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北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研究
——以甘肅慶陽為例

2017-04-12 05:16:05柴娟娟
生產力研究 2017年2期
關鍵詞:資源經濟發展

方 來,柴娟娟

(1.蘭州財經大學 中國西北金融研究中心;2.蘭州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0)

西北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研究
——以甘肅慶陽為例

方 來1,柴娟娟2

(1.蘭州財經大學 中國西北金融研究中心;2.蘭州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0)

文章以甘肅慶陽為例,對西北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制約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西北資源型地區在去產能和節能減排雙重約束下,面臨著巨大的發展壓力,促使經濟轉型發展就成為首要任務。而轉型發展必須以文化旅游為依托加快經濟結構轉型、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優化經濟結構、以循環經濟帶動經濟轉型發展、以引進外資為契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最終才能實現全面發展。

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慶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演進的客觀規律,深刻洞察經濟運行的內在走勢,提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為主要特征的新常態。西北地區的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區,是我國礦產資源種類組合齊全、品位高、開采條件好,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發揮重要支撐和帶動作用。但是受區位條件、市場變化、生態環境等制約,西北資源型地區經濟增長開始紛紛下滑,經濟發展亟待轉型。以本文主要的調研地區(慶陽市)為例,對資源地區經濟轉型發展進行分析。盡管慶陽市經濟從2006年呈現出快速增長,經濟總量不斷擴張,跨越式發展的勢頭較為強勁,但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特別是在能源市場價格低迷、需求萎縮的不利影響下,慶陽市也出現了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經濟結構不合理與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的情況。因此,慶陽市亟需通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本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一直都是經濟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一般而言,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結構須要符合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中,當原有的產業結構不再適應經濟發展水平的要求時,需要通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來不斷適應經濟發展水平的要求;反之,如果產業結構不發生改變,就會阻礙經濟發展。也就是說,比例失調、技術落后、發展層次低的產業結構會造成資源浪費,阻礙經濟發展。而比例協調、技術先進、發展層次高的產業結構,則會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水平的發展。因此,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符合經濟發展水平的需要,進而持續推動經濟向前發展。

產業結構優化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在產業與產業之間協調能力不斷加強、關聯水平不斷提高;二是由較低水平狀態轉向高水平狀態發展的動態過程,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促使產業結構向更高級的形態進行轉變。對于我國而言,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持續走低,全國煤炭等資源型產業的供大于求將是長期趨勢,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相當嚴峻,整個行業虧損面已高達80%左右。而西北大部分地區支柱產業仍為石油、煤炭為主的傳統化石能源資源開發,在去產能和節能減排雙重約束下,資源型行業面臨著巨大的結構調整壓力。在這種形勢下,西北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要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深度加工轉化等方面不斷創新,把經濟工作的重點放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更加注重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保證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環境相協調,促使經濟轉型發展就成為首要任務。

二、西北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特點及制約因素分析——以甘肅慶陽為例

西北資源型地區長期以來,依靠資源開發拉動經濟社會快速增長,但由于資源儲量不斷減少、市場需求萎縮,導致經濟結構不合理、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諸多問題,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慶陽經濟發展的背景及特點

慶陽市地處甘肅省東部,是甘肅省能源稟賦最為富集、能源開發潛力最大的地區,慶陽石油資源總量48億噸,已探明地質儲量20億噸,占鄂爾多斯盆地油氣總資源量的38%,已發現5個儲量超億噸級大油田(華慶油田11億噸,西峰油田3億噸,合水、鎮北油田均為2.5億噸,環江油田1.5億噸)。煤炭預測儲量2 360億噸,已查明資源量215億噸,占鄂爾多斯盆地的11.8%,占全國的4.23%,具備建設億萬噸級大煤田的資源條件。天然氣預測儲量1.51萬億立方米,遠景資源潛力15.16萬億立方米,占鄂爾多斯盆地總資源量的10%。煤層氣預測儲量1.4萬億立方米,占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煤層氣總資源量的30%。頁巖氣綜合預測地質資源量1.81萬億立方米,占鄂爾多斯盆地資源總量的36%~60%。風能可利用資源量約為550萬千瓦。慶陽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地區,經濟結構特別是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增長對資源的依賴程度高,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在逐年加大。如2015年全市GDP總量609.43億元,比上年減少59.43億元,其中工業減少81.25億元,建筑業增加2.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均呈下降趨勢,最高降幅達66.9%,虧損企業數量和虧損額同比分別增長11.1%和96.1%,企業虧損面達9.4%,比上年擴大0.7個百分點。經濟總量收縮主要原因為:一是主要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第一產業增加值凈增量減少。全年以糧食、水果為代表的農產品價格下降,致使第一產業增加值僅增加4.51億元,比往年少增近2億元。二是主要工業品價格大幅下降,第二產業增加值減少78.53億元①數據來源:2016年慶陽市統計年鑒。。

