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虧心事,憑良心生活!”這是我的父母常掛在嘴邊的放話,也是我的家訓。
我父母都是老實忠厚人,一輩子都規規矩矩。改革開放之初,社會上曾流行一句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他們生平沒有做過一件壞事,從不敢越雷池一步。誠然,我們家從來就沒有富裕過,但祖祖輩輩也從來沒有一個人犯過法、吃過官司。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們都在一家國營食品廠工作。三年大災害期間,他們已經有了四個孩子,那時他們的工資很低,加起來也不過六十余元,一家人勉強度日。記得1959年我開始進小學讀書時,父母舍不得拿錢給我買個書包,還是母親連夜用碎布給我縫制了一個。因此,好多同學嘲笑我,母親卻安慰我道:“我們不和他們比書包,我們要和他們比人品、比學習。”
三年大災害,食品嚴重短缺,有些人看中了父母所在的工廠,他們都希望我的父母想辦法從廠里幫他們弄點食品。我的父母都是一線工人,母親是生產餅干的,父親是生產面包的,想吃一點拿一點易如反掌,可他們從不占一點廠里的便宜。為了幫助家里渡過難關,母親下班后到菜場撿菜葉,而父親則跑到郊外野湖里去打魚,采蓮藕、野蒿。看到我們一家守著香飯碗,卻是野菜伴雜糧度日,鄰居們都笑話我的父母傻,腦子不靈活,活該受窮。而父母依是那句話:“為人不做虧心事,人活著就是要硬氣!”
我的父母由于本分,在工作上十分賣力,所以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就雙雙入了黨,還提了干,下班回家更晚了,因為他們事事干在前。父親雖分管食堂,卻一點公家的油腥都不沾。
父母從工廠退休后,正趕上國家改革開放,進入市場經濟大潮。許多私人都開始辦起了食品廠,也都慕名來請我父母去當師傅。父母起先也曾去過幾家私人企業,可那些私人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常常進一些低劣的原材料,父母勸說無用,就甩下一句“搞食品來不得半點假,我們不能做虧心事”,辭職走人。
父母正直的為人也影響著我。我從下農村開始,到三線工廠,最后到文化部門,一直是老老實實、兢兢業業地工作,從不偷奸耍滑。因為這樣,我被領導、同事信任。
后來由于我所在的文化部門不景氣,每月只能發三百余元的薪水,而妻子的工廠也倒閉了,家里面臨著巨大的困難。這個時候,我的同事們紛紛找關系跳槽。而我恰巧也遇到一次機會,但因為我堅決不送禮行賄,調動的事泡湯了。可我一點也不后悔,因為我沒有做過昧良心的事。
現在我的兒子長大成人了,我依然是教導他:“不做虧心事,憑良心生活”。用家人的故事讓孩子牢記:為了追求利益,獲得更大的財富、榮譽,做了虧心事,內心不會安寧;而憑良心生活,會活得心安、踏實,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