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觀念得到了快速提升。綠色居住區園林可持續設計已經成為近年來十分流行話題。人們不再只局限關注自己生活的狹小空間,而對整個社會、整個生態環境尤其是居住環境的問題越來越重視。居住區園林的可持續設計是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發展方向,也是實現園林可持續發展的途徑。該文結合風景園林專業的特點,從居住區園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園林綠化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實現居住區園林可持續設計方法3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旨在為綠色居住區園林的可持續設計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居住區;園林;可持續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984.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3-0113-03
綠色居住區園林可持續設計是人類居住歷史發展的必然,隨著社會發展居住環境由美的設計到實用的設計,再到20世紀生態意識也融入其中,我國居住區規劃的理論與實踐發展如表1[1]所示。建設可持續的居住園林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和環境發展的必然要求。綠色居住區園林可持續設計是綜合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工程技術等知識,利用自然條件、景觀材料、建筑材料等保護生態系統、尊重自然和傳統文化的園林設計方法[2]。本文結合風景園林專業的特點從居住區園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存在的問題和如何實現居住區園林可持續設計進行了闡述,旨在為綠色建筑的應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 園林可持續設計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居住環境優劣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舒適程度,居住環境存在的問題也一一暴露在人們面前。當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何建設綠色的園林化的居住區,引起了廣大居民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綠色居住區是在不影響人們居住條件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資源的居住模式,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節能、高效的居住空間。綠色居住區園林的可持續設計是根據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按照具體的地形、植被、道路等狀況,對該地區進行適當的改造的方法,其目的是實現居住環境的改善,并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3]。
2 居住區園林綠化設計存在的問題
2.1 綠化用地或綠化率偏低 目前,由于地產商業的快速發展,建造成本也隨之升高,部分地區開發用地的居住區和老城區重新改造的居住區綠化面積和綠化率普遍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在一些達標的居住區由于建設過程中偷工減料,基層建筑垃圾及廢棄物清理不完全等現象的存在,使得土壤的透水通氣性大大降低,導致植物生長緩慢或抑制,生態效益大打折扣。
2.2 忽視綠色設計要以人為本的原則 目前,一些樓盤使用綠地作為隔離帶,由于綠地特有的面積特征,導致人們需要多走十幾分鐘,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很多居住區沒有考慮老人、幼兒和殘疾人的行為特征,缺少專用活動場地。居住區綠化設計做到以人為本就要求設計者充分考慮居民的年齡結構、工作習慣和生理要求等各個方面,進而進行全面的人性化設計,使每一個細節都貼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2.3 軟質景觀與硬質景觀嚴重失衡 一些決策人員和園林設計者的園林植物造景能力較差,往往在已經較小的設計空間里用亭臺樓閣或假山疊石等造景為主,卻放棄了有生命的植物景觀,導致已建高樓大廈的城市中軟質景觀比例進一步下降,軟、硬比例嚴重失衡。有的設計只注重美觀和造價來迎合房地產商的想法,沒有對植物進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忽視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問題,弱化城市綠色空間的多樣化功能,這種片面追求硬質景觀的結果就是使人們失去寧靜愜意的社區氛圍。
2.4 養護和管理松散 部分居住區的綠地缺少管理,甚至沒有后期的養護和管理。有的在綠地建成后進行松散管理,導致病蟲害得不到及時防治,色塊和草皮的修補不及時等,造成了小區環境臟亂差,嚴重影響了居民的身心健康。當然,僅僅有好的設計方案、施工措施和定期的維護管理還不夠,要實現居住區綠色環境長久的維持還需要居民的支持、參與和維護。當前居民的綠色環保意識需要提高[4]。
