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華
立足走轉改,做好少兒電視“三個注重”建設
□陳禮華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加強家庭建設的重要講話,引起社會高度響應。家庭建設是少兒電視媒體的傳統優勢和重要工作領域。本文從少兒電視媒體現狀分析入手,強調堅持走轉改,通過頻道定位、節目創新、活動策劃、媒體融合等幾方面闡述少兒電視媒體在“三個注重”建設中的作用。
親子節目;活動帶節目;走轉改;媒體融合
電視節目是一種精神文化產品。中國電視作為黨的喉舌、重要的宣傳文化陣地,處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前沿。作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大眾傳播媒體,中國電視事業的性質決定了其根本任務是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而少兒電視媒體則擔負著更重大的社會責任,肩負著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使命,這其中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家庭建設尤為重要。
2004年3月31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于開辦少兒頻道的通知》,于是各省級、副省級電視臺的少兒頻道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目前已開辦了30余家,極大豐富了廣大少年兒童的文娛生活。
不可否認,在對電視進行研究的歷史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電視之于廣大少年兒童的作用一直飽受爭議,除了在擴大少兒知識面方面得到基本一致的肯定以外,大眾對電視的負面評價也不少,令人憂慮的研究報告不斷出現。比如,因為電視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所以少兒在收看電視節目的時候不需要自己動腦筋去思考,這樣不利于少兒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再比如,有研究者認為看電視會降低少兒的注意力,看電視多了會使孩子注意力分散。還有大量的研究數據說明,為了看電視,孩子外出活動的時間明顯減少。
但更不容置疑的是,電視的潛在價值巨大。根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4月20日發布的《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我國0—14歲人口為22696萬,占全國總人口的16.52%。這一年齡段的少年兒童是少兒頻道的核心收視群體,電視媒體對孩子的成長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少兒電視媒體要有清醒的認識,必須與時俱進,創新創優,并利用電視來激發少年兒童對探索整個世界的興趣,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打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增強節目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使電視成為推動少兒認知、情感、身心和社會能力發展的強大而有效的手段,給廣大未成年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家庭是一個人一生情感、思想“浸泡”最重要的場所。習總書記的“三個注重”重要論述,從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揭示了家庭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闡述了加強家庭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基本要求,為少兒電視媒體創新推進家庭建設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參考。“三個注重”建設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抓手。家庭建設是少兒電視媒體的傳統優勢和重要工作領域,少兒電視媒體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家庭建設工作。
為了強化家庭建設,上海廣播電視臺旗下的上海炫動傳播有限公司所運營的哈哈少兒頻道明確定位為親子合家歡頻道,聚焦于服務上海330萬戶家有0到14歲少年兒童的家庭。據相關資料顯示,這部分家庭已經占據了上海家庭總戶數的1/3,而以1個孩子為核心,6個大人圍繞其左右的“6+1型”代際關系也成為上海家庭教養的基本模式。哈哈少兒頻道提出了“有家,有哈哈”的口號,通過“在播、在線、在場”的傳播方式,一批契合“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導向的電視節目應運而生,如全國首檔三代親子美食情感節目《回家吃飯》,反映新生兒家庭教養和愿景的《祝你生日快樂》,知名主持人小荷姐姐聚焦家庭教育的《小荷的下午茶》等,這些節目以日播或周播的方式在上海的熒屏上播出,成為面向家有0到14歲少年兒童的家庭進行“三個注重”建設的重要輿論陣地。
強烈的參與意識是孩子們的天性。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少兒節目總體而言互動性較差,少兒參與節目的程度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少兒節目的進一步發展。雖然近年來受網絡媒體的影響,很多少兒電視媒體也努力為孩子們提供更廣闊的互動平臺,但宥于人力、財力、物力等節目資源的不到位,以及互動載體不精準、受少兒歡迎程度不高等,少兒參與節目的不足依然是少兒節目發展的瓶頸之一。少年兒童參與節目的形式無疑是辦好少兒節目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應該開拓符合少年兒童身心特點、互動性強、能夠吸引少年兒童親身參與的電視媒體活動,盡可能地使孩子的創造力得到鼓勵,愿望得到尊重,思維的空間得到啟迪和激活。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擴大節目的影響力。
