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黎
教輔編輯提升專業能力的途徑探索
□馮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編輯專業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受到行業的重視,很多人也摸索出了一定的方式方法。總的來說,做一行的編輯,就需要吃透這一行的內容,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而當下很多編輯還是缺乏這種意識。本文主要介紹了教輔編輯專業能力的體現方面,并進一步分析了教輔編輯提升專業能力的途徑與策略。
教輔編輯;專業能力;提升;途徑;策略
和其他的工作相比,教輔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這不僅需要教輔編輯有一定的專業素養,還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素養。國家需要進一步完善教輔工作的選拔政策以及監督政策,敦促這個行業優化發展。對于教輔編輯來說,其專業能力要體現在整個教輔編輯的流程當中,并且在不同的流程中,會有不同的體現。
選題策劃。教輔工作人員必須要掌握選題策劃的能力。在工作過程中,編輯人員需要擁有搜集信息的能力,了解有關的教育政策與考試制度的變化,理解改革的方向。在此基礎之上,擁有對教材的研究能力,熟悉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情況,了解各級考試的風向變化。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要走進校園,對中小學教育活動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抓住教學中的變化。最后,教育人員還需要有良好的調研能力,無論是產品調研還是學校調研,都應該可以敏感地抓住市場的變化。
組稿階段。這個過程中,教輔編輯要有豐富的作者資源以及有關的建設能力。在對作者的選拔上,要具有辨識能力,可以根據選題特點匹配作者。在這個過程中,編輯人員需要具備基本的溝通能力,可以和作者在選題、編寫的過程中達成一定的共識,并且能夠良好地掌控作者,及時進行樣章的監管,確保稿件質量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出版階段。在這個階段,教輔工作人員主要負責文案寫作,對于書稿當中一些知識性、規范性的問題需及時發現并予以糾正,提升教材與產品的契合度,確保圖書的內容與教學相契合。與此同時,還需要編輯人員具備一定的圖書審美能力,可以根據產品的特點以及讀者對象的偏好來設計具體的思路。最后,一定要做好流程的把握,確保產品可以按期出版、上市。
修訂階段。教輔圖書,尤其是一些同步的教輔作品,需要根據教材的變動、變化以及市場的變更及時修訂和完善,提升產品的質量,完善產品發展的實力。這個時候,就需要教輔工作人員能夠提升資源建設能力,儲備調研教師,通過對教師、作者和讀者的溝通,展開有關的意見搜集,打開網上評論等渠道,實現工作的分類匯總。在這項工作中,編輯人員要提升辨識能力,可以依托具體的學科基礎,憑借自己對市場的判斷,對各方面的意見進行有效的梳理與分析,進而形成完整的調研思路。
(一)樹立正確的育人思路
很多做教輔工作的編輯畢業于師范類的學校,在他們的學習生涯中,有心理學、教育學等課程,他們具備相關的基礎知識。還有很多編輯從事過教師工作,和學生有著直接的接觸,這些都可以讓他們對孩子的心理有一個基礎性的認知。
除此之外,教輔編輯具有很多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的機會,可以充分地了解當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例如一些語文學習報,就以專欄的形式,實現對學生的心理問題解答。很多學生會寫信給這個欄目,訴說自己在學習與生活當中的困惑,其中存在著一些敏感的話題,甚至關乎到個人隱私,可見學生對學習報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而這個時候,就需要編輯掌握基本的教育規律,樹立正確的育人思路,利用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規律去解決問題,疏導問題。在做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堅持,那么教輔編輯的專業能力一定可以大有進步。出版物編輯作為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在具體的工作當中,教輔編輯需要明確自己的職責,除了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強團隊協作的能力,讓出版物工作做得更加完美。教輔編輯還要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文化體系,站在時代的前端,將更有價值的知識呈現給讀者,真正體現為人民服務。
