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蘭蘭,兩個孩子的母親,美國斯坦福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的雙料碩士,是《中國教育報》《當代教育家》等諸多權威教育媒體的特約撰稿人。在美國生活的十幾年中,一直致力于中美教育研究。她的先生蔣里擁有美國斯坦福大學機器人學博士和管理科學輔修博士學位,是美國林肯設計大賽最高獎獲得者,擁有美國、歐洲和國際的專利近50項。
這對優秀的夫妻有兩個可愛的兒子,哥哥是個非常懂事的超級暖男,弟弟是個活潑可愛的小跟班。對于育兒,他們倡導把美式教育中好的教育理念結合到中國教育現狀,并傳播回中國,“西為中用”,培養孩子成為適應未來全球化競爭的世界公民。
愛的教育
我有一對非常開明的父母。記得在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我的父母送給了我一本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愛的教育》。這是一本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洗禮卻仍然經久不衰的兒童文學作品。這本書采用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內容主要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父母告訴我說,這是他們初為人父母時看的第一本書,也希望我從這本書開始學習如何做一個好的母親。
當我翻開《愛的教育》這本書的第一頁時,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里把“愛”表現得精細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于是我也就明白了父母送我這本書的用意。“愛的教育”是啟蒙孩子如何為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
榜樣的作用
我的父母常常說的一句話是“拼娃不如拼自己”,身教更重于言教。從我父母的身上,我學到的是:先做好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孩子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環境里,自然而然會端正品行,會愛上知識。
我的父母都是因為文革而沒能上成大學的一代,而他們對知識的那種渴望可能比任何一代都要強烈。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母親花了整整4年的時間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一邊考取了法律專業的大專文憑。在我剛出生沒多久,父親就開始一邊工作一邊讀在職的本科學位。最終以全年級8個全優生(畢業設計、畢業答辯、生產實習)之一的優異成績畢業。
父母的身教是我成長的最好榜樣。
我在中國傳媒大學拿到了我的本科和第一個碩士學位后。我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拿到第二個碩士學位。
在斯坦福大學讀書期間,我的第一個孩子誕生了。回憶那段歲月,真是痛并快樂著,但是這也是我這輩子最珍視的一段時間之一。為了補上高等數學知識,多少個日日夜夜挑燈夜讀。一開始早孕反應很大,我的婦產科醫生建議我可以休學一年,等生了孩子,孩子大點再繼續讀。但是我太渴望在斯坦福大學讀書了,不想中斷。權衡再三,我還是一邊懷孕一邊上課。我至今都記得在懷孕9個月的時候,我仍然需要參加一門3個小時的考試。考試前的很多個夜晚,我常常看書到深夜。那門考試是在斯坦福的一個報告廳進行,桌子和椅子都非常窄,我的大肚子很艱難地擠進那張小小的折疊桌子。因為考試卷子題量太大,我完全沒有上廁所的時間。兒子在肚子里一個勁地亂踢,亂動,我只能不斷地讓自己集中精力完成考試。
當畢業典禮我抱著兒子上臺去領我的學位證的時候,全場很多人起立給了我長長的掌聲。系主任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到場參加我畢業典禮的父親眼里閃著淚花。因為他知道我為了拿到斯坦福的這個碩士學位證,付出了多少努力。至今回想起來,在斯坦福讀書的日子是我過得最辛苦、也是最充實的時光。
身教重于言傳
我們有兩個可愛的兒子,大兒子凱凱正在上小學,小兒子小捷不到兩歲。在弟弟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就告訴大兒子凱凱,弟弟的到來會多一個人愛他,而不是分走一部分父母的愛。在如何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這件事情上,我也是對事不對人,不會要求哥哥就一定要讓著弟弟。所以現在哥哥是弟弟最好的保護傘,對弟弟非常關愛。有一次,我告訴大兒子凱凱:“爸爸最近很忙,要回中國出差兩周,媽媽最近工作上也非常忙,所以你要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因為我要分一部分精力照顧弟弟。”凱凱突然糾正我的說法:“媽媽,不是你要照顧弟弟,是我和你一起照顧弟弟才對呀。”
我們在家里從來不會強調孩子的考試成績要有多少個滿分,或是要拿多少個A?我們只關心他在學校里每天是否真的快樂;和同學、老師相處是否愉快;有什么地方需要我和他爸爸提供幫助。至于每天的作業,我們通常也不會檢查,這些都是他自己需要去做的事情。
我們家的晚飯時間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天馬行空暢談的時間,通常兒子會說說他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或者有時我們會給兒子講一些我們以前求學的經歷。而有時,我和先生也會談談工作上的事情,或是現在世界上有什么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產品等等。兒子耳濡目染,也對科學非常感興趣,充滿好奇。
我和先生一直都認為“身教重于言教”,我們每天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用心地生活,這些兒子都看在眼里。所以他從小就知道,要想做好一件事情,一定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記得在他7歲的時候,曾經對我說過一句這樣的話,“媽媽,如果我想比別人做得更好,我就要更加努力才行,對嗎?”我當時真的非常吃驚,我想可能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最好的例子吧。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成長的榜樣,更是他們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拼娃不如拼自己”,做好的父母,我們更應該首先做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