(二)慶陽經濟轉型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雖然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初具規模,正處于快速上升的發展時期,但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能源市場波動、國家產業政策調整以及地理區位和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慶陽也面臨著一些不利條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利的區位條件對人文觀念產生一定影響。從地形地貌來看,慶陽市屬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溝壑區,地形北高南低,交通不便。從氣候來看,慶陽市深居內陸,呈現出較明顯的春旱、溫度變化大,夏短、降雨量集中,秋濕、氣溫下降快,冬長、降雨量稀少的四季氣候變化特點。慶陽與甘肅經濟重地——河西走廊地區及蘭州相距較遠。獨特的區位和自然環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慶陽人的生產生活觀念,主要表現為:一是不愿改變長期以來的種植結構;二是市場經濟觀念、競爭意識和創業精神亟待提高;三是缺乏既節約成本、又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集約化經營方式。因此,不少人的觀念不能與時俱進,缺少開拓和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2.脆弱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環境承載壓力。全市水土流失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82%,年均侵蝕模數達到6 188噸/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僅為28.2%,草場退化嚴重,草地單位面積載畜量僅為0.2只。同時,能源開發必然會對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特別是對于油、煤、氣高富集的慶陽來說,能源開發造成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任務繁重,資金投入量巨大,產生巨大的環境承載壓力。特別是以石油煤炭開發治理為核心舉措的生態環境保護、以園林建設為紐帶打造生態宜居環境,都需要巨額資金的持續支持。如何處理好能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政策機制、投入保障機制等方面都面臨巨大的挑戰。

3.尚未建立支撐大發展的網絡化立體交通體系。網絡化、智能化的立體交通體系是能源大市穩定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重要載體。雖然“十二五”時期,在全力構建民航、鐵路、主干公路、地下管道、超高輸變電網為重點的立體交通網絡取得可喜進展,但是民航客貨航運量偏小;鐵路沒有貫通大型礦區,沒有形成資源、貨源、客源和重型物資、設備出入通暢的交通大動脈;高等級公路密度小于全國6.6公里,尚未實現全市縣縣通高速;輸變電網建設方面,仍需加強保障重大產業開發用電負荷增長的需求。

4.財政體制和稅收政策嚴重制約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石油開發既是老區的經濟支柱,也是財政收入的主體。由于境內進行石油、煤炭開采加工的中央企業都不是在當地注冊且獨立核算的一級法人,其所得稅老區無法分享,資源優勢并未轉化成慶陽經濟發展和本地群眾致富的優勢。如2012年、2013年長慶油田慶陽分別約實現企業所得稅20.5億元和21億元,如實行屬地征收,地方財政兩年分別可得收入8.2億元和8.4億元,其中市級可得4.1億元和4.2億元,但按目前的財政管理體制,實得財力1.27億元和1.91億元,與企業和中央財政的收益形成巨大反差,與同為革命老區、同處鄂爾多斯資源富集區的延安、榆林等市相比,發展差距十分明顯。

三、西北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的路徑分析

傳統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消費、出口,但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投入與升級,及制度變革、結構優化等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愈加顯現,并且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會越來越大。雖然進入新常態以來,經濟增速放緩導致了煤、石油等資源產能過剩、企業經營困難,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向西開放,引導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先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也為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帶來了良機。因此,為加快經濟增長動力轉換,就必須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不斷挖掘經濟增長潛力。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就是將人口和生產要素從較低效率的地區、行業和崗位,轉移到較高效率的地區、行業和崗位,也是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這是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以文化旅游為依托加快經濟結構轉型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以紅色文化、岐黃中醫藥文化、周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為靈魂,以子午嶺生態風光為基底,以紅色南梁大景區為龍頭,以重點景區建設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促進旅游產品轉型升級,促進旅游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完善旅游住宿、餐飲、購物、娛樂、旅行社等傳統旅游要素的建設,進一步加強旅游業與關聯性較強的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延伸旅游產業鏈,拓寬產業面,集聚產業群,培育旅游新業態。

