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紅
中國有一個古老的故事,講述一個小男孩在吃梨的時候,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把那些大一些的梨讓給了其他的人,故事的題目叫《孔融讓梨》。
當我講這個故事給我5歲的兒子聽時,他還不能正確地理解這些事情,他認真地問我:“他是不是不喜歡吃呀?”
現在的很多孩子,在物質生活上已經很富足了,他們理解事物的觀念,也由于他們的生活處境的變化而與過去的一代代孩子都不相同。在現代的孩子看來,一個小孩子,只有在他不喜歡吃家里人卻非要他吃的時候,他才會拿一個小的。如果他喜歡吃的話,他就應該讓他的爸爸媽媽再去買,買很多,一直到吃夠為止。他們的觀念是,如果有條件的話,我就是要自己喜歡的東西,要最好的食物、最好的衣服,上最好的學校,讀最好的書籍,考最好的大學。
我們對現在的孩子講述《孔融讓梨》的故事,不是要他們理解孔融,像他那樣去做,而是要他們去理解盡可能多的一些分梨的方法。
分梨的方法可以有無數種
把一只梨給生病的老爺爺一個人吃了。這是一種尊老的方法。
把一只梨給家里幼小的孩子吃,小孩子又讓給辛苦的媽媽吃,這是一種親愛的方法。
把一只梨切成很多小塊,分給班里的小朋友吃,這是一種友愛的方法。
把一只梨送給街頭上乞討的殘疾人吃了,這是一種慈善的方法。
忍著自己的饑餓,把僅有的一只梨讓給身邊最需要的人吃了,這是一種高尚的、利他的方法。
把一只梨按周圍的人數平分為幾塊,一人一塊。這是平均主義的分配。
在一個家庭里,把幾只梨按照老人、孩子不同的需要分開,這是一種按需分配的方法。
在一個辦公場所里,把一筐梨按照所有人的職務大小分配,這是權力的分配方法。
在幾個一起采煤的礦工那里,把一袋梨按照每個人采煤的多少分開,這是按勞分配。
在幾個饑不擇食的人面前,一個最有力氣的人把所有的梨都搶到了自己手里,他獨吞了,其他的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是野蠻的利己的方法,反映了弱肉強食的道理。
由此及他
我們還可以列舉出很多分梨的方法。每一種分梨的方法,都是人類所可能有的一種不同的生存行為。
在共同的生存中,我們可能經常面對著一些有限的土地、礦山、海洋、空氣、食物,我們需要選擇一個最適當的方法來分配和使用它們。
當美國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雙腳踏上月球的時候,他本來應該按照美國航天總署的要求,宣布美國人已經登上了月球,月球已經為美國人所擁有了。但是就在那一刻,阿姆斯特朗看到了廣闊的宇宙,在廣闊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顆普通的星球一樣。他是來自地球的第一個人,他不僅代表著美國人民,他也代表著整個人類。他不由自主地說出了:“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在此以前,地球上很多原始的海洋、陸地、山脈、河流,被最初的發現者據為己有了。他們以自己的名字或者是國家的名字命名了那些地方。這樣的動機曾經激勵著最初的人類探險活動,出現了很多勇敢非凡的探險家,像哥倫布、迪亞士、達.伽馬、麥哲倫、庫克、白令等。
但是在此以后,人類的探險家們已經不再把剛剛發現的地域據為己有了。現在,在南極、北極,有很多國家豎起了他們已經到達的旗幟,但那只是他們建立的一個個科學考察點,而不是他們國家的領土。
人類還會逐漸地登上火星、木星,與宇宙中很多的星球形成生存的聯系,但是宇宙中這些還沒有登陸的地方,它們目前是屬于全人類的,不屬于任何一個單獨的國家和個人。
通過吃一只梨等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讓孩子了解人類的一些生存方式、生存故事,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對于他們道德觀念、價值觀念、人生觀念這三觀的逐漸形成,有著很好的形象、生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