為進一步加強“三個注重”工作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上海炫動傳播有限公司以《回家吃飯》欄目為載體,2015、2016連續兩年舉辦上海市民文化節“回家吃飯”社區親子烹飪大賽。兩屆大賽均歷時7個月,每屆都走遍全市各區近百個街道,各舉辦了幾十場初賽以及16場區決賽,并于當年11月舉辦全市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得知社區舉辦烹飪大賽的消息后,很多居民興高采烈地帶著自己的家人來到現場,觀摩學藝,一家人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比賽中,大家緊張、細致、認真,卻不失濃濃的全家歡的氛圍,特別是孩子們似乎很有“當家作主”的范兒,不論是切配還是下鍋,孩子們都儼然是個小廚神,一旁的家長們更是樂此不疲地給孩子打下手。社區烹飪大賽充分展現了童真、童趣和家庭親情的溫馨,也成了滬上眾多家庭熱議的話題,同時也有效提升了該節目的收視效果和經濟效益。
“走轉改”是黨對新聞工作者的一貫要求,是否深入基層、深入現場、深入觀眾是衡量是否開展“走轉改”的最基本標準。實踐一再證明,媒體要服務好大局、服務好觀眾、提升自身素質,大力開展“走轉改”活動無疑是重要的途徑。
圍繞家庭建設的電視節目創作,不一定非要震撼人心或充滿戲劇性,可以從普通百姓家庭入手,從最具體的家常事切入。只要這“點”上的家常事具有“面”上的社會普遍性,那么,它就容易贏得受眾的共鳴,并獲得更有穿透力的傳播效果。比如上海炫動傳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檔日播節目《回家吃飯》,倡導“幸福,就是回家吃飯”的價值觀,把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親情、文化傳承通過一日三餐的“買汏燒”反映出來。原本此類節目的做法多是邀請明星嘉賓參與的周播模式,而《回家吃飯》的創作者則開創性地將節目主角設定為普通的有子家庭,并采用一天聚焦一個家庭的方式進行日播。《回家吃飯》深入區縣、街道、社區,發掘觀眾身邊優秀的家庭教養典型,充分發揮視覺功能優勢,以生動的情節和畫面,富有沖擊力的視覺效果,增強了節目的表現力,強化節目的體驗性和融入感。每期節目都由一個孩子來講述他們家庭特別而又好玩的故事,透過孩子的視角來發現平常生活中不一樣的樂趣,用鏡頭展現童真、童趣和家庭親情的溫馨,使節目充滿看點。節目的旁白采用孩子的原聲,營造了濃厚的現場氛圍。這種傳播模式雖然讓制作團隊的工作量陡增,但是每一趟深入、每一次發掘,都讓普通家庭的樸素理念變得更為擲地有聲,節目的收視率也穩步提升。
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反映著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各項事業深入推進,社會轉型不斷加速,家庭的凝心聚力、基礎基石作用也更加凸顯。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傳統的家庭觀念、家庭結構、家庭生活方式出現了新變化,特別是家庭領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家庭成員流動導致數量龐大的留守兒童等。留守的一代所處的恰恰是經濟發展最快的時代,他們本也應該成為共享發展成果的一代,但據《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顯示,全國共有6100萬留守兒童,其中有近1794萬農村留守兒童一年只能見父母1-2次,有921萬孩子一年都沒有見過父母。
面對這沉重的現實,少兒電視節目應當多深入農村、走近農村兒童,展現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態,反映這些留守孩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這些景況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也會得到家長、老師和社會的關注。如上海炫動傳播有限公司聯手全國多家省市電視臺共同制作播出的一檔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關懷的真人秀節目《遠方的愛》,講述都市陽光少年陪伴鄉村留守孩子,依靠他們的能力,歷經長途跋涉和各種挫折,找到遠在異鄉打工的父母,解開心結。這些動人的故事有著特別的感染力,人們為孤獨的留守孩子們的思親之情而動情唏噓,也為助力圓夢的小伙伴們的淳樸而由衷贊許。節目組團隊深入全國各地農村、山區,用心挖掘,采用全程跟蹤拍攝的方式,充分展現人物事態的起伏和發展脈絡,既有現象掃描和觀察,也有對問題根源的探討和思考,從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折射出全局性問題,具有時效性和社會動態性。
當下,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深刻影響著傳播業的整體格局和輿論生態。隨著移動互聯網對社會生活的全面滲透,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肩負輿論引導和信息服務職責的少兒電視媒體,必須主動融入新媒體,建立擁有和服務用戶的新通道,充分考慮用戶體驗,積極嘗試多屏互動。
對于少兒電視頻道,期待的是一家人團聚在客廳一起看電視,這種其樂融融的氛圍是小屏無法做到的。因此在受眾觀看電視節目的同時,通過多屏互動,能夠積極促進觀眾與節目之間的交流,給予他們更加豐富的體驗,加強節目與觀眾的黏合度。如上海炫動傳播有限公司依托其所運營的炫動卡通衛視和哈哈少兒頻道兩個少兒電視媒體設計開發的官方APP“哈炫派”,聯動官方微博、微信,將答題闖關、曬圖傳視頻、節目活動報名、投票調查、在線學習、節目播出后的觀眾分享討論等都牢牢與觀眾關聯起來,讓受眾隨時隨地與節目及頻道進行緊密互動。同時在“七一”“十一”、重陽、清明等節慶舉辦大型系列線上活動,既傳遞了正能量,又擴大了影響力。
實踐表明,優質內容本身是一個強大的吸引流量的入口。少兒電視媒體建立新渠道,多屏互動,應充分發揮自身內容原創生產的優勢,把內容做好,做出特色,打造“在播、在場、在線”的立體傳播模式,給觀眾強烈的參與體驗,提高新媒體用戶的黏度,激發流量。2015年春節前夕,上海炫動傳播有限公司《回家吃飯》節目組趕赴金山,采訪了金山菜飯阿婆。阿婆的菜飯在當地非常有名,習近平總書記也曾經品嘗過。哈哈少兒頻道微信公眾號在發布節目預告的同時,還推送了原創稿件《總書記同款菜飯主人——金山菜飯阿婆幸福而驚喜的一天》,號召大家過年回家陪伴老人。這篇既有看點又有溫度的稿件,不但在朋友圈里廣泛轉發,還被騰訊等多家門戶網站轉發,同時也有效拉升了《回家吃飯》節目的電視收視率。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注重”重要論述,創新推進家庭建設工作,是一項久久為功的事業。少兒電視媒體要自覺擔當起社會責任,配合各級黨委政府、社會組織,立足“走轉改”,以電視節目的在播為抓手,以親子合家歡為定位,貼近社區、貼近家庭、貼近少兒,結合豐富多彩的現場活動以及形式多樣的新媒體在線傳播,為“三個注重”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上海炫動傳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