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光
新時期加強輿論監督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黃永光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新聞事業的發展,輿論監督已成為新媒體的一個重要功能,它在社會政治、經濟和法治進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在深化改革加快經濟建設步伐的新時期,加強新聞輿論監督就尤為迫切和重要。
健全輿論監督機制,使其正常地開展,是衡量一個國家法制建設水平和社會文明與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新時期,只有把人民群眾的要求、建議、呼聲及時地反映出來,才能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營造寬松、和諧的社會環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些腐朽沒落的思想乘隙而入,等價交換原則滲透到黨和政府機關,權錢、權色交易出現了。一些經不起商品經濟考驗的官員趁機鉆政策的空子以權謀私。尤其是和官員及親屬勾結,在權錢交易中大發橫財,以非法手段攫取國家和集體的財產。這些問題不予揭露就會損害廣大群眾的利益,就會使黨風、政風、社會風氣變得更壞,黨群、干群關系更加緊張。
因此,積極發揮群眾和輿論監督的職能作用,注重實效,形成有效的監督網絡,圍繞各行各業的不正之風開展監督去抨擊社會上的丑惡現象,輿論監督的整體效能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所謂輿論監督,主要是指新聞媒體對黨政部門工作人員行為的監督及對黨、國家方針政策貫徹執行的監督。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輿論監督工作,但在深入開展時仍有諸多困難。
首先是新聞輿論監督難。監督就是要監察人的言行,是否符合國家的法規,是否符合社會道德和做人的原則,也就是常說的要“亮丑”。人家不愿意的事,你去做,他就會想方設法阻撓你,從而使你的監督工作陷入困境無法開展。加上保護主義和官僚作風,輿論監督無法正常或有效進行,這使輿論監督增添了難度。
其次是采訪、取材難。去一個地方宣傳工作業績,很受歡迎,可輿論監督卻相反。由于得不到支持,使輿論監督缺少能足夠說明問題的材料,結果掌握在記者手中的,有的不實事求是,有的則是有意編造的假材料。
再次是獲得部門支持和解決問題難。現在對于新聞輿論監督工作,首先是廣大人民群眾支持,再者是新聞宣傳部門支持,但是新聞單位要獲得被監督人所在單位和他們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較難。大部分單位的負責人和上級主管部門對于下屬、轄地被揭短亮丑,都持不支持的態度,導致輿論監督的結果不了了之,問題依然故我。
正因為有這樣那樣的難題,媒體就更要下定決心,知難而上,想方設法拿起批評的武器。從上到下各級黨政機關和新聞單位要異口同聲,齊心協力,為輿論監督排憂解難,把這項廣大群眾都積極擁護的好事做好。
輿論監督既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是新話題。它通過傳播媒介來反映群眾的呼聲,把事件向全社會公開,以喚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新時期,輿論監督有了新問題:1.形勢發展迅速,涌現的新事物多,過去的一些政策法規已跟不上時代步伐,不適應今天的發展需要。2.社會上存在的丑惡現象越來越隱蔽,特別是經濟案件和官員的腐敗問題相當復雜,給輿論監督帶來諸多困難。3.弄虛作假現象嚴重,很多人搞偽證,真假難辨,各地方、各部門都會積極主動用媒體來為自己的利益說話。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筆者認為監督的目標要準確,要及時反映群眾迫切期待解決的問題,要有利于經濟發展、社會的穩定。
2016年10月重慶永川和12月內蒙古赤峰寶馬礦業的兩起瓦斯爆炸,共有55人遇難。11月江西豐城發電廠的冷卻塔施工平臺坍塌,一下就失去了74條鮮活的生命。中國發生的各種重特大安全事故,全都從安全措施上找原因,卻沒有從施工方偷工減料和中間環節的盤剝中找根源。各地的建筑領域從開始招投標,到最后驗收,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腐敗。面對屢屢發生的重特大事故,就該用輿論監督的職能和力量來追查相關官員的責任。
說一千道一萬,輿論監督實際上就是人民群眾的監督,是公開的。它不僅要報道一些是與非、曲與直的問題,還要報道一些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意見、愿望和社會熱點問題。如高房價、高學費、高醫療費,政府官員怎樣提高公信力把為民服務落到實處,國企如何改革,怎樣縮小貧富差距共享改革紅利,如何懲治司法腐敗等,輿論都應該及時給予反映。
2016年10月,呼格專案組組長被判18年,呼格案終于得到平反。也是這年,影響重大、社會廣泛關注的聶樹斌冤案,成為檢驗并推動當代中國法治進程的符號。人們不禁要問:這是法治還是官治?這些草菅人命的冤假錯案都是通過記者監督披露后,才激起了億萬人的呼聲,進而推動了案件的重新審理。這就不由讓人們提出新時期如何用新聞輿論來監督公檢法司和紀委的重要命題。
媒體如果對阻礙改革開放及出現的問題不涉及、不反映、不監督,就會脫離實際和群眾。輿論監督要重視群眾呼聲,就要善于抓住有典型意義的問題做文章,對披露的問題,要跟蹤采訪,報道結果;對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和成為“公害”的不正之風、腐敗現象,要發揮多家新聞單位的整體力量才能奏效,才能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
在經濟建設加速發展的新時期,就需要有良好的輿論環境,而輿論監督又在輿論環境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深化新聞改革必然要涉及的一個重要課題。
輿論監督的重點、難點是在問題的披露上。輿論監督應該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實事求是。對某個問題、某件事該不該監督,要看是不是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是不是有利于社會發展和有利于人民群眾。
目前,我國的環保工作和推行官員個人財產申報問題很值得關注。在2008年和2011年,中國就下發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和《全面實施公共場所禁煙的規定》。可時至今日,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仍在使用塑料袋,公共場所吸煙也司空見慣。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全國的環境指數已越來越令人擔憂。
一直以來,輿論界就有“官員無隱私”的說法。中國之所以腐敗難以遏止,個人財產隱匿是個重要原因。官場上腐敗滋生,貪污受賄,動輒就爆出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巨貪”,“成就”這些貪官污吏劣跡的原因,除了用人制度的缺陷和官員個人財產“不見陽光”外,新聞輿論監督的缺位和軟弱無力,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輿論界應當呼喚全社會積極關注以上問題,倡導關心國家、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從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問題,并開設專題欄目,長期進行連續宣傳,務求深入人心。在西方,記者常被人們貫以“無冕之王”的頭銜,他們是社會監督和社會正義的守望者,是社會輿論的引導者。新時期,我們的記者也應該擔當此重任。
綜上所述,加強輿論監督已經顯得迫切和重要。這就要求廣大新聞工作者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了解阻礙經濟建設而為廣大群眾不滿的環節在哪里,從而明確主攻方向。現今從中央到地方、部門和個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空氣已越來越薄,重振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既需要從政治、思想上教育、倡導,又需要從行政和組織上加以落實。要使問題得到重視和解決,不受干擾,記者權益必需保護,上到中央下到地方,營造良好環境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輿論監督機制。
具體做法:1.完善新聞立法,健全媒體從業人員的保障制度。2.有關部門加快制定有關實行新時期輿論監督的新政策,在進行輿論監督受到不公正待遇時,應全力給予保護,使輿論監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3.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新聞工作者隊伍,嚴于律己,嚴守新聞紀律和職業道德。4.記者在進行輿論監督時一要有勇氣,二要謹慎,三要實事求是,保證輿論監督真正起到“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的作用。
(作者單位:荔浦縣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