3 綠色居住區園林可持續設計方法
3.1 使用可持續技術 環境的持續惡化、垃圾的大量產生,水質及土壤的污染都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發展。近20a世界人口增加了50%,資源的消耗速度比以前增加了1倍,人類面臨著資源衰竭的威脅,節約型生活方式是保持生態平衡的必然。實現可持續發展必然要進行人類的自我限制。要多向自然學習、向傳統學習,使自然生態環境恢復到一個穩定的系統。從歷史的經驗看,建立較為具體的有關資源限制的條約來節制和制約資源消耗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可持續技術的使用,可有效緩解出現的問題,也使人均資源得到節約。在可持續價值觀的指導下,可持續技術的應用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3.2 采用改變綜合用能的設計方式 園林的能耗主要由園林運行消耗、材料消耗和建設消耗3個方面構成。在園林綠地建設和運營中做到節約資源和能源就需要進行節約型園林設計,既在保證使用美觀的基礎上,盡量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減少多余的工程,提高施工機械使用率,做到合理施工,減少能源使用。水景設計也是很多居住區常用造景方法,而水景就涉及到水資源的利用問題。園林綠地中的水景,一般是獨立于城市的天然水系,其使用和處理對城市的水資源相當重要。在設計過程中除了合理開發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外,應盡量避免導致原有水體的惡化,同時做到節流優先,治污為本。
3.3 立體形式的綠化 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必須有足夠的綠化率,由于面積的限制綠化率不可能無限增加,因此有必要設計立體式的綠化,在空間上尋求發展潛能。立體形式的綠化主要有垂直綠化、棚架綠化和屋頂花園3種。垂直綠化就是充分考慮墻面和建筑物的構型,選擇合適的攀緣性植物,建成一片生態墻。棚架綠化就是要在廣場或道路上搭設棚架進行綠化,設計成為走廊或廳堂,同時可以為人們提供休息和賞景地方。屋頂花園這種綠化形式景觀優美,又能達到調節氣候、防止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效果。
3.4 合理應用植物 在綠化植物的選擇上主要有兩大方向,即鄉土植物和“野生植物”。鄉土植物生態價值高,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持城市生態系統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本地植物經過多年演變更加適應本地條件,種植或栽植后恢復生長快,可節省一定成本。“野生植物”具有適應范圍廣,競爭能力強,管理相對簡便等特點。此外,應該利用好場地原有的植物,盡量減少對場地的破壞,減少地形變化。還要注意種植植物的方式,不應大面積的種草坪,應合理進行喬灌木混合搭配種植,建立綜合生態系統。科學的選擇與搭配,可以使各種喬灌木、花、草坪相互之間的能量互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居住環境[5]。
3.5 加強綠色建筑的全壽命期成本管理 可持續園林的全壽命期成本應在全社會的角度進行考慮和分析,可持續園林的全壽命期成本的基本組成如表2所示。加強綠色建筑的全壽命期成本管理應做到:統一和完善建材市場綠色建材的價格;建立有效的綠色建筑開發與管理模式;建立多工種多責任一體化設計模式;增強居民的綠色環保意識;加大對廢棄物和垃圾的回收利用等。
4 結語
城市居住區綠地景觀生態規劃需要綜合考慮景觀結構、功能和管理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計。按照多學科多理論綜合應用的原則運用景觀生態學、風景園林學及生態學等學科原理去解決居住區的實際問題。綠色居住區園林的可持續設計可以達到改善城市生態質量和人們居住環境的目的,同時營造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生活境域,使久居鬧市的居民能夠獲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這是人們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6]。
參考文獻
[1]吳曉陽,建強住.住區規劃中的城市設計應用初探[J].城市規劃,2008,32(7):62-69
[2]王堅,張成林.綠色居住區園林的可持續設計[J].園林園藝,2013,33.
[3]盧圣.可持續設計與風景園林[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9,2(24):64-66.
[4]吳志明,徐杰元,步紅風.居住區園林綠化設計與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4:266-267.
[5]林虹.園林可持續設計方法[J].化工原理,2016,11:213.
[6]康耀江.論城市居住區綠地的景觀生態規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3(21):231-234.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