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燕
中學生睡眠不足的問題在美國和中國都比較普遍,高中生相對于初中生情況更加嚴重。上海市在2012年開展的針對初中、高中、中職校學生的健康相關危險行為的調查顯示:36.7%的學生自我報告每天睡眠時間不足7 h,女生(39.6%)報告率高于男生(33.8%),高中生(63.4%)明顯高于中職生(29.7%)和初中生(25.3%)報告率。上海高中女生為68.0%,男生為58.3%;美國女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足7 h的比例為71.3%,男生為66.4%。上海的調查數據同時也顯示中職校學生發生某些易導致傷害行為的比例高于高中生,但睡眠不足的比例遠低于高中生,因此傷害的發生應是綜合多種因素的結果。
本文所闡述的關于中學生睡眠時間與傷害的關系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睡眠問題對健康影響的嚴重性。青少年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質量不高影響其身心健康,睡眠障礙會引起人體生物鐘紊亂,可導致植物神經紊亂,出現注意力下降、緊張易怒、反應能力和思維能力下降的現象,這些都是發生傷害的隱患。在青少年人群中傷害是第一死因,也是致殘的主要原因。文章中指出上學期間晚上平均睡眠時間不超過7 h的學生中,發生極少戴頭盔、極少系安全帶、乘坐酒駕司機的車、酒后駕駛、駕駛時發短信這些易導致傷害的危險行為中任何一種的可能性都明顯更高。在中國,中學生中與睡眠不足有關的易導致傷害的行為有自己的特點,比如違反騎自行車和步行的交通規則、極少系安全帶、動手打架等,另外,睡眠不足有可能導致身體協調性和反應性下降,從而容易導致體育運動傷害。
除了容易導致傷害,睡眠不足還可導致青少年免疫力下降、肥胖、代謝紊亂、焦慮以及抑郁等一系列健康問題,因此睡眠障礙是青少年時期應被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大家普遍認為青少年時期的睡眠時間不足是由于沉重的課業負擔導致睡眠時間被占用,家長雖然認識到睡眠不足對健康不利,但是也存在“擠出時間來學習很合理”的想法,而事實上已經有研究證實學生學習時間延長并不能提高考試成績。擠占青少年睡眠時間的行為還有屏前時間(看電視和用手機、電腦等電子屏幕)的延長,近年以來中學生每天屏前時間和每天超過2 h的比例均呈現上升的趨勢。
上海市從2002年至今已經開展了6次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調查,我們有必要也有條件開展與本文類似的分析來發現上海市青少年睡眠時間與傷害相關的危險行為的關系,開展兩地或者多地比較,厘清關鍵要素,為開展干預提供依據。認識到睡眠問題對健康影響的嚴重性,公共衛生工作者需要聯合教育部門積極在學校、家長和學生等多個層面進行干預。不僅僅要提高對睡眠障礙的認識和預防意識、指導如何科學評估睡眠時間和質量,更重要的是教會老師、家長和學生科學安排日常的作息、合理膳食、適當鍛煉和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