.4 性誘劑誘殺 按30~45個/hm2的密度在樹冠內近頂部懸掛專用性誘捕器,10~15d更換1次性誘劑以誘殺蒂蛀蟲和天牛等害蟲。
2.5 食餌誘殺 用紅糖1份,醋2份,白酒0.4份,敵百蟲0.1份,水10份,配制成糖醋液誘殺金龜子,也可在成蟲發生初期,利用金龜子成蟲的群集性,將糖醋液盛于瓶子內掛在上風口的樹上誘殺[11]。
2.6 果實套袋 蔬果后用網袋進行套袋以阻止蒂蛀蟲的危害,同時可減輕臺風對果實的危害,還可減少炭疽病、霜疫霉病等病原菌的侵染,減少施藥次數和農藥殘留,提高果實的外觀品質。
3 生物防治
3.1 釋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 因冬季成熟的‘四季蜜龍眼須在3月下旬重剪,4月中下旬春梢萌發,此時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正是荔枝蝽交配產卵的高峰期,宜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釋放平腹小蜂,一般每株釋放約300頭,蜂卡以掛在樹冠下層距地面1m的枝條上為宜。在釋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期間應避免使用化學農藥[12]。
3.2 釋放鈍綏螨防治螨類和薊馬 雖然螨類和薊馬并不是反季節‘四季蜜龍眼的主要害蟲,但在氣候適宜條件下螨類和薊馬也可能暴發危害。發現螨類和薊馬危害時可釋放鈍綏螨防治[13]。
3.3 噴施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 噴施1.8%阿維菌素乳油4 000倍液或10%煙堿乳油4 000倍液或2.5%魚藤酮乳油1 000倍或5%印楝素乳油3 000倍液等生物農藥防治蒂蛀蟲、尖細蛾、龍眼角頰木虱等[14];果實發育中期、后期各噴施一次濃度為8×106~10×106PIB/mL的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懸浮劑防治蒂蛀蟲[15];噴施2.5%多殺霉素懸浮劑500~1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防治薊馬[16]。
4 化學防治
4.1 防治原則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針對龍眼主要病蟲害種類及發生特點,加強田間監測,及時采取防控措施。要及時燒毀或深埋果園內的落葉、落果及修剪后的病蟲枝,以創造干凈的果園環境。嚴禁使用禁用農藥防治病蟲害,并嚴格遵守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提高安全用藥水平[10]。
4.2 蟲害防治 龍眼卷蛾類、蒂蛀蟲、尖細蛾、麥亥蛾等可噴施5%定蟲隆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25%滅幼脲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進行防治,葉螨和癭螨可噴施73%炔螨特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防治,薊馬、蚜蟲、木虱、癭蚊等可噴施20%吡蟲啉乳劑3 000~5 000倍或5%啶蟲脒乳油1 500倍液防治。
4.3 病害防治 炭疽病、葉斑病可噴施用50%咪鮮胺錳絡合物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防治,霜疫霉病可噴施58%甲霜靈(瑞毒霉、雷多米爾)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或47%加瑞農(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10%世高(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或40%福星(氟硅唑)4 000~6 000倍液,或72%克露(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防治,隔7~10d1次,連續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藥。
參考文獻
[1]許偉東,周紅鈴,林美和,等.一種四季蜜龍眼的栽培方法[P].中國專利,ZL201410076290.8,2015-12-30.
[2]黃飛龍,林 革,劉國強.四季蜜龍眼產期調控技術研究[J].福建農業科技,2015(4):26-28.
[3]朱建華,黃鳳珠,彭宏祥,等.熱帶生態型龍眼新品種四季蜜產期調節技術及應用前景[J].廣西農學報,2011,2(26):37-39.
[4]盧彩燕,蔡建興.四季蜜龍眼生長特性與栽培關鍵技術[J].福建果樹,2012(1):31-33.
[5]朱建華,潘麗梅,秦獻泉,等.不同生態類型龍眼種質親緣關系的ISSR分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3,14(1):65-69.
[6]福建省農業廳.福建省農業廳關于2010年農作物品種審(認)定結果的通告[OL].http://www.seedchina.com.cn/shengzhan/model1/page3.asp?ID=6681&styleid=1291&menustyle=headline&sname=%B8%A3%BD%A8.2010-3-3.
[7]周春娜,黃立勝,黃德超,等.荔枝與龍眼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7):169,171.
[8]鄒壽青.熱帶林下的砂仁栽培[J].生態學雜志 1991,10 (1):37-39.
[9]林文忠.龍眼園套種印度豇豆的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1995(4):28-29.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龍眼病蟲害防治技術規范[S].NY/T 1479-2007.
[11]羅鳳玲.興平市金龜子的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J].陜西林業科技,2015(6):99-100.
[12]鄭重祿.荔枝蝽生物學生態學特性研究概述[J].中國南方果樹,2014,43(4):25-33.
[13]海南省地方標準.龍眼反季節生產技術規程[S].DB46T 89-2007.
[14]林作龍.幾種殺蟲劑防治東壁龍眼角頰木虱藥效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1(21):175-176.
[15]黃家善,謝植干、毛琦,等.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對荔枝蒂蛀蟲的防治效果[J].中國植保導刊,2013(11):72-74,65.
[1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龍眼生產技術規程[S].NY/T 5176-2002.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