(二)強化研究內容
教輔編輯的研究能力必須要強。具體到書本的制作、學科研究以及市場研究,這些都要貫穿于整個業務流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輔工作人員的經驗累積和深入研究。編輯工作人員要及時提升自身對于數字化出版的適應能力,用先進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及時更新自身的數字化操作技能。尤其在中小型單位,因為資金不足,無法花費高額的資金去聘請專業的數字化操作人才,這個時候就需要編輯人員充分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自己對于信息的捕捉能力。其中,產品研究主要強調的是對產品的負責,包括在產品的設計和內容方面,對目標產品進行深入的對比研究,利用取長補短的方式,實現對產品的修訂策劃。做好學科研究,需要在產品研究的基礎上,更深入地解決學科產品的適用問題,需要教輔編輯人員對所進行的教學活動以及改革方向有一個深刻的認知,以此來確保產品可以有效地滿足學生對現實的需求。市場研究的宗旨就是提升教輔工作人員對于市場活動的認知,這也是教輔編輯把握產品潮流更替以及銷售變化的重點方向。可以說,從這幾個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編輯人員在教輔產品開發中的能力。
(三)做好學科分工工作
實現學科的分工,是確保教輔編輯專業能力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對一些學科能力的深入使用,需要實現學科分工。只有做好學科分工,才能夠明確工作的方向,教輔編輯的產品才能夠更加精細。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學科的研究會更加深刻,更加透徹,最終也會體現在學科產品的適用性方面。當下的教輔出版企業在編輯分工中,不僅有整套書的運作機制,也有對學科細分的運作機制。具體采用什么樣的運作機制,還是需要結合出版社的產品來決定。事實上,綜合性的書刊需要教輔編輯有良好的基礎能力,強調整套書運作的整體性、流暢性,但是在具體的產品研究上缺乏深度,這種編輯往往被稱作運作編輯。而注重學科性書刊的編輯,需要負責其學科內容以及有關的產品內容研究,這就需要以更深入的專業知識做支撐。這兩種編輯在業務定位上是不同的,但是從具體的教輔編輯能力上看,做好學科分工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提升教輔編輯的專業能力
很多編輯都具備扎實的寫作功底。在各類的出版物單位,招聘編輯時,都會看重應聘者的語文和寫作的功底。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他們更好地進入這個行業。真正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寫作能力都不會太差。編輯工作對編輯人員有著重要的訓練作用。從事編輯工作時刻都需要寫作,無論是一個小的編者按,還是一篇作文的點評,都需要編輯親自進行稿件的撰寫,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編輯的寫作能力就被鍛煉出來。總的來說,編輯的筆桿子永遠在晃動。創新是文化前進的動力,教輔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輸出,需要打破傳統,具備一定的創新優勢,才可以具有永不磨滅的競爭力。所以,創新意識是教輔編輯工作人員必不可少的意識存在,這需要教輔工作人員不斷結合當下教輔的發展,實現對教輔設計的創新,優化教輔內容。
每個編輯都會遇到很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整個編輯過程,也是出于閱讀、鑒賞、評價與加工的過程中,這對于編輯的創作也是有一定積極影響的。在這個過程中,編輯要勤于實踐,通過自己的感悟,進一步挖掘兒童文學當中的奧妙,完善自身獨特的創作。
作為教輔編輯,教育工作者要通過編輯研討會的形式,和當下的知名作家進行交流和取經,借鑒他們的成人成才之路,吸取有關的創作理念,這些都會為教輔編輯的發展之路提供良好的條件。
總的來說,要想成為優秀的教輔編輯,需要做好知識與能力的內化工作。編輯的成才道路很多,無論怎樣,都要從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兩方面提升。這就需要編輯不僅要鞏固自身的學識以及操作能力,同時也要樹立良好的思想意識,實現對教育的負責、對社會的負責,只有這樣,才能夠帶動整個教育報刊行業走出低谷,走向輝煌。
1.鐘潔.數字出版環境下教輔編輯的能力需要以及構建方法[J].新媒體研究,2016(10):168-169.
2.劉紅.教輔文案編輯突破編校質量瓶頸的五“要”點[J].科技與出版,2015(06):64-66.
3.曾子桐.優秀圖書編輯之我見——從教輔編輯談起[J].科技傳播,2014(22):99-100.
4.金亞玲.淺談市場競爭環境中教輔編輯的自我提升[J].傳播與版權,2013(03):50.
(作者系中學生學習報社編輯)