(二)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優化經濟結構

立足實際和潛在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以體制創新和自主創新為動力,在“現代煤化工、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重點領域實現突破,建設“兩條千億級循環經濟產業鏈”為載體,建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創新能力突出、綜合競爭力強的產業結構體系,形成價值鏈條和產業鏈條的升級,促進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

(三)以循環經濟帶動經濟轉型發展

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業集約化水平,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等生態產業,開發和節約并重,通過產業結構的轉變,促使經濟發展實現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為特征的綠色經濟發展方式。另外,在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的同時,還要以循環經濟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通過對廢棄物的綜合利用以及再生使用,努力實現社會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以引進外資為契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加快對內對外開放來實現加快經濟發展,關鍵是抓住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特別是西北地區面向向西開放的重大戰略發展機遇,通過實現提高經濟的外向型水平,全力聚集、挖掘內外資源、市場,帶動經濟轉型升級。正確處理實體經濟和房地產企業、地方政策與投資企業之間的關系,在稅收、土地、獎勵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辦法,完善投資促進機制,積極引導外資流入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域內企業科技含量,提高經濟的外向型發展水平,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進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四、西北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的對策建議

當前,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不斷深入推進,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因此,只有搶抓機遇,合理開發并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資源,將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一)促進資源優勢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壯大財政經濟實力

合理高效開發利用能源資源,以科技含量較高、附加值較高的項目作為主要支撐,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

1.營造優質生產服務環境,支持能源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全面加強與長慶油田公司、華能集團、大唐電力、中石化華北分公司等大型企業的戰略合作。各級政府要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提高行政服務水平和效率,切實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營造優質生產服務環境。

2.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按照現行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劃分辦法,西北地區資源性稅收地方分成比例偏低,與上繳中央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相比,地方所得十分有限。爭取中央和省級政府支持,并借鑒周邊地區的做法,研究出臺一系列針對性更強的扶持政策,來確定資源采礦權收入分配和礦權配置機制,支持西北地區資源型產業發展。

3.在爭取國家和上級政府支持的同時,多方努力全方位籌集各類產業扶持資金。資金分配使用過程中,在重點向財源建設項目傾斜的同時,大力扶持向生產效益好、低污染的企業,積極培育一批利稅上百萬、過千萬的財源大戶。

(二)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從目前情況看,盡管西北地區文化底蘊深厚,但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與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需要政府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通過政府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導向性作用,強化政策的引導,促進社會各方面資金流向文化產業,為西北地區文化產業的完善和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1.整合專項資金。在加大文化產業投入的同時,加強專項資金整合,將文化產業扶持專項、重大文化精品專項、非物質文化保護專項、文化事業建設費等資金進行整合,統籌使用。同時,將體育彩票公益金、旅游開發與推介、各類人才專項等可用于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向重大文化產業項目靠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聚集效應。

2.創新投入方式。綜合運用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多種投入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

3.資金要向陜甘寧革命老區傾斜。建議中央在安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扶持動漫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國家出版基金、旅游發展基金等資金時向陜甘寧革命老區傾斜,支持彰顯華夏文明、特色文化等重點文化產業發展。

(三)保護開發紅色旅游資源,促進旅游業發展

西北地區文化旅游資源豐富,這為大力發展紅色旅游資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西北地區需要進一步加強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積極培育紅色旅游產業,乃至旅游業成為西北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促進經濟的協調、均衡發展。

1.增加旅游產業,特別是紅色旅游產業的資金支持。對紅色旅游產品的開發、產品營銷、品牌培育、人員培訓給予相應的獎勵,積極培育本地區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另外,在積極發展紅色旅游產品的同時,需要完善和優化紅色旅游產業的配套,加大支持旅行社的發展。

2.充分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政府應通過信貸、土地、稅收等政策,積極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引導民間資本流入旅游產業,進一步完善旅游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旅游業的發展水平,提高旅游產業的層次水平,充分發揮旅游對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促進作用。

(四)以特色農產品為依托,促進特色農業發展

農業特別是特色農業是西北地區主要的經濟產業。因此,西北地區特色農業的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農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也關系著西北地區精準扶貧工作的成效。因此,西北地區應以特色農產品為依托,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切實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和農民收入水平。

1.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示范作用,提高農業的產業化水平。農業領域中的龍頭企業具有較為明顯的帶動示范效應,各級政府在促進農業發展方面應著重以龍頭企業的扶持工作為重點,通過以點帶面實現農業,特別是特色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西北地區特色農產品主要集中在蘋果、糧油、草畜、白瓜籽、杏產品、瓜菜,這就需要以相關產業的龍頭企業為主要抓手,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促進龍頭企業提升產品檔次,并逐漸轉向精深加工項目,提高農業的產業化水平。

2.健全農產品市場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農產品的銷售網絡。在擴大特色農產品生產規模的同時,各級政府還需要進一步健全農產品市場服務體系,通過打造特色農產品銷售的各類平臺,提供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各種信息。另外,由于農產品的特殊性,需要各級政府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的質量認證標準和檢測體系,為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出口,提供保障。同時,大力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

3.抓住“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積極融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加強與中西亞各國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以慶陽為重要節點、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物流集散地,使西北的特色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五)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隨著油氣和煤炭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環境約束日益明顯,生態環境保護形勢面臨很大挑戰。因此,有必要實施資源環境方面的相關政策,從而強化節能減排力度,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1.進一步優化資源產品的定價機制。資源產品價格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資源行業的發展,這就需要探索建立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同時又能發揮價格的杠桿作用協調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資源產品定價機制。具體政策包括:一是在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水資源費、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和城市供水價格政策,以及推進城鄉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額累進加價制度,利用經濟杠桿節約用水、保護水源;二是對高耗能行業實行能耗超限額加價辦法,積極推行居民用電階梯價格制度,促進能源的節約;三是結合排污稅費制度的改革,提高污水處理和固體廢棄物處理收費標準,制定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優惠政策。

2.完善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合理有序開發礦山資源,有效保護礦山的生態環境,科學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具體政策包括:一是積極推進建立礦業權交易制度,規范發展探礦權、采礦權交易市場,促進資源產權有序流轉和公開、公平、公正交易;二是完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建立可持續發展準備金,支持發展接續產業。

3.發展循環經濟。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同時,建立垃圾、工業廢物、危險廢物、強制回收產品、包裝物分類收集系統和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設施,形成完善的廢物分類收集系統和規劃布點。

4.科學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西北地區的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以及礦產資源開發、流域水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態補償機制。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基本原則,明確生態補償的資金來源、補償渠道、補償方式和保障體系,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1]裴長洪,2012.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與服務業發展[J].財經問題研究(8):3-9.

[2]郭丕斌,周喜君,李丹,等,2013.煤炭資源型經濟轉型的困境與出路:基于能源技術創新視角的分析[J].中國軟科學(7):39-46.

[3]高尚全,2014.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強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J].經濟體制改革(1):5-6.

[4]李揚,張曉晶,2015.“新常態”:經濟發展的邏輯與前景[J].經濟研究(5):4-19.

[5]陳彪,2015.資源型地區創新驅動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問題(9):121-124.

[6]王帥,2015.資源型地區的治理困境與轉型發展路徑選擇[J].經濟問題(9):117-120.

[7]景普秋,2016.資源型地區經濟增長動力構成及轉換研究[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125-134.

(責任編輯:C 校對:L)

F124.1

A

1004-2768(2017)02-0053-04

2016-12-14

甘肅省軟科學項目“甘肅省新興產業發展模式和培育機制研究”(1604ZCRA026);甘肅省軟科學項目“臨夏州民間金融的生成邏輯、治理結構及風險防范機制”(1504ZKCA013-7);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金融支持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2015A-086)

方來(1980-),男,河北承德人,博士,蘭州財經大學中國西北金融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金融發展;柴娟娟(1981-),女,河南南陽人,蘭州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發展。

猜你喜歡
資源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不卡|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美女被操91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www.日韩三级|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日韩av无码DVD|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有码在线|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欧美有码在线|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久草视频中文|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婷婷伊人五月| 亚洲精品图区| 精品视频第一页| 亚洲综合片|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99在线国产|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色婷婷狠狠干| 91九色最新地址|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视频 第一页| 在线国产资源|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香蕉在线|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黄| 国产女主播一区|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人人艹人人爽|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 国产91在线|日本|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激情综合激情|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五月天福利视频| 国产高清